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立双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素质文化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不仅逐渐注重自身的生活质量,也对公共医疗服务的质量特别注重。而对于公共医疗多主体目前的供给现状而言,各个主体都存在着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亟需各个主体积极采取措施来改进自身的不足。文章以“供给侧改革”为角度并着眼各个供给主体自身,分析了各供给主体在公共医疗服务的供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了促进医疗公共服务多主体供给的几点思考建议。力求在政府的有效管理和控制之下,充分寻求医疗服务市场及其他社会组织的有效供给措施来提高其供给效率,促进政府、市场、社会组织的紧密联系,共同推进公共医疗服务的健康持续发展。这不仅是持续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公共医疗事业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医疗需求和统筹社会发展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供给侧;公共医疗;多主体供给模式
一、公共医疗多主体供给理论简述
关于公共物品多主体理论,首先要提及的是“多中心理论”。“多中心”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迈克尔·波兰尼在其所著的《自由的逻辑》一书中首先提出的,并且亚当斯密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处在社会中的每个个体的不同利益诉求推动着的。但是霍布斯认为,建立一种规范是十分必要且具备一定的社会现实性,因为这种规范能够对社会中的民众在追求其自身利益时所产生的激烈竞争进行束,其目的就是更好的促进这一秩序得到一定程度的持续平衡。如此谈及到公共物品的供给时,霍布斯主张资源的分配必须要运用国家的强制力来执行,但是在真正涉及到具体的实际操作时仍然会不可避免的出现政府失灵的现象。奥斯特罗姆夫妇创立了多中心理论,他们认为可以采用各个主体之间存在的彼此之间合作与竞争的关系作为构建多个组织模式和供给秩序的方式[5],但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前提就是多个主体在市场中必须要遵循一定的社会规则,这样才符合多中心理论的基本要求,即是多个供给中心用互相协调、相互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公共物品供给,并且这种供给是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此外,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中曾经把政治看作某一经济的过程,他认为每个主体都是从其自身的利益出发来进行相应的社会活动的,这一理论不仅对政府进行的活动作出了相应的阐述,并且认为改变政府失败的办法只是进行政府的改革是不够的,而是应当在面对市场失灵的时候不止依靠建立相应的市场制度,还应该善于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6]。因此说公共选择理论为目前建设合理且完备的公共物品供给制度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
二、我国公共医疗多主体供给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政府供给及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管信息透明度不高,医疗财政投入不足
目前政府部门对于医疗公共服务领域的供给相对比较滞后,对于公共医疗服务市场也缺乏及时有效的管理和相关的法律制度规定。在面对重大的医疗事故问题时,政府部门的管理方式往往是在出现比较严重的后果时才给予严厉的惩罚和查处,然而事后查处的处理方式显然落后于事前的有效预防和事中的有效控制。但是不容轻视的问题就是在医疗市场上的某些违法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往往是不可逆的。一般来讲,政府部门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的主要目的就是使社会效益程度达到最大化的状态,但是其实际行动所产生的效果却与开始的目标有所偏颇。政府下属的各个部门是按照上级规定并制定相应的方案来办事的,但是政府并没有规定具体的行动步骤,各部门出于自身利益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其目的就成为了实现其自身部门利益的最大化,而这显然与社会利益最大化这一目的是相悖的。此外,政府在提供公共医疗服务时其供给信息的公开和民众获取信息的需求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政府部门缺乏相应的信息发布机制,即便是已经建立也会因为其具体细化的工作不到位影响信息公开工作的顺利有效展开,弱化了信息的透明度,而且不及时公开、不规范合适的形式、不规定具体的内容以及信息公开的意识及动力不够强等等问题依然存在。
(二)市场公信力不足、医疗市场信息不对称、市场失灵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共医疗服务凸显出供需不平衡的现状,稀少的公共医疗资源更是变得供不应求。不同的医疗服务市场供给主体出于其自身利益的考虑而向市场提供一些质量不高的公共物品,并且这种不法行为屡屡出现。现存市场机制的不健全使得部分私人供给钻起了制度和法律的空子,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而提供一些质量较差的医疗产品,最终导致医疗服务市场公信力每况愈下。供需不平衡也就影响到医疗公共物品供给的数量和质量问题。这对医疗服务市场造成了很多负面的影响,同时又形成很多亟待弥补的缺陷。正是因为这些缺陷,使得医疗服务市场供给出现了低效率。
三、促进医疗公共服务多主体供给发展的对策
(一)政府健全供给管理制度,扩大信息透明度,扩大投资,简政放权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各个主体对医疗公共物品进行有效的提供时,合理并且有针对性的规章制度是必不可少的。政府要在制度上对市场各主体的行为进行规划和监管,同时要健全现在的涉及医疗供给的法律法规,对于之前待完善的法律法规要进改进和修正。对于非营利组织的监督和管理上,政府应抓紧时间制定并完善法律法规,对于行政审和财务审计以及提供公共医疗物品的组织都有必要采取措施进行监管,争取做到制度化、常规化、公开化、透明化。使民众对医疗服务市场充满信心。
(二)非营利组织积极拓展筹资渠道,加强自身结构建设
非营利组织具有公益性的特征,因而不可避免地需要建立多元稳定的筹资平台,更需要主动地向政府、社会、国际等筹集维持其正常运营的经费。尽管过多的依赖各方的资金资助会导致其自身独立性的降低。但是多渠道的财政支持又是其正常发展所必不可少的。与此同时,非营利性组织为实现自主、自治及独立性还应当不断加强自身能力的建设,积极改善其内部治理的结构,建立良好的组织信誉,重视并且合理进行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建立并完善比较合理的薪酬奖励体系与恰当的成绩考核制度等。同时,非营利组织还要积极地参与社会公共危机事件,并且面对这一情况能够及时有效的给予社会救助服务管理救助,这样不仅有利于非营利机构提升其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够促进组织成员积累丰富的知识与实践经验的储备。同时为其自身组织的公益形象提升提供良好的平台,便于社会公众对之进行充分的了解、支持与信任。
四、总结
总的来说,公共医疗服务领域的供给和需求是同时存在的,只有两者和谐才能促进公共医疗服务的顺利发展。供给侧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在创造需求、解决需求问题。发展需求和推动公共医疗多主体供给模式的改革就如同一个人的左右脚,只有二者互为促进,才能不断推进公共医疗服务的健康持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能得到持续提高、公共医疗事业也能在现有基础上快速发展,更好的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医疗需求和社会的统筹发展。
(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美]斯蒂格利茨.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147.
[2] 胡代光、周安军.当代西方经济学者论市场经济[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8.
[3] 高鸿业,吴易风.现代西方经济学(下册)[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251.
[4] 郑谦.公共物品“多中心”供给研究——基于公共性价值实现的分析视角[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27,212.
[5] [美]迈克尔·麦金尼斯.多中心体制与地方经济[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69-95.
[6] 叶海涛.公共选择理论评析[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3(5):8.
[7] 石国亮.公共服务合作供给的生成逻辑与辩证分析[J].江海学刊.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