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攀峰
[摘 要] 按照全面学习、持续学习的时代特点,高职教育从就业导向转变为职业导向,更加要保证职教学生的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在整个教学环节,而不仅仅是思想道德政治课教育。从高职学生的特点出发,对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探索,研究自动化专业学生在职业素质培养上的方法和途径。
[关 键 词] 高职教育; 持续发展; 职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9-0046-02
努力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成为当今高校工作的重点之一,并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作为检验、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指标。根据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需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提出新的要求,此意见对高职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为以职业为导向的模式,不仅仅满足于短期的需求,而是在于为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在学生的培养上则不再局限于掌握技术,而是要探索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对个人提出了新的要求。经济技术的发展是连续性的,并伴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产业设备的升级直接对员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的培养也有了新的标准,保证其发展的核心不再仅仅是技能技术,还有创新能力和人格魅力等,综合来说就是职业素质。
一、职业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国际职业教育现在发展的趋势是从课程价值转向社会需求,课程目标从工作指向转向职业生涯指向,课程内容从科学体系转向职业岗位,课程重心从技能技术转向职业素质,充分证明了当前的职业教育总体趋势是注重职业素质培养。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和多技复合创新人才为主线,而高端技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持续快速发展和复用技术的综合应用。再加上高职教育本身的特点,其教育内容必然落后于当前技术的发展,即使在现代学徒制下,学生多在企业进行培训学习,接触到的新技术、新工艺也只能做到一知半解,因此培养学生需要考虑其职业持续发展的需要,面对新技术、新环境如何快速上手,面对现场事故如何有序处理,其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是培养的重点,尤其是懂得感恩显得尤其重要,也是各公司看重的基本素质。通过校企合作单位的反馈,有时候学生会出现出了故障不知道用何种设备检测,更换了测试设备后无法快速上手等情况,而这些初级问题往往都是因为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掌握技术而忽略了方法,注重技能而忽略了灵活性,虽然实训手册将规范和要求编写得非常完善,但让学生缺少了自主意识和独立性,成了机器作业员,这对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其实是不利的。
职业素质则是一种可以在职业活动中发挥作用,并可以通过后期专业培养和自我修炼得到提高的素质,包括通用职业素质、专业职业素质和发展性职业素质。就业的好坏是评价教育质量的一个指标,虽然工作指向和生涯指向都是就业,但后者不是单一指向固定的工作,更是指向个人的整个职业生涯,其具备多样性和动态性,也符合现在学生择业的特点,以及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在现在的企业招人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员工的职业素质,不会的可以学,其未来发展的高度是企业所关注的,是否可以为企业带来实际的经济效益将作为重点,而逐渐将文凭等指标作为次要考虑因素。
二、职业素质培养的途径
(一)思想准备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学生教育的重点,培养完美人格的学生是教育所追求的,但道德品质不能涵盖一个人的全部,职业素质的培养要求学生不仅具备思想政治保证,更加要具备企业所需要的职业素质要求。在互联网及大数据的影响之下,职业素质教育发挥的作用需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而不仅仅是思想政治课,加强健康的职业心理和积极向上精神的培养,是从人的整体发展来考虑。传统的公共课程是通识教育,培养的是学生基本的素质,离职业素质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应将职业素质课程和专业技术课实现相互渗透,实现素质教育的立体化和多元化培养。以工业机器人专业为例,该专业要求学生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并同时需具备机械、电子、电气控制等多方面的知识,而高职高校在现有的招生体制下,其学生在陈述性知识上有所欠缺,但实际动手能力和程序性知识并不弱,所以在对其进行技术技能教育的同时,也需要在该过程中对其进行职业探索,以有效构建自我概念,从而培养其职业素质。这个过程甚至简单到用完的工具如何放置,都需要学生去懂得其含义,从安全和规范性的角度去思考,在这个过程中仅靠教师的提醒是不够的,更要学生在过程中随时自检,从而形成自身的素质。
(二)课程改革
