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教师培训管理有效性问题

2016-07-10 21:07曾远康
成长·读写月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教师培训有效性管理

曾远康

【摘 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 教师能力素质的提升是提高我国教育水平的关键, 组织教师培训是实施这一任务的重要举措之一。文章就如何加强教师培训管理有效性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教师培训;管理;有效性

一、教师培训管理有效性的内涵

一般说来,培训有两种理解:从广义上讲,培训并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产 物,它有着渊源流长的发展历史。它包括教育和培训两个方面,不但要使受训者“知其行”,而且要“知其能”。培训是指培养和训练,培养即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从狭义上看,培训主要是属于教育学的范围。通常指通过对教师的工作训练,使教师“知其行”的过程。所谓“行”就是特定岗位所要求的工作技能以及态度等方面。“知其行”是根据岗位要求掌握相关技能的过程。管理有效性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与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和达到预期效果程度。追求比较理想的预期效果或者较高的预期满意度,既是管理活动希望得到的最终理想目标,也是管理活动最终追求的理想结果。

二、当前教师培训管理有效性的问题剖析

(一)内容设置合理性不足

在培训课程和内容的安排上,过分强调学科专业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与完整性,培训内容缺少与当前教育教学现状的对接,缺乏对教师实际教学的指导,忽视学员在特定教学情境下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反思性、探究性、互动性、情境性、实践性课程内容偏少,造成学员在有限的培训时间里,只能对培训内容浅尝辄止,培训效果也很难转化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导致一些教师培训讲形式、走过场。

(二)培训形式变通不足

目前,我们的教师培训主要还是行政指令性计划为主,培训形式基本上是采取短期集中面授,以传授系统理论知识的课堂讲座教学为主的单一形式,忽视了学员在年龄、经验、职称、知识、能力以及教学的态度、情感、理念等方面的差异性,缺乏对能满足学员需求和适应教育发展要求的参与式、案例式、菜单式、课题式、岗位实践研修、师徒结对、远程研修等学员能自主参与、情境体验与多元化互动的培训形式研究和应用,缺乏把培训目的、层次、内容、对象与培训手段、形式的有机结合。

(三)培训管理无规划性

教师培训也是一项专业化的工作,其组织者、管理者的专业水平关系到培训方案的制定、培训过程的实施、培训服务的质量和培训效果的评价。现有的一些教师培训的组织者、管理者一方面因为对教师的需求和专业发展缺乏深入了解;另一方面本身缺少参加培训者培训,在培训组织管理方面视野不够广阔,培训理念不够创新,途径策略不够实效,对培训过程的参与程度有限,无法有的放矢地策划、组织和服务学员进行教育教学实践等专业主题性的学习,也无法把理论知识向实践技能转化,降低了培训的专业性和实效性。

三、加强教师培训管理有效性的建议

(一)转变教师培训管理的观念

一是学校领导需要转变教师培训管理的观念。我们一些地方学校领导习惯上把教师培训管理看作是上级培训机构的任务,因此,教师培训管理工作在学校的整体工作安排中没有被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学校领导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教师培训管理工作,从学校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根据政府和社会对学校的期望和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需求来制定学校教师发展规划和培养计划,以学校这个教师工作和成长的基地来整合与挖掘各种资源,组织培训活动。同时教师自身也需要转变教师培训管理的观念,主动走专业发展的道路。教师要清晰地认识到,只有主动寻求专业发展,才能够实现自身的专业成熟,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一些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我们认为教师的主动学习是搞好教师培训管理工作的最根本的途径。

(二)加强教师培训的师资管理。

培训师资是教师培训工作顺利有效开展的关键,建立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培训师资队伍就显得至关重要。一方面,严格教师培训师资资格认证制度。借鉴《教师法》中关于教师资格和任用制度的規定,并广泛吸收国外教师培训资格认定的有关经验,尽快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教师培训师资资格认定制度,对教师培训师资的学历水平、教学实践能力以及资格证书的有效性做出明确的规定。另一方面,教师培训师资队伍的选拔应遵循“择优录用”的原则。各地以省、市为单位建立教师培训师资人才库,入库教师要向当地教育行政机关申请,经过严格挑选,对优秀教师颁发聘书,并将其师资档案录入计算机,形成网上资源,向本地区所有教师培训机构开放。各地教师培训机构根据自身的教学计划在网上挑选自己所需要的教师。教师根据规定,可自由流动授课,但不转让任何关系,旨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同时根据定期考核情况及工作需要,不断地吐故纳新,流动管理。

