许书军 刘震
【摘 要】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多年,新课程的理念和实践已经在日常教学中扎根,认真研究、总结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模式和经验,转变甚或创新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显得十分重要,并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产生重大的影响。为此,我们实施高效课堂模式“四步教学法”,并围绕“四步教学法”编制导学案。从教的方式上,营造民主、开放、合作的教学氛围;从学的方式上,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式、创新性学习。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四步教学法;学案导学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高中教育要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个问题,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設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我校自2010年10月开始实施新课改,在山西太谷二中、山东昌乐二中、河北威县人才中学、江苏洋思和河南永威中学、河北衡水中学等学校的高效课堂模式上,提出了适合自己学校的高效课堂模式“四步教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拓展延伸—当堂训练”。“四步教学法”是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下阐发出的三个坚持。一是坚持以学定教;二是坚持教与学的统一;三是坚持教为学服务。这是四步教学法最为根本的思想和实质。“四步教学法”的思想性体现在:第一,核心是为了改进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创造性的学习、享受学习;第二,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指向促进学生整体发展,包括强调要着力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培养学生通透的灵魂;第三,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能力,要聚焦到学生能力的研究和培养上,特别是思维能力的培养;第四,促进学生学会学习,要调适好教与学的关系,坚持以学定教,坚持教与学的统一,坚持教为学服务。“四步教学法”的主线是自主探究,自主探究活动无论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还是作为一种课程形态,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都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对于学生而言,开展探究活动至少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第一,激发学习的兴趣;第二,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第三,丰富学习的体验;第四,增进独立思考的能力;第五,养成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第六,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实施高效课堂模式“四步教学法”,要求教师围绕“四步教学法”编制导学案。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赞可夫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活动教学论认为:“学生在活动中形成着主体性,在活动中表现着主体性.学生的主体性正是通过内化与外显活动的无数次交替而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的。”掌握学习模式是布鲁姆在群体教学个别化研究的基础上创立起来的.“掌握学习模式”由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群体教学、形成性评价、矫正学习和形成性评价五个环节构成。这些环节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地给教师与学生提供反馈,使学生的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为后面的学习提供适当的认识结构。而美国的大、中、小学主要有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和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这些理论和模式都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学习过程的科学性,也都突出了传统教育所忽视的情感作用和价值观等重要问题,而这些正与“学案导学”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学案导学”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由浙江金华一中教师于1997年秋首次首次提出来的,目前全国进行“学案”教学的地区很多,其中进行学案导学取得了比较理想教学效果的学校有平江县第一中学、银川二中等等。
目前国内有关学案教学模式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学案的构建原理、设计原则及组成部分,或探讨“学案导学”的特征、涵义,或对学案导学的应用作简略论述,或把学案当成教案,机械地按学案设计组织课堂教学,或把“学案”编写成为典型例题的习题集等。大都缺乏对完整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体系框架进行深入研究,缺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严重阻碍了学生能力和素养的提升,涅灭了“学案导学”的真正内涵,使之成为一种形式上的负担。
但在我校,要求教师真正围绕“四步教学法”编制利于学生学习和能力提高的导学案。在“自主学习”环节,要求教师经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编制出具体的学习目标。它是以问题为主要形式,从而引导学生自学、思考的过程。问题一般涉及到教学的目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关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于价值观等各方面;在“合作交流”环节,要求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比如必须精通教材,融会贯通,深刻理解课堂学习目标,通过把握学生的学习水平、能力、方法、情感,了解学生的课外学习情况等来编制学案。 在“拓展延伸”环节,要求教师精选讲授内容,拓展延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教师创设合适的情境,生成课题,明确研究内容,列举一些矛盾的现象,选编一些容易发生错误的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等等;在“当堂训练”环节,要求教师以“紧扣教材、当堂完成作业”为目标来编制学案。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在新课改的的精神指导下,导学案以教师的教与学为研究对象,定位于“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由传统的“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堂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转变成“重思考、重交流、重展示,堂堂满堂彩”的体现新课改精神的教学模式。在这一研究过程中逐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研能力(把握教材,研究学生,因材施教)和学生的自学能力(钻研教材、发现问题、合作探索解决),力求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创造性地探索并最大限度地实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程教与学的创新。通过“学案导学”的研究和应用,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为主体地位的问题,为学生营造主动学习的氛围,创设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增加学生自主探索的主体活动,有利于真正落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时间和学习空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