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彩辉
摘 要:新课程的实施,为高中音乐教学改革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本文从新课程视角出发,对当前高中音乐教学进行了探讨,并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高中音乐教学改革策略,以促进高中音乐教学不断创新。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音乐;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6B-0089-01
“以人为本”是音乐教育的核心理念,是拓宽音乐教学领域、丰富音乐教学内容的基础,也是高中音乐教学改革的内容之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使学生感受到体验的乐趣,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自我表现平台,培养其创造能力。但当前音乐教学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加快高中音乐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一、新课程视角下高中音乐教学现状
新课程的全面推行,推动了我国高中音乐教学的改革进程,高中音乐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难以调动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很难调动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这主要是由于音乐教学未能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只能被动接受音乐,此外,应试教育思想仍存在,认为音乐是副科,没有语数外重要,这导致学生在高考压力下不得不放弃音乐。继续学习的很多学生只是出于报考音乐院校的目的,谈不上对音乐多感兴趣。
(二)师生在教学中无法产生共鸣
当前,高中音乐教学内容很多都是闻名中外的名家名曲,但学生由于所处时代无法理解此类音乐当时的创作背景与时代特征,这导致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无法产生共鸣,也不利于提升音乐教学的实效性。
(三)随意改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某些地区的高中音乐教学中,常常出现随意改动教学内容的现象,取而代之的是声乐、器乐、乐理以及视唱等练习,脱离了高中音乐教学的本质和目标,使得教学目标不明确,也影响了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的提高。
(四)教师队伍亟待建设,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如今,很大一部分音乐教师缺乏现代化教学理念,多数固守知识、技能传授者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重讲授、轻参与,重输入、轻输出,重结果、轻兴趣。教学方法单一化、教条化,导致学生难以参与其中,无法有效提升音乐素质。
二、新课程视角下高中音乐教学改革策略分析
音乐教师应注重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注重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促进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一)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注重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的运用,将其融合到音乐教学中,打破传统教学方法在时间、空间和场地上的限制。例如,在学习《海妖》一曲时,可先介绍作曲家的艺术风格,并穿插由多媒体播放的《日出·印象》油画,学生可一边欣赏印象派作品,一边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这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借助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营造一种良好的艺术氛围,同时,教师可将所播放音乐作为课前曲,引发大家的注意力。此外,还可以采取边唱边奏的方式,引发师生的情感共鸣。或通过巧留悬念,为学生预留可以提升思维能力的问题,引导课后自主探索。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与和谐的教学氛围
一方面,教师应善于创设良好的音乐情境,对音乐教室进行美化,构建极具艺术魅力的教室,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有序的教学氛围。另一方面,应在教室结构、布局方面下功夫,为学生营造一个兼具协调美、布局美、结构美的学习环境,还可对学生座位进行定期变换,如圈形、马蹄形等。教师应与学生融合,打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树立学生主体地位,创新教学方法
针对当前学生被动学习这一问题,要求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思路,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结合学生的兴趣,注重加强引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量多为学生提供互动、讨论、参与的机会。在音乐鉴赏中,可采用学生感兴趣的音乐作品播放,播放前提出问题,并引导其主动聆听、互动交流,对音乐意境进行感受,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改革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音乐教学评价应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及发展作为根本目标。在注重对学习结果进行考评的同时,更要关注其学习积极性、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教师应设置多元化教学评价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可选性,使其能够结合自身特长进行考核项目选择,促进自我学习方式的科学转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必须加快改革进程,以培养学生音乐审美作为核心,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其个性化发展,倡导学科综合发展,弘扬我国民族音乐,完善音乐教学体系,逐步提升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张慧冰.试看高中音乐课程改革[J].在线学科教学,2008, (2).
[2]金亚.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6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