(三)完善教师职业培训技能体系

在教师培训课程设置方面,可采用分类模块化设置:公共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和专题研究模块。每一个模块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公共课程模块旨在提高教师需要具备的一些共性素养。专业课程旨在提高教师学科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专业课程中又分设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在必修课程中,教师被要求按学科参加由教师进修学校和高等师范院校合作开发实施的统一培训课程。在选修课程中,学科教师可以自由选择一些由研训员、自培基地学校、学校开发实施的培训课程或项目。专题研究旨在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主要依托学校教研组的力量或者送教到学校形式,构建研究共同体,通过校本教研,解决学校学科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四)建立职业道德体系

在教师培训管理中,要注意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 一是加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宣传力度。学校要明确教师职业道德标准和职业道德责任,制定有力措施和采取各种形式,教育、引导、启发师德觉悟,锻炼师德意志,确立师德信念, 营造教书育人光荣、师德高尚光荣的良好氛围。二是师德教育与培养教师的全面素质相结合。除具备品德素质外,教师还应该同时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素质、科学素质、心理素质、信息化教育素质、创新素质、法律素质和终身学习素质。只有提高教师的全面素质,才能提高教师觉悟,使之具备师德,因此,提高教师的师德素质必须与培养教师的全面素质相结合。三是要坚持道德实践和教育教学实践。教育教学实践是检验教师道德素质修养的标准,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发现敬业乐业、无私奉献的教师道德楷模,使广大教师受到激励,同时也只有在教育特别是教学实践中,才能暴露出教师道德某些方面的不足及存在的问题,在实践中通过努力加以克服和纠正,使自己的道德修养日趋完善,道德境界不断得到升华。

(五)营造教师培训管理的氛围文化

教师培训管理的氛围文化,是人们有效利用良好人文条件和客观物质条件建立起来的,是实现管理目标高效服务的教育文化资源。氛围文化是由培训环境和培训文化等诸多因素有机构成。教师培训氛围是将人与物、物与人有机地统一到氛围文化中去。让培训管理融人氛围文化具有人文环境和物质环境与培训教师最完美的结合。氛围文化通过学习主体以自觉的具有持久性的亢奋状态表现出来,这种表现实际上是学习主体在心理驱使下自觉进入学习研究的临界状态。氛围文化为求知冲刺缩短了时间,为智慧发展提供了空间。知识与智慧一旦相撞,必然产生新的火花,进而形成新知识或新成果,实现我们所希望的培训教师的价值目标。这种通过氛围文化“催产”而实现的高质量培训目标,在日后的教学科研中,更具有主动性和生命力,同时也强化了管理,提高了教師培训管理的有效性。

(六)建立高等学校、教师进修学校和基层学校教师培训共同体

要建立高等学校、教师进修学校和基层学校教师培训共同体,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师培训管理体系,对教师进行职前和职后的教育培训。高等学校如师范院校以及各校的师范院系应该密切关注教育行业发展的新动向,即时更新教师教育课程,为教育行业输送全面合格的人才。教师进修学校和基层学校的教师培训要密切配合和协调,要建立有效的培训网络。 培训网络包括“上、中、下”三个层面:“上”就是与上级培训机构的联系。通过上级培训机构及时了解我国最新培训动态和培训要求;派出培训师资参加培训者的培训;接受上级培训机构对培训工作的指导;根据培训需要选送部分培训对象直接参加上一级培训机构的培训;“中” 就是与兄弟县的培训机构的协作,实现资源共享,减少重复培训、多头培训;“下”是与教师任职学校的合作。如在下级培训基地或有条件的中小学设立培训点,送教上门;或者与下级培训基地合作实施培训。有些培训的课程还可以在培训基地的统一指导下,由教师的任职学校直接开展培训或者采取远程网络培训。健全培训网络,还需要建立培训基地与教育主管部门、县(市)教师进修学校、教师的任职学校之间的联系人制度,指定专人负责有关教师培训工作的联络,经常性地及时沟通和反馈有关教师培训信息,保证教师培训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蔡靖淑.教师培训管理的有效性综合评价研究[J].武夷学院学报.2012

[2]罗艳华,宋万琚.提高“国培计划”中西部骨干教师培训有效性的四项转变[J].成人教育.2013

猜你喜欢
教师培训有效性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浅析混合学习模式下的教师培训网络课程设计策略
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
MOOC时代创新区域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研究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