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秋容
从一个懵懂的幼儿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需要一个过程,进入这个过程的第一步,就是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作为教育者要迅速使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孩子一个角色转换,花上很多心思,特别是农村偏远地区更难教。我们常会听到这样一些议论,现在的一年级孩子好难教,看起来特别聪明的孩子,就是不上路,始终教不会。而且现在的孩子还有一个问题,他们跟随父母走南闯北,看起来见识很广,可一回到教室,进行正规的教育学习,就不是那么回事了,特别难管,坐不住,心静不下来。是孩子太笨,不爱学习,还是老师操之过急。经过我的观察与分析,认为现在一年级新生不好教归根结底是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一、成长环境的影响
农村的孩子,本来应该生活在地道的农村——自己的家乡,可由于时下的打工潮,让那些原本在家的年轻人,为了改善家里的生活现状,纷纷离家外出,背井离乡,他们大都没有多少文化,也没有一技之长,都是靠下苦力为生。没有一个固定的居所,更不可能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一部分有老人的就让老人带孩子,让孩子过早的成为留守儿童,一部分自己带着,让幼小的孩子跟随父母颠沛流离,为了孩子的安全,他们不得不把孩子关起来,或者跟着上工地,让他们像野孩子一样,一点不“驯顺”,孩子得不到童年的快乐,更谈不上智力的开发。等到了上学的年纪,交到学校,由学校帮助他们完成这个角色的转换,承担这个责任。
在这个环境里,他们的很难适应这种生活,他们有的胆小、有的太野、有的不知道这是干什么。就拿我班上一个叫周兴渝的同学为例,他胆小,不爱说话,老师问一个问题,一般撬不开嘴,成绩就更别说了。我和家长联系了解情况,家长说,这个孩子在外地出,由于家长打工地点不固定,孩子没有受过正规的学前教育,他现在的状态就跟学前班差不多。一方面要完成教学任务,一方面还得教他最基本的规矩,学生学习起来就非常困难,跟不上节奏,长期下去,孩子就变成了学习上的差生,老师天天找他“麻烦”,学习便成了他的负担,学习没了兴趣,也没了自信。这类学生不好教。
一种学生自由散漫惯了,突然走进一年级,跟他提出许多要求,他一时也是难以适应的。他坐不住,上课吃东西,玩玩具,搞小动作,不管你怎么提醒,就是管不住。我班有个孩子就这样,为了帮助他改掉这些毛病,无奈之下个子高高的他,被调到第一桌——老师的眼皮底下。这几种情况都与孩子成长的环境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农村孩子学习有困难,不好教。
二、家庭辅导的缺失
本生孩子的成长环境就对他们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再加上年轻父母们为了生计,把小小的他们交到了年迈的父母手里,自己远隔千里,虽然信息传递及时,很方便,但毕竟老人们成长的年代与现在新生代是不同的,他们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不一样,更多的是,年迈的父母们没有文化,就即使会一点,知识的更新换代,他们也落后了。他们无法满足现在孩子们的需求。孩子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了,他们无法辅导。他们教育孩子的方法有的简单粗暴、有的溺爱有加,没能正确的引导孩子。有个孩子到学校告诉我:他奶奶辅导他做作业时:水应该先写中间的竖钩,属先中间后两边的书写顺序,可奶奶偏偏告诉他,要先写横撇,说从左到右,孩子感到无所适从,不知如何是好。他还好一点,知道问老师,假如遇到不爱说话的孩子,不知道该听谁的,可能就按自己的方式做了,因为太小,他无法鉴别。
三、家长对学习认识的误区
一些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认为到学校就要学好多好多的知识,稍有不对,便拳脚相加,给孩子施加压力,一个叫陈冉的孩子,一天到学校后,我发现她的脸上有紫色的印迹,我以为是摔的,结果我一问,孩子告诉我,是爸爸用梳子打的,究其原因,是因为有作业不会做。看着着实让人心疼,我告诉她:叫爸爸别这样打了,再这样我会越来越笨的。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孩子觉得学习太辛苦,产生反感,对学习畏惧,害怕学习,不敢到学校。更有甚者,除了学校的任务以外,额外增加孩子负担,认为进入学校就是要多做题,打题海战,从来没认识到他们不过是一群六七岁的孩子。
还有一类家长,一味溺爱,生怕孩子吃苦,对孩子的所有事情都包办代替,连作业都帮孩子完成作业。我就碰到过这样的家长,本来刚开始学习写字是有困难的,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的孩子写字速度很慢,家长等得不耐烦了,就干脆代替了。这样让孩子养成了偷懒耍滑、不做作业的坏习惯。因为只要完不成爸妈都会帮我的。
总之,要想把一年级的孩子带入规范的小学生活,教育者要付出比其他年级多很多倍的时间与精力。有时你得像他们的妈妈一样慈祥,不厌其烦的教导,耐心细致的讲解。有时你又得树立老师的威严,严格要求,毫不手软,恩威并施。也许孩子们的一些习惯就会慢慢改变,学习不会再是他们的负担,让他们爱上学习,学习变得不再困难,使他们迅速的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