注重职业素质的课程设置不能只满足于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或者技能问题,而是要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习惯,重视学生在未来职业发展中各种问题的解决能力。因此,高职教育应将提高职业素质贯穿始终,在提高基本专业素质的同时,也要注重人格素质的培养,以促进其职业生涯的和谐发展。
专业课程的设置从纵向转变为复合型,以完成对复合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行动导向学习是用到什么则讲授什么,传授足够的理论知识。在三年学制的第一年,着重培养学生的工作习惯,首先通过翻转课堂方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再通过设计实训工作手册来引导学生完成素质的培养。例如在数电课程上,学生首先通过查阅相关手册和资料完成课程预习,并由一个小组对其方案进行阐述,而后其他小组成员根据方案进行提问,改进意见或者反对意见均可,由教师对该问题的有效性进行判断,演讲小组答对者进行加分,反之扣分,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在自我学习和团队合作上得到提升,模仿了今后工作中的项目组工作方式。项目的学习是迭代进行的,在确定方案后进行方案实施,而在此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有精心设计的自检环节,使学生对工作要求有切身的体会,充分体会从做中学,而后再对项目产品进行检测并进行改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逐渐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并学会与人沟通,建立起团队意识,通过相互提问环节,使学生懂得聆听的重要性,也懂得尊重他人的必要性。有了良好的基本职业素质后,学制第二年跟相关商业行会共同协商课程内容,将企业生产环节中所使用到的设备引入教学中,并根据行会专家的建议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变为教学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不再是单独的课程,而是综合应用课程,项目也由浅入深进行迭代学习,使学生在综合应用的能力上得到锻炼。因为项目都是来源于企业,而且都是开放式的,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学生的想法也可以得到验证,从而锻炼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尤其是在增加了商业分析环节后,学生对于项目产品如何提高经济效益有了更好的认识,培养了其创业意识。最后一年的学习,则是采用双导师制的方式,学生有大量时间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虽然在企业有师傅进行培训,但由于自动化专业所从事工作的特点,还需要学校的专职教师对相关理论进行培训,并且针对产线不能停线的情况,部分训练环节也只能由学校完成。这些教学方法的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具备专业理论知识,也要具备更多的实际工作经验。
(三)教师队伍的建设
双师型教师是整个培养的关键点,在我国的现代学徒制中,学生具备两种身份,学生更多的将在企业进行培训,由企业的兼职导师进行指导,但这并没有弱化高职专职教师的任务,反而对专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专职教师必须具备全科知识和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求,才能根据企业的项目进度在学校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教师培养成全科型教师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教师陪伴学生整个三年的学习,当二者形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后,学生的学习会变得更为主动,也更容易懂得感恩。同时因为教师可以教多门课程,也避免了多门课程内容重复的问题,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系统。而教师在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时也进行陪同,一来可以更熟悉当前学生项目的进度和学习情况,并根据企业要求进行针对性培训,二来教师的能力也得到锻炼,也可以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一定的帮助,而这些项目又可以反过来引入教学中,从而实现相辅相学的作用,达到合作共赢的效果。教师在具备了动态的企业实践经验后,再通过教学团队对项目进行模块划分,以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逐步融入模拟生产,提高其职业素质。
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也需根据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本文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来进行研究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教学也是没有定式的,只有适合当前学生的才是最好的,各种教学模式都有其优缺点,即使是国际上流行的德国双元制教学也存在一定问题,因此根据教学效果不断进行微创新才能得到提高,而提高的根本目标一定是以学生整个职业生涯的持续和谐发展为根本,以长远目光来引导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黄国胜.改革高校专业设置 提高毕业生就业率[J].教育教学论坛,2014(10):213-215.
[2]闫玉蕾,孔凡坤,曹克刚.高职教育机械创新人才培养[J].科教导刊,2015(4):26-27.
[3]俞涛,邹龙飞,曾令奇.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内涵与特征[J].教育与职业,2014(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