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疗效

2016-07-09 08:15:54孔庆海刘梦婷大连大化集团公司医院辽宁大连116031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2期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心肌梗死

郑 华 孔庆海 刘梦婷(大连大化集团公司医院,辽宁 大连 116031)



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疗效

郑 华 孔庆海 刘梦婷
(大连大化集团公司医院,辽宁 大连 116031)

【摘要】目的 评价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方法 76例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常规治疗,观察组3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评价不同治疗方法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NT-proBNP水平、心功能水平、6 min步行试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改善心功能效果显著。

【关键词】心肌梗死;无症状心力衰竭;阿托伐他汀

无症状心力衰竭是客观存在左心室功能障碍,但无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等主观症状,临床对该疾病的潜在危险认知不足。当前研究表明,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的发病率有明显增加,若能及时进行治疗,可有效抑制疾病发展,改善预后[1]。本次研究中,评价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从医院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中抽选76例进行研究,总结患者的临床资料情况:男45例,女31例,年龄为50~78岁,平均年龄为(59±2.3)岁,体质量为(66 ±7.2)kg,病史为(6±2.5)年,肌酐水平(81.2±15.4)μmol/L,尿酸为(274.5±83.0)μmol/L,合并心房颤动25例,感染26例。76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观察组3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可进行研究。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9例用利尿剂,7例用钙通道阻滞剂,9例用β受体阻滞剂,6例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7例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治疗时间为1年。观察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d,连续治疗时间为1年。

1.3 观察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氨基末端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用彩超诊断仪实施心脏彩超检查。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实施6 min步行试验,对比试验结果。

1.4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资料采用SPSS19.5软件包分析,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 结 果

2.1 比较治疗前后NT-proBNP水平: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NT-proBNP水平分别为(698.6±159.5)pg/mL、(515.5±166.2)pg/mL,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NT-proBNP水平分别为(707.2±162.5)pg/mL、(405.8±154.5)pg/mL,治疗前两组NT-proBNP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T-proBNP水平均有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水平:治疗后两组LVEDD、LVESD有下降,LVEF有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LVEDD、LVESD、LVEF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具体见表1。

2.3 6 min步行试验结果:治疗前,对照组、观察组试验结果(248.2 ±39.0)m、(251.2±42.1)m,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试验结果为(250.0±41.5)m、(288.8±52.1)m,治疗前两组6 min步行距离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6 min步行试验结果均有提高,且观察组提高显著,P<0.05。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水平(±s)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水平(±s)

组别  时间 LVEDD(mm) LVESD(mm) LVEF(%)对照组  治疗前 58.2±6.2  45.6±6.1  42.1±5.8治疗后 54.2±4.2  42.1±3.1  45.0±11.0观察组 治疗前 57.2±5.6  45.8±5.6  41.0±6.6治疗后 48.0±6.0  37.0±5.5  50.2±12.0

3 讨 论

心力衰竭为器质性心脏病终末期的临床表现,预后不良。虽临床治疗心力衰竭水平有明显的提高,但其病死率仍较高。部分患者心肌梗死后有心功能不全,但检测LVEF<50%,将该类患者称为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虽然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症状并不明显,但若不及时治疗,疾病继续恶化发展,会限制患者的生存期。因此临床提出应重视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延缓或抑制疾病的发展,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水平。当前血浆NT-proBNP测定已经被广泛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治、监测以及预后[2]。6 min步行试验方法安全简单,可独立提示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发生率以及病死率。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后NT-proBN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异,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水平下降更为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阿托伐他汀为一种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具有良好的调脂、抗氧化应激、改善内皮功能、抗心肌肥厚、抗炎症状、调节神经分泌等作用,将其用于治疗无症状心力衰竭,该药物效果显著,可通过减轻炎性反应,降低血浆炎性因子水平,而且该药物还可有效清除氧自由基[3]。本次研究中,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DD、LVESD有下降,LVEF有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有效改善心肌功能,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舒金.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5):116-117.

[2] 何永祥.浅析76例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观察[J].心血管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10(11):93-94.

[3] 张艳,尹洪涛,赵维.以急性左心衰为首发症状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36例误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5(4):157-158.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2-0075-01

猜你喜欢
阿托伐他汀心肌梗死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与药理解析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临床分析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分析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2:06:09
阿托伐他汀、辅酶Q10联合应用治疗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1:46:28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自我保健在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