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桑
藏族学生汉语表达中“把字句”偏误问题探析
◆巴桑
“把字句”是指“在谓语中心语前头用介词把或将介词短语作状语的一种主谓句”,在意义上多数表示对事物加以处置。“把字句”的偏误问题就是既不符合把字句表达的语意、事理,也不符合“把字句”用语习惯的失误语法现象。“把字句”的问题本身就非常的复杂,它的语法意义。以下,我们将以拉萨师专藏族大学生在不同场合汉语表达中“把字句”句式偏误问题为探析对象,考察藏族学生“把字句”用语规范化出现的问题及其类型,并提出学习把字句的教学策略。
1.考察对象: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藏族大学生
2.语料来源:
来源份数把字句病句数15级学生作文154份16 13级学生试讲录音118个32 13级学生普通话测试录音393个65
3.摘抄“把字句”语病病句。
4.归纳把字句语病类型。
5.针对语病类型评析把字句相关语法规则。
6.提出教学对策。
藏族学生在汉语表达中“把”字句偏误类型多种多样,按比例分为:
偏误类型语病句数所占比例谓语动词光杆化15 13.27%“把“与其它词混用22 19.47%被处置宾语错位9 8.0%“把”字多余47 41.6%“把”字结构成分残缺8 7.1%其他12 10.72%
1.把字句谓语动词光杆化问题
[1]*我把地拖。①
[2]*汽车把尘土吹。
[3]*老师把黑板擦。
[4]*我们把普通话学习。
我们先看几个例句:
[5]我把书捆了。
[6]我把黑板擦擦。
[7]他把嗓子说哑了。
[8]他把文章该怎么写又说了一遍。
[9]你把书翻翻
[10]把书翻了一下
[11]你把书翻给我看一下
[12]出版社在开学之前把书赶印了出来。
[13]你别把书撕了
例句5—13我们需要关注的是“把”字句中介宾结构后面的动词或动词短语的组合方式,我们会发现把字句中谓语中心词的构成方式为:
V或VP的结构形式例句单音动词+了(1)、(9)单音动词的重叠(2)、(5)述补式结构(3)、(4)、(6)、(7)、(8)
把字句介词短语后面,“不是动词的简单形式,有的是表示事或物的名词后面附加其他成分,有的是重叠式,有的带个“了”、字。这种错误在于,话语中运用了动词的简单形式,即用了一个单音动词,我们形象称作谓语动词光杆化。[1]
2.“把”字与其它词的混用现象
[14]*我把教室里学习。(把→在混用)
[15]*我把她一起逛街。(把→和混用)
[16]*我把肚子很疼。(把→的混用)
[17]*老师把教室里唱歌了。(把→在混用)
14—17例句,结构上与“把字句”非常相像,但是实际上这些句子与“把字句”无关。依据“把字句”的特点,“把字句”是用“把”将被除主的宾语提前,而在介宾结构后面是谓语动词和谓语短语结构。但是这些句子显然没有用“把”字进行提宾,而只是简单地陈述事实。
3.被处置宾语的错位
[18]*老师把她给了一支笔。([21]老师把一支笔给她了。)
[19]*她把小弟弟送给红领巾。([22]她把红领巾送给小弟弟。)
[20]*他把洗衣服完了。([23]他把衣服洗完了。)
“把字句”的宾语作为被处置的对象直接跟在“把”字后面,组成介宾结构,所以“把”后面做宾语的成分一般都是名词或代词或名词性短语。“把字句”宾语的特点有:
①宾语是整个动词部分的受事。即例21—23句中“一支笔”、“红领巾”、“衣服”成了“给”、“送给”、“洗完”等动词的受事。
②“把”字的宾语在意念上总是有定的。即“把”后所带的宾语一般是已知的人或事物。
4.“把”字多余
朱德熙先生在《语法讲义》中分析认为“觉得部分把字句去掉把字以后剩下的部分仍旧站得住。”[2]这样的说法和藏族学生的“把字句”中“把”字的多余现象到底有什么关联呢?按朱德熙先生的说法藏族学生的有“把”字和没有“把”是否一样?我们先看学生的例句:
[24]*我把送你一程。([28]我送你一程。)
[25]*他把喝了矿泉水。([29]他喝了矿泉水。)
[26]*我把丢了钥匙。([30]我丢了钥匙。)
[27]*老师把责骂了我们。([31]老师责骂了我们。)
朱先生分析的“去掉把字以后剩下的部分仍旧站得住”不适用于一般“主—动—宾”句型变成把字句的类型,例如:一般“主—动—宾”句型“猫逮着了耗子。”变成把字句为:
[32]猫把耗子逮着了。但是去掉把字句后是不能说成:
[33]*猫耗子逮着了。
例24—27藏族学生的错误在于对把字句句型结构的理解上的偏误。
5.“把”字结构成分的残缺
[34]*她把拿走了。
[35]*我把当成了我的老师。
