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太雷 刘皆惠 肖密 吉政友
摘要 针对轿子山飞播示范草场的植被与开发利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轿子山草场进行实地踏勘和测量,对播区内与周边农户进行走访、座谈,对参与飞播和飞播后从事过该草场承包经营、科研、补植补种、复垦、管护的相关人员进行了解,在查阅大量档案资料的基础上,指出了轿子山飞播示范草场成功建设的借鉴意义,以及草场在管理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利用建议,旨在为轿子山草场及同类型草场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轿子山草场;飞播;调查;植被;开发利用;建议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6)05-250-03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vegetation and development status of Jiaozishan Aerial Seeding Demonstration Pasture, spot surveying and measuring were carried out. Farmers in and around the sowing area were visited. Related personnel were investigated who participated in aerial seeding, contract oper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reseeding, reclamation,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Based on a large amount of deposited document, problems in pasture management and utilization were pointed out.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on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were put forward, which provided scientific references for the successful construction of Jiaozishan Aerial Seeding Demonstration Pas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Jiaozishan Aerial Seeding Demonstration Pasture and the same types of pastures.
Key words Jiaozishan pasture; Aerial sowing; Survey; Vegetation;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Suggestions
轿子山草场是贵州省织金县三片大型天然草场之一,位于织金县城西部,距县城46 km,地理坐标为105°28′~105°32′ E、26°36′~26°41′ N。1984年国家投资24万元建立飞播示范草场1 333 hm2。笔者于2015年11月21日~12月7日对轿子山草场进行了实地踏勘和测量,对播区内及周边农户进行走访、座谈,对参与飞播和飞播后从事过该草场承包经营、科研、补植补种、复垦、管护的相关人员进行了解,同时查阅了大量的档案资料,以期全面掌握轿子山草场飞播前后的植被变化情况,探索喀斯特山区成片天然草场改良途径与发展方向。
1 草场概况
1.1 自然地理概况
播区最低海拔1 886 m,最高海拔2 262 m,70%左右海拔2 000~2 200 m。播区有3座较高的山峰:大水沟梁子(织金屋脊,2 262 m)、轿子山(2 137 m)、大尖山(2 122 m)。土壤类型有黄棕壤、水稻土、山地草甸土、沼泽土等,土层厚度多在15 cm以上,土壤pH 值约为7。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气温10.2 ℃,极端最高温30.1 ℃,出现在7月份,极端最低温-12.0 ℃,出现在2月份,年均降水量1 330 mm,5~9月份降水量1 093 ㎜,占全年降水量的82.2%,平均相对湿度86%,年蒸发量1 300 ㎜,无霜期250 d,≥0 ℃积温4 150 ℃,≥10 ℃积温3 327 ℃,太阳辐射量84.03 kcal/cm2,年日照时数1 140 h。
1.2 播区原生植被与村民种养殖习俗
播区原生植被有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L.)、柳叶箬(Isachne globosa)、画眉草(Eragrostispilosa)、狗牙根(Cynodondactylon(Linn.)Pers)、野古草(Arundinella anomala Steud.)、金雀花(Caragana sinica)、车前草(Plantago asiatica)、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Bunge)Regel)、火绒草(Leontopodium leontopodioides(Willd.)Beauv.)、蕨菜(Pteridium aquilinum (Linn.)Kuhn var.latiusculum(Desv.)Underw.ex Heller)、天麻(Gastrodia elata Bl.)、地衣植物、苔藓植物、箭竹(Fargesia spathacea Franch)、金丝梅(Hypericum patulum Thunb.)、木通(Akebia quinata(Houtt.)Decne.)等。天然植被覆盖度36%,年均产(可食性)鲜草2 272~2 505 kg/hm2。当地种植业以玉米(Zea mays L.)、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L.)Scop.)、苦荞麦(Fagopyrum tataricum)为主;养殖业以关岭黄牛、威宁半细毛羊、地方“六点白”猪为主。
