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江明
近日,英国前首相卡梅伦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在其任内就英国是否继续留在欧盟发起全民公投。然而结果出乎意料,半数以上参与投票的英国公民都认为应该脱离欧盟。在英国脱欧的阴影下,英镑预期和伦敦金融市场陷入一片迷茫。英国经济遭受短期的沉重打击,长期经济也不被看好,这甚至被外界普遍认为是全球化浪潮退潮的开始。那么对于欧洲防务而言,英国退欧又会带来何种影响呢?
从体制结构来看,欧盟组织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个超国家主体,货币、关税和司法等传统主权领域的一体化程度等同于一般国家。作为国家主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防务,却一直是欧盟一体化程度最低的一个环节。欧盟的雏形为“欧洲煤钢共同体”,当时欧洲各国希望以此统一关税并促进会员国间劳动力、商品、资金、服务的自由流通。以现在的眼光看来,欧盟的雏形和当下一些区域内的经贸合作组织并无本质区别,然而在当时却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后来欧盟更走上了政治和司法一体化的道路,成为现在全球唯一超国家主体。然而即便是现在,欧盟成员国仍避免触及防务问题的一体化进程。
2009年签订的《里斯本条约》中,第一部分第42条规定,欧盟防务主要依托北约组织。从政治上来看,美国是北约组织的主导国,欧盟各主要国家均为北约成员国,北约司令部就设在比利时境内。如果抛开北约组织另起炉灶,不仅将会面临美国的巨大政治压力,参与北约的欧盟各国本身军事地位也会相当尴尬。
从军事现实考虑,北约中美国军队的军力超过其他所有成员国的总和,如果另起炉灶独立承担欧洲防务,意味着欧洲防务能力将会衰减到极为危险的水平。因此欧盟军事一体化不仅要避免触及美国地缘政治利益,更需要认真权衡与北约之间的关系,可谓是左右为难的局面。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欧盟在军事防务一体化上毫无作为。2003年,欧盟科隆会议发表了《加强欧洲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宣言》,宣布筹建一支快速反应部队(ERRF),编制在6万人以上,以德国、英国及法国军队为主。成立ERRF的目的是希望能在6星期之内,派遣其执行准战争任务。当时欧洲各国领导人认为,未来如果欧洲出现类似科索沃危机的冲突,欧洲应该率先干预而不是等待美国表态。有趣的是,该观点的倡导者正是英国前首相布莱尔,1999年3月布莱尔在欧盟会议上说,“我们欧洲人不应寄希望于美国人在我们的后院为我们处理每一次混乱。欧盟应该能够自己承担一些安全责任, 且我们通过全欧洲的共同努力也比每个国家独立行动要好得多。”
尽管按照计划,2003年ERRF终于如约成立,然而非常遗憾的是欧盟的整体防务水平并未因为新宣言而有所提高。2006年北约司令部验收了北约快速反应部队(NRF),认为该部队达到全面作战能力。当时外界普遍认为,这是美国担忧ERRF会逐渐削弱美国对北约的主导而破坏欧洲防务的阴谋。
从防务现实来看,尽管欧洲诸国信誓旦旦地声称自行承担防务,冷战后各国却平均削减了25%的国防预算。英国和法国甚至彻底裁撤了陆基和空中核武器平台,现在英国海军已经没有可以进行实战的航空母舰,甚至关停了全部主战坦克生产线。ERRF从2003年成立至今,也没有执行过一次原本计划中的准战争干预行动,在美国撤离中东后欧洲诸国面对难民危机束手无策。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奥巴马公开要求欧盟不要大幅削减防务经费。当时欧盟总体防务经费仅为GDP的1%,而国际平均水平是3%。回想当年,在欧盟领导人倡议成立ERRF的时候,欧盟总体防务经费还占GDP的2%。
至于英国,作为ERRF成立的倡议国,却在2001年组建期间开始质疑ERRF会削弱北约的领导地位。反恐战争中布莱尔强调美英的特殊军事同盟关系,刚刚辞职的卡梅伦在2010年更宣布英国要削减8%的国防经费以削减政府赤字。由此可见,欧盟在共同防务这个问题上只是口号喊得响,部分国家更是抱着搭便车的心态参与其中。至于独立承担防务,或者建立真正的欧盟军队,那只是政治口号而已。
那么问题来了,英国脱欧之后是否会影响欧盟防务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欧盟防务就如《里斯本条约》中明文规定的那样由北约组织承担,欧盟本身毫无作为且正在与原本设定的独立防务愿景背道而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