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克军
[摘要] 目的 研究探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糖尿病合并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该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78例按照统计学原理分为例数均为39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抗生素予以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抗生素降阶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符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以及并发症控制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数据符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符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相对比常规抗生素治疗糖尿病合并重症肺炎,抗生素降阶梯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抗生素使用量,有利于降低病死率,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糖尿病;重症肺炎;抗生素
[中图分类号] R5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4(a)-0120-02
与正常人机体相对比,糖尿病患者血糖明显较高,免疫力较差,导致并发肺炎的概率较高,肺功能受到一定影响[1]。在肺功能降低的情况下,患者的正常生活与工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就肺炎患者而言,合理选择抗生素并科学的应用是治疗肺炎的关键性因素。如若出现抗生素选择不当,必然会加重患者病情,引发重症肺炎。目前,临床治疗糖尿病合并重症肺炎,多以抗生素降阶梯。临床实践证明,应用该种方法进行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2]。本文将该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研究探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糖尿病合并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在统计学原理的指导下将所有患者分为例数均为39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男21例,女18例,患者年龄为40~80岁,平均年龄为(61.2±9.8)岁,糖尿病病程为2~17年,平均病程为(9.6±1.7)年。其中左侧肺部病变12例,右侧肺部病变13例,双侧肺部病变14例。观察组男22例,女17例,患者年龄为39~82岁,平均年龄为(60.2±10.8)岁,糖尿病病程为1~17年,平均病程为(10.6±1.5)年。其中左侧肺部病变10例,右侧肺部病变14例,双侧肺部病变15例。经诊断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合并重症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在所有患者入院接受治疗,经询问并未有一例患者存在抗生素过敏的情况。两组患者年龄、病程以及病情等基础性资料并无显著差异,可作为对比试验展开对比。
1.2 方法
在所有患者入院接受治疗后,均给予其营养支持、吸氧以及化痰等对症治疗措施,同时给予患者必要的呼吸支持。在患者使用抗生素前,应留取痰标本,实施细菌学与药物过敏实验。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常规抗生素进行治疗,即苯唑青霉素1.0~2.0 g和头孢噻肟钠2.0~6.0 g。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降阶梯治疗方法,即使用广谱抗生素亚胺培南-西斯他丁钠进行静脉滴注。在6 h内静脉滴完0.5 g药物。在细菌培养实验结果出来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用药,提高抗生素的针对性。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
观察指标:在本次实验研究活动实施的过程中,观察所有患者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以及感染控制时间、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病死率。疗效判定标准:无效: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甚至有部分患者病情出现加重的情况;有效:相对比治疗前,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出现好转,但经实验室检查并没有达到正常标准;显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经实验室检查,结果基本趋于正常;痊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实验室检查结果表现正常。
1.4 统计方法
本次实验操作中所产生的数据都经过SPSS 17.0的统计学处理。并且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采用t检验原理来对资料比进行分析,而资料比中所产生的数据都统一的应用χ2来检验,检验结果的数据P<0.05,就充分说明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率的比较
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符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的比较
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以及并发症控制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数据符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符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3 讨论
研究分析临床患者就可以发现,大部分的重症肺炎合并存在较为严重的基础性疾病,导致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差,同时在广普类抗生素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的情况,致病菌的耐药性不断提高或导致原来残存的菌株产生急性耐药[3]。重症肺炎患者,感染的细菌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以及不动杆菌。临床实践证明,这些病菌主要是机体内环境发生改变,导致细菌多重耐药性越来越明显,而临床治疗该类疾病的药物种类正在逐渐减少。常规抗生素的使用,患者在最开始使用的时候,普遍以低级抗生素,如果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就会逐渐升高抗生素的等级[4]。对于重症肺炎患者,在早期治疗阶段通常不会选用敏感的抗生素,且大部分患者表现为多重感染,低级抗生素抗菌性达到全面覆盖的可能性非常低。如果早期阶段使用不敏感类抗生素就会引发不良后果,如早期阶段不能很好的控制病情,病情迅速发展;在内环境发生改变的情况,不耐药菌株被诱导耐药,产生β-内酰胺酶,从而衍生出耐药性菌株;即使患者在后期治疗的时候选择使用敏感类抗生素,但是感染已经达到了难以控制的地步,致使病情发展速度非常快,释放出细菌毒素与炎症,促使细胞因子与炎症介质。在炎症达到超过一定范围的时候,就有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5]。
针对重症肺炎,当前临床主要采取的是抗生素降梯治疗方法[6]。抗生素降阶梯治疗方法就是在患者治疗的早期阶段选择广普类抗生素抑制所有的可能性病菌,在细菌培养结果出现后或在患者病情出现好转后,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抗生素予以治疗,也就是重症肺炎患者选择抗生素的时候,使用“一步到位,重拳猛击”的治疗方法[7]。采取这种治疗方法,可用来区别传统临床使用抗生素从低级到高级,从单用到联合应用逐步代替的用药措施。在本次研究活动实施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患者的临床特点,在早期阶段使用亚胺培南实行静脉滴注治疗。亚胺培南属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具有较强的广普类抗菌活性的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可发挥出较强的药效。与此同时该种药物在使用的时候还可以针对耐药性阴性杆菌产生较强的抗菌活性。且对铜绿假单细菌、粪链球菌、脆弱拟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容易产生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细菌发挥出非常好的抗菌活性。受到机体因素的影响,糖尿病缓则并发肺炎的概率相对较高[8]。基于此,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非常重要。控制患者血糖的同时,还能够抑制细菌,阻碍病原菌产生耐药性。
综上所述,相对比常规抗生素治疗糖尿病合并重症肺炎,抗生素降阶梯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抗生素使用量,有利于降低病死率,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谢翠松.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在糖尿病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0(12):1869-1871.
[2] 岑兴鸣,姜玲,李晓莉.抗生素降阶梯治疗糖尿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22):103-104.
[3] 孙斌,海红.抗生素降阶梯治疗糖尿病合并重症肺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19(9):40-41.
[4] 张醒我.抗生素降阶梯治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肺炎的疗效观察[J]. 当代医学,2013,18(35):95-96.
[5] 朴美兰,宋晓萍.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22):789.
[6] 罗江.抗生素降阶梯治疗糖尿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6(11):18-19.
[7] 李菲.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疗效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8(28):168-169.
[8] 刘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肺炎应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的疗效评价[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13(32):5-6.
(收稿日期:2015-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