1.3 飞播作业
在飞播前对播区土壤实施全垦后,施放含P2O515%以上的钙镁磷肥300 kg/hm2,设计播幅宽40 m。飞播作业时间为1984年8月4~16日;使用运五型飞机从磊庄机场飞至播区作业33架次,作业时间(含空察)57 h 49 min;飞播使用草种与草种比例为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4.5 kg/hm2,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2.25 kg/hm2,鸭茅1.5 kg/hm2,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1.5 kg/hm2,百脉根(Lotusc orniculatus L.)0.75 kg/hm2,分别占总用种量的42.9%、21.4%、14.3%、14.3%和7.1%。
1.4 播后管理利用情况
飞播后,根据建立飞播示范草场的相关要求,通过随机抽样调查和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设立固定样方,定期观察其出苗、生长、越冬(夏)、枯黄、返青等情况。飞播有效面积为1 087 hm2,占作业面积的81.5%;经补播后,平均有苗425 205株/hm2。播种当年禾本科草、豆科植物平均叶层高分别为7.9、2.3 cm。1985年5月10日测定,多年生黑麦草已有113~143个分蘖,自然高度为13~17 cm;7月27日进行产量与盖度测定,一次刈割平均鲜草产量为8 354 kg/hm2,平均盖度为82%,飞播牧草长势良好;1986年1月10日,《织金县轿子山草场1984年飞播牧草试验效果观察总结》荣获毕节地区科技成果四等奖;
1987~1992年,“贵州省织金县成片草地综合开发技术的研究”课题投入28万元在轿子山草场进行课题研究。课题以草地农业的理论为指导,以建立稳态草地畜牧业生态系统为目标,对成片草地的开发实行“以牧为主,以草兴牧兴农,农林牧综合开发的方针,开展了种草养畜的技术研究”[1];
1989~1993年,“中国3356项目”在轿子山飞播区及周边种植华杉松(Pinusarmandii Franch)、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 Hooibrenk ex Otto et Dietr)267 hm2,种草400 hm2,修家畜饮水池6个,建围栏10 km,养绵羊750只,养肉牛150头;
1990年9月17日,织金县人民政府成立轿子山现代化草地畜牧示范点项目领导小组,投入70万元配套养畜;
1992年12月1日,织金县人民政府决定将县畜牧局管理的轿子山草场畜牧业示范场移由“中国3356项目”指挥部办公室管理;
1997年,织府〔1997〕54号文件决定,将轿子山草场重新明确给县畜牧事业局管理;
2000年6月~2003年11月,织金县在轿子山万亩飞播草场建立草地生态畜牧业示范基地,投资90万元,实施肉牛育肥示范项目,完成肉牛育肥600头;
2002年8月26日,织金县畜牧事业局成立织金县轿子山育肥试验示范场,为畜牧事业局下属单位;
2002年9月28日~2004年11月18日,“织金县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项目”在轿子山及其周边草场建立饲料基地333 hm2,栽水泥桩、牵拉刺铁丝围栏草场667 hm2;工程配套养牛102头;
2005年,“加援贵州农村综合发展扶贫项目”在轿子山草场建立有机鸡生产基地,并于当年11月份通过认证;
2012年12月1日,织金县人民政府通过招商引资渠道,引进贵州冠森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简称冠森公司),采用“公司+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基地+农户”运作模式,在轿子山草场建立优质肉牛养殖示范基地;
2013年4月20日,织金县农牧局、织金县三塘镇人民政府将轿子山飞播区内133.3 hm2草地无偿划归冠森公司经营20年。
1.5 调查情况
草场飞播面积1 333 hm2,其中“中国3356项目”和草场内及草场周边农户植树520 hm2,以飞播牧草品种占优势的放牧和刈割草地373.3 hm2,翻耕待种草地133.3 hm2,灌丛草地120 hm2,以恶(劣)性杂草占优势的草地73.3 hm2,沟渠、水域、道路、岩石、悬崖、建筑物占地53.3 hm2,种植续断(Dipsacales)40 hm2,耕地20 hm2。分别占飞播总面积的39.0%、28.0%、10.0%、9.0%、5.5%、4.0%、3.0%和1.5%。
调查发现,在大偏山—大水沟梁子—双羊岩头顶—高石桩—鱼塘边—曾家坝一带和轿子山未翻耕地块,飞播品种再生草“白三叶+鸭茅”或“白三叶+鸭茅+多年生黑麦草”成为这些地段的优势植物群落结构,红三叶、百脉根随处可见;在许多疏(幼)林地段,鸭茅长势良好,林下70%的空地和耐荫性好的鸭茅草破解了“如何通过增加牧草种植面积来扩大牛羊养殖规模”这一难题[2]。部分乡(村)干部和村民介绍:“草地飞播前冬天是枯黄的,飞播后,四季长青,全年可放牧;飞播草生长快,哪怕在冬季,只要隔些时日不放牧,草又会长起来,且牲口吃了精神、长膘快,现在喂牲口比飞播前省事多了;原来不长草的一些地块,飞播草种也能长出来”。由此可见,轿子山飞播示范草场有着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它已经成为该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生态与经济建设走向良性循环的成功案例[3]。