主要是残缺宾语现象,根据“把字句”的结构特点,“把字句”最明显的结构特征是用“把”起提宾的作用,显然例34、35句都缺少“把”字后的宾语,这样的句子缺少了“把”后的名词、名词性短语或代词等成分,表达她把什么拿走了或者我把谁当成了我的老师。
1.强化“把字句”语法教学
(1)熟悉典型的把字句句型结构
根据赵金铭主编的《对外汉语及对外汉语语法研究》中对《红楼梦》和张贤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两本小说中所有“把字句”的统计,典型把字句占86%以上。典型把字句的结构类型归纳为:A把/将B—V P(A是句子的句法主语,B是句子的语用话题,VP是述补结构或包含述补结构的谓词性结构。[3])
展开A把/将B—VP即:主语(施事)+把/将+宾语(受事)+述补(VP)
如:(10)小孩把沙包丢了出去。
[36]他把车子停好了。
[37]我把他拽上来。
[38]她把小衫穿好了。
[39]雨把他淋湿了。
[40]电影把他感动得哭了。
掌握了“把字句”的典型结构,也就掌握了86%以上“把字句”的用法。
(2)“把字句”中的动词特点
①“动词前后常常有别的成分,动词一般不能单独出现,尤其不能单独出现单音节动词。”[4]
②把字句中动词可以重叠。
③动词前头可以有“一”、或者“往…”、“当…”等介词结构,如:
[41]他把头一抬。
[42]老师把黑板一擦。
[43]他把袖子往上卷起。
[44]有些人把酒当水喝。
④动词后面可以有补语、宾语或后缀“着”“了”等。
[45]妈妈们把孩子抱回去了。
[46]我把手套丢了一只。
[47]你把头抬着。
[48]有人把球捡了。
(3)了解使用“把字句”的一般语法条件,
①句子的主语是动作行为的发出者
典型把字句一般表示“谁把什么怎么了”或“谁把什么怎样了”,所以句子的主语都是施事主语,即发出动作、行为者,无论这个主语是有生命的或者无生命的,所以一般施事主语包括人、事或物。
②把字句的宾语在意念上是有定的
“我请来了老师”这个意思当表示“老师”是有定的,那么多数情况就会用把字句,变成
“把那位老师请来了”,“老师之前的“那”即表示“老师”是有定的那位。
③谓语动词有宾语,而且有表示宾语情态的补语
老师们把教书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④“把+受事”一般都在V或VP前
[49]我把帽子洗了。
把+受事V
2.量的替换练习到质的语感强化
把一般表述中合适的主谓句或者所读到的有施事主语的主谓句都试着替换为把字句,作大量的替换练习,强化正确的“把字句”的语感。
例如:加思·斯坦《我在雨中等你》中的文学片段:
①她带我回到客厅,从沙发上拿出一个靠垫,放在她的床旁边。她要我躺在(靠垫)上面,我照做。然后她躺回床上,把被子拉到脖子上。
合适的句子替换为:A她把我带到客厅。B她把靠垫从沙发上拿出来。C她把靠垫放在她的床旁边。D她把被子拉到脖子上。
②在蒙古,一只狗死后,会埋在高山上,这样人们才不会踩它的坟墓。主人会在狗耳朵边低语,希望这只狗来世转世成人。然后他们会切下狗尾巴,再放一块肉或脂肪在狗嘴里,好让他的灵魂上路。在转世前狗的灵魂可以自由游走,在沙漠与高原上爱走多久就走多久。
适合替换为把字句的是:
[50]在蒙古,人们习惯把狗埋在高山上。
[51]他们会把狗尾巴切下。
[52]他们会把一块肉或脂肪放在狗嘴里。
凡涉及动作的很多句子,都能与把字句互相替换,例如小学语文课本上的《武松打虎》,很多句子就符合从“主—动—宾”结构换为“把”字结构。这样做替换练习,也能使学生学习语法更有趣。
3.循序渐进、语境教学
由常用的把字句类型的熟练使用到把字句相关语法的掌握,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到用语法自检把字句。同时把把字句的教学对应相应的语境会加深学生对把字句使用语境的认识。
注释:
①带*的为语病例句,不带*为规范的例句。
参考文献:
[1]邢福义.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朱德熙.《语法讲义》[M].商务印书馆2007.
[3]赵金铭.《对外汉语语法及语法教学研究》[M].商务印书馆,2012
[4]黄柏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张暇
作者单位: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语文和社会科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