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川
摘 要:马蒂斯作为野兽派的公认领袖,其绘画作品在在西方绘画史上具有极高的影响力。马蒂斯的作品追求平均、纯粹,宁静与和谐,在艺术创作中,马蒂斯不但善于在传统西方绘画中汲取养分,更善于从东方绘画中其绘画艺术中,挖掘优秀的绘画表现方法,汇诸多优秀画派之长而自成一家,其作品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浓郁东方装饰韵味。
关键词:马蒂斯绘画;东方韵味;成因;元素;情节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4-0067-01
一、马蒂斯绘画中东方韵味的成因
马蒂斯的绘画中,有着东方绘画的装饰韵味,这样的绘画风格的形成同构并不是一个偶然现,后印象派以来东方绘画对西方艺术的影响很大,两种文化间的交融在艺术家的作品创作中被深刻的体现了出来。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东方那些与透视学解剖学无关东方雕像,国画中无关透视的线条和色彩成了西方画家的兴趣中心,也为极力拜托传统西画束缚的为西方现代画家提供了摆脱可视现实参照。马蒂斯就是这样一个极力拜托西方传统绘画束缚的绘画大师。在马蒂斯的画中,色彩、形式、创作手法,都有着东方的神韵与气息。他的作品画面纯粹优美,形式愉悦。他的作品对艺术形式、色彩等方面的追求方面有着东方艺术所激发的无尽的艺术想象力的体现。
20世纪初,西方现代派绘画出现反叛的特点,西方现绘画艺术开始由写实走向了相反的写意表现之路。照相机的发明和应用可以把客观事物非常快捷又十分真实的地重现出来,在这一点上,写实的传统绘画怎呢与照相机抗争。艺术家们开始寻找主观色彩更强的出路。笔触、线条、色彩等都成为画家直接用来表达情感的手段。此时的马蒂斯在慕尼黑的东方艺术展览会上被东方艺术中简化的画面形象和和谐简单的线条以及用色的大胆平涂产生了浓厚 的兴趣。他还从中国艺术中受到诸多启示,对他的绘画观念和形式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也成为马蒂斯绘画与东方绘画形成同构性的重要因素。
二、马蒂斯绘画中的东方元素
1.平面性。西方艺术对东方绘画的形式特征的第一印象就是平面性。马蒂斯这样描述他对东方绘画的理解“显示出一种广阔的空间, 而且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空间, 帮助我走出了写生画的范围”。从马蒂斯的绘画作品中,我们不难发展,他注重平面色块的配置, 重视视觉美感,而忽略厚重的写实。马蒂斯的绘画作品《红色中的和谐》有着中有突出的平面性表现。这幅作品中,虽然保留了部分透视感,但并不是传统西画里对真实空间的表达,而是线条和色彩创造出有独立价值的绘画空间世界。画面的场景,他把室内的三度空间的物象, 全部描绘在二度空间的红色平面上,画面的色彩极其有限且基本上都是纯色, 高度精练的色面组合, 使该画具有强烈的色彩效果。作品中传统三维空间的形体已经在他画面中消失了。只有平面色彩的装饰性画面以及线条的自由运用。
2.装饰美。马蒂斯将构图和色彩融合到装饰性的趣味之中,用平铺色彩暗示量感。在作品的表现中,他力图将在创作中统一自然事物和人造事物。如《舞蹈》中,用浓烈的绿色绘出地面, 浓烈的蓝色绘出天空, 人物则成砖红色。天空和地面浓烈的色块把人物封闭在前景之中, 色彩的明度和纯度在不同的光线中变化着, 时时引起视觉的颤动, 使整个画面舞动起来。色彩的单纯化、装饰的趣味感和线条的节奏感, 让人很容易联想到东方的挂毯, 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整幅作品巧妙地融合了静与动、稳定与跳跃, 实现了紧张而协调的秩序, 达到了均衡与充实。
3.线条的韵味。与西方写实绘画的风格不同, 马蒂斯的绘画是一种情感的综合, 是一种带有东方元素的写意手法。他把东方艺术中线条的抽象性与西方的造型观念结合起来, 创造出一种富于东方书法表现性的抽象绘画形式。他的作品线条简洁、天真、稚气, 虽不如东方线条那样精致、遒劲、缜密, 但笔致粗细不拘漫不经心却又飘逸。马蒂斯的作品给人一种清新、安宁、愉快的感觉,他用一种儿童般天真的眼光去看世界, 但不是单纯地模仿自然, 而是努力探索一条新的道路。他痴迷于各种东方艺术, 对色彩、形式结构和空间透视等多方面的研究作出了贡献。马蒂斯用独特的眼光去观察和表现自然, 在强调不拘于传统的同时, 也要求有很强的接受力, 这种艺术特质让他的作品具有了东方情调的艺术语言。
三、马蒂斯作品中的东方情节
马蒂斯也曾说:“我的启示来自东方。”他的作品中对艺术符号独到的安排方式,色彩的装饰运用与线条的趣味性都一如他所收藏的中国瓷器般的细腻。马蒂斯绘画中,重视空白,这点恰恰与中国画“计白当黑、惜墨如金”的艺术情节吻合。马蒂斯认为:“画面不存在可有可无的部分,凡无积极效益者,必起破坏作用。”这使他不仅在构图,而且在线的运用上都与中国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的四幅自画像中,线条的穿插转折、画面的形式意味都与中国古代的白描人物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势。马蒂斯对线的理性且抽象的思维组合—简单、明晰、富有高度的概括力,准确把握了人物的动态、造型,体现了艺术家自身的主观情绪,传达了艺术家内心复杂的信息,也使画面具有了一种优美旋律,亦如中国画运用线条对自然物象诗意的描绘。
参考文献:
[1]李黎阳.马蒂斯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2]杰克·德·弗拉姆.马蒂斯论艺术[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1987.
[3]约翰·雷华德(美),平野,李家璧(译).后印象派绘画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