播区内外村民居住环境条件、生活水平、种养植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全面消灭了茅草房和各村寨都通公路、通电,村民主食从以玉米、马铃薯为主转变成以大米为主,种植业从以种玉米、马铃薯、马唐草、苦荞麦为主,转向以种玉米、马铃薯、肥田萝卜(radish)为主;养殖业从以养关岭黄牛、威宁半细毛羊、地方“六点白”猪为主转向牛以养西(西门塔尔)关(关岭黄牛)杂、安(安格斯)关杂、利(利木赞)关杂为主,羊全系贵州黑山羊,猪以养长(长白猪)本(六点白)杂、苏(苏白猪)本杂为主。
冠森公司养殖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占地6 267 m2。其中牛舍(含隔离室)1 541 m2,草料房662 m2,青贮窖(810 m3)占地270 m2,饲草料加工房243 m2,牛改冻配室27 m2,兽医化验室20 m2,消毒室11 m2,消毒池14 m2,执勤室25 m2,工作人员生活住房300 m2,场内水泥硬化2 604 m2,绿化330 m2,其他220 m2。肉牛存栏180头。
2 存在的问题
2.1 草场缺乏管护措施
草地属公共资源,养畜只是草地的用途之一,草地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改善生态环境,这也决定了草地不能完全界定为私人物品或全部界定给私人。农(牧)民通过承包,取得草地使用权,所有权仍然是国家或集体的[4]。轿子山草场飞播后,织金县人民政府、有关乡(镇)村、农(牧)业主管部门曾多次将草场承包给草场内和草场周边农户管护经营,试图通过承包解决草场的合理开发利用问题,然而由于草场的“公有性”和该草场历来是当地民众的公共放牧地等原因,一些农户承包后,无法有效阻止其他村民进入承包草地放牧,基层政府也按相关规定进行过处理,可依然不能形成保护承包人合法利益的长效机制,致使承包者自愿或要求退出承包,导致多次承包失败。不仅如此,织金县人民政府还多次明确将轿子山草场划归县农(牧)业主管部门或“中国3356项目”管理,但因被授权管理部门缺乏人力、资金和配套技术措施,对草场管护一直不到位,长期“无度、无序、无偿”利用草场,使草场处于自生自灭状态。目前草场超重牧现象突出,地段性退化严重,杂草多,生产力下降,可食性牧草数量减少。除在草场上大量植树外,还有取土、挖药、复垦、建房、工程建设占用等不合理现象,草场面积日趋萎缩。
2.2 草场后续投入严重不足
飞播后,虽然通过各种渠道投入,为草场修通了公路和一些便道、接通了自来水和架设电线、配套了部分饮水池,使草场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改善,但与现代化草牧业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农户仍然沿用传统的养殖方式,周期长、效益低[5];通讯设施一直没有得到改善。国家多次投入都局限于对草场的中心部分大平子—中坝—轿子山一带的133.3 hm2草场实施反复翻耕—种植,其他绝大部分草场飞播31年来都没有追(施)肥、除杂和补播草种,这不仅改变了草场生态系统的组分和结构,同时也损害了草场的生产能力、自适应能力和自身活力,草场的生态服务亦随之衰退、减弱甚至丧失[6]。
2.3 引入企业举步维艰
冠森公司虽然通过合法途径取得轿子山草场大平子—中坝—轿子山一带133.3 hm2草地的经营权,并于2015年获得“2015年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推进行动”和“2015年山地生态畜牧业县肉牛产业建设”项目的实施。但项目实施过程中,在对取得经营权的草地进行翻耕时,多次与当地村民发生冲突而未得到有效解决,致使需要在2015年秋种植的66.7 hm2人工草地、33.3 hm2高产饲草料基地、333.3 hm2改良草地未能如期完成,严重影响了项目的正常开展。不仅冠森公司蒙受损失,轿子山草场也将失去1次数十年难遇的大面积植被恢复机会。
3 开发利用建议
3.1 加强草地法制宣传教育
建议由织金县人民政府牵头,组织轿子山草场所涉及的后寨、三塘两乡(镇)所属的三家寨、坡头上、马场、小炉塘、岩洞口、鱼多倮、少仲等8个村村民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贵州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暂行办法》《织金县人工草场转化利用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工作,切实加强草地法制宣传教育,强化法制建设,走以法治草道路,不断提高村民认识水平、参与度和法制意识,让村民充分认识到轿子山草场既是他们赖以生存、生活的物质基础,又是重要的生态屏障,具有多种功能、多重效益,加强保护建设是加快脱贫进程、促进畜牧业发展的需要,是建设现代农业和生态安全的需要[7],如果继续容忍只“取”不“予”和掠夺式经营,不但难以脱贫,反而会使自然环境更加恶化,保护轿子山草场就是保护自身生态家园。为此,应采取基层人民政府主导,农(牧)业主管部门参与,轿子山草场周边村民集体议事的办法,制定保护轿子山草场生态环境的村(组)民约,在草场进出要道树立民约标牌,把维护轿子山草场生态环境变为全体村民的自觉行动。同时,还应建立起以相关法津为基础,各种行政法规相配套的法律体系,并强化执行监督,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和破坏草场生态环境、破坏草场建设设施的犯罪行为,使轿子山草场的建设和保护纳入法制化轨道[8]。
3.2 着力恢复草场植被
轿子山草场在水源涵养、水资源补给、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气候调节、美化环境、孕育不同特色民族文化、发展草地畜牧业等方面起到突出作用。维护轿子山草场植被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完整性,做到强化管理和合理利用,尽可能恢复草场植被的生态功能。充分吸收我国草地植被退化沙化草地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经验,积极争取多渠道、多元化投入,完善技术设计,高标准、高起点地进行轿子山草场的植被恢复[9],使草场内和周边村民通过草场植被恢复得到更多实惠。
3.3 坚持生产功能与生态功能的协调利用
草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土地资源。草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开发利用是农牧业现代化和环境优化的基础[10]。轿子山草场蕴藏着巨大的开发优势与潜力,要恢复轿子山草场植被的生产与生态功能,首先应采取人工种草、除杂、灌溉、追(施)肥、补播改良、灭鼠(虫)害等措施使草场实现良性循环[11]。其次,根据草场的生产性能,制定适宜的载畜量,通过围栏、限制饲养(放牧)、全(半)舍饲、划区轮(休)牧、禁止放牧等措施促进草场的合理利用。再次,在坚持草场“公有”性质的基础上,探索落实草场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办法措施,除大平子—中坝—轿子山一带草场已明确由冠森公司经营外,其余草场可全部或部分落实给周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或养殖户经营,在严格放牧管理、完善经营模式的同时,明确发承包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把草场管理、保护、建设与合理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当草场生产与生态功能发生冲突时,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让轿子山草场的绿水青山造福于民。
3.4 为入驻企业提供贴心服务
冠森公司的入驻给轿子山草场新一轮的开发利用带来了契机与希望,但公司的合法经营活动却遭遇重重障碍,不能正常进行,公司发展将面临艰难抉择。为使引入企业的合法经营活动能够正常开展,恢复和重建轿子山草场多功能性,促进草场生产与生态功能的协调利用,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建议由织金县人民政府研究落实和出台对引入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对冠森公司在建设土地划拨、种草耕地流转、草山草坡经营权确认与界限划定、水(电)使用协调、民事纠纷调处等企业无力解决的问题实行全程“保姆”服务[12],竭尽所能,为企业扫平前行道路上的一切障碍。
4 结语
轿子山飞播示范草场经过31年的严峻考验,所播草种的再生草已成为该草场的优势品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受到当地百姓的喜爱与赞赏,这既是南方示范草场建设的经典案例,又是高寒山区民众“靠山吃山”的有效支柱产业类型,具有明显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对大规模的草地资源开发利用具有借鉴意义。如能摒弃陈旧观念,树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产业发展、扶持产业发展就是抓扶贫的发展理念,积极协助冠森公司破解在经营活动中遇到的系列难题,让公司顺利实施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推进行动与肉牛产业建设项目,充分发挥公司的幅射带动作用,多渠道争取资金、技术和人力投入,加大对轿子山草场的保护建设力度,对于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将轿子山草场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加快轿子山草场周边民众的脱贫致富将产生积极、广泛的作用[13]。
参考文献
[1]朱邦长,李云龙,何胜江,等.贵州省织金县成片草地综合开发技术的研究[J].中国草地,1994(3):33-36,32.
[2]信风.草地畜牧业更具持续发展动力[N].中国畜牧兽医报,2014-09-21(13).
[3]张新时,李博,史培军.南方草地资源开发利用对策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1998,13(1):1-7.
[4]刘俊浩,王志君.草地产权、生产方式与资源保护[J].农村经济,2005(8):101-103.
[5]杨通泽,龙运彦.黔东南州青山界草场肉牛生产调查报告[J].贵州畜牧兽医,2011,35(5):25-26.
[6]鲁春霞,谢高地,成升魁,等.中国草地资源利用:生产功能与生态功能的冲突与协调[J].自然资源学报,2009,24(10):1685-1696.
[7]贾慧,周国富,李守乾.贵州省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及保护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970-18972.
[8]杜铁瑛.青海省草地生态环境治理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J].青海草业,2002,11(1):10-15.
[9]泽让东洲,张洪轩,道里刚,等.川西北高寒草甸色达县草地治理对策初探[J].草业与畜牧,2015(5):56-60.
[10]李毓堂.草地资源开发与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J].中国土地科学,2001,15(1):14-15,34.
[11]杨丽娟.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特点简介[J].贵州畜牧兽医,2014,38(4):28-29.
[12]郭太雷.草食畜牧业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来自于贵州织金县的调研[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31):330-332.
[13]班程农.论贵州草业经济[J].草业科学,2002,19(3):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