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靖晶++苏靖
【摘 要】以赵树理为主帅,西、李、马、胡、孙“五战友”为主将的山药蛋派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四十年代的一支,为文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泥土气息。赵树理的文学创作以晋东南地区为依托,“五战友”则集中于晋绥边区。“五战友”的文章突出体现抗战时期与解放战争时期晋绥边区的通俗化、大众化、地域化的文学风貌,塑造了接受新观念的农民形象。
【关键词】“五战友”;审美方式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7-0230-02
“山药蛋派”的主将马烽、西戎、束为、孙谦、胡正被称为“五战友”,属于晋绥作家群的代表作家。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了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强调文艺与群众相结合,作家要深入生活,了解农村,了解农民,文艺创作要紧密配合政治斗争。五人以《讲话》为指导进行文学创作,自觉地学习赵树理的文学创作风格,以革命现实主义为基点,用质朴真实的语言描写农民生活,注重写新人新风尚,担起了描写农民、教育农民的重任。马烽撰写了《金宝娘》等八篇小说;西戎有《兄弟俩》等十篇小说;孙谦的《电话班》等三篇小说;束为的《租佃之间》等九篇小说;胡正的《碑》等十篇小说。山西成为文学创作的一片热土,孕育了以赵树理、西戎、李束为、马烽、胡正、孙谦等为代表的文学创作流派,因其以山西农村生产生活为题材进行创作,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浓郁的泥土气息,被人以北方特产“山药蛋”冠名。他们的创作符合革命斗争的需要和主流意识形态,得天独厚的历史机遇和作家的生活经验,使他们迅速登上文学舞台。
一、对话式叙事策略
五战友的文学创作表现出强烈的现实关怀和社会批判精神,他们坚持革命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对社会现实尤其是农村农民生活现实给予了高度关注。文学创作与社会现实总是紧密相连的,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毛主席也教育文艺工作者深入工农兵群众,“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方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1]《讲话》精神极大地影响了文学创作,五战友也自觉地沿着赵树理方向将自己的创作实践与主流意识形态相结合,创作出民族化、通俗化、大众化的文学作品。经典叙事学理论认为,以对话为主要形式的直接引语更接近人物的心理,更能捕捉人物语言的生动性和真实性。五战友作品叙事策略的对话方式,注重你我交流原话的呈现,通俗的对话模式极具生活气息,人物语言的组织也更深层次反映了人物性格,极具代表性。如《兄弟俩》:
“……到前方参战重要,巩固后方也重要哇!你年纪小,在后方还不是一样,现在反动派又吼叫打内战,咱们都走了,后方丢给谁呀!”大牛给侯牛解释着。
“哼!后方抵屁的事啦,我不听你的话!”
“那你去前方,我不去啦!“大牛赌气的说。
“对,我去就我去!”侯牛并不示弱[2]。
对话用真实生动的话语表现人物性格,既表现了兄弟二人争上前线的革命热情,又能从中体会到兄弟二人的执拗倔强。人物语言在对话式叙事中显得紧凑,更加生动真实,形象可感。同时,对话式叙事比较容易被大众接受,浅显易懂,贴近生活。人物性格特点也能通过对话展现,人物不再是陌生的他人,成为身边的普通群众。
二、典型人物的艺术真实
“山药蛋派”的创作宗旨是以农民为本位的人本主义,赵树理提倡“问题小说”。马烽等人则提出“新、短、通”的文学主张。他们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透过大量现象,注重新人新风尚,以真实生活中出现的矛盾、问题为创作基点,塑造了许多具有典型意义的农民形象。这里有金卯叔(《租佃之间》)、胡丙仁(《红契》)、吕笃谦(《村东十亩地》)等口是心非、面善心恶的封建落后地主;有小秀、海娃爹(《喜事》)等思想开放,接受新观念的农民形象;有张初元(《张初元的故事》)、二小子(《租佃之间》)、海其子(《红契》)等经过土地革命维护自己权益成功翻身的贫苦农民;有大牛、侯牛(《兄弟俩》),凌前英(《碑》)等为革命冲锋陷阵的农村战斗者形象。这些形象都呈现出新的时代色彩和精神风貌,在他们身上灌注了中国劳动人民勤劳、质朴、善良的优秀民族品质。
艺术真实取材于生活真实,山药蛋派的艺术真实更贴近生活,作品的情节、环境、人物都是在生活中提取出来的,有浓重的生活气息。《喜事》里,小秀与海娃结婚的情节,海娃穿了一身深蓝布棉袄棉褂,胸前戴一朵大红花,红花上五角星的毛主席像牌牌,“两面旗飘在前面,中间是秧歌队的人打着锣鼓,吹着笙管,最后在簇拥的人群中,海娃和小秀手拉手,随上走”[3]。这些生活的场景融入作品,直接展示了当时人们生活场面,记录真实的情景。胡正《碑》中有很多具体的环境描写,“山下面,是平躺着的晋中平原。汾河,在中间似一条受伤的长虫,蜿蜒地蠕动着”[4],生存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有很大影响,恶劣的盛翠环境造就了晋绥人民不怕苦难,勇敢斗争的精神。
三、细节描写
恩格斯说:“现实主义不仅要细节真实,而且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可见细节真实极为重要,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成为更高方面的诉求。巴尔扎克也说:“小说在细节上不是真实的话,它就毫不可取了。”[5]五战友的细节描写也足见功力,真实的再现人物动作行为,心理变化。《兄弟俩》中哥哥大牛与队长在一旁交谈,“侯牛待在一边,用嫉妒的眼光望着他们,心想:你们不要我去,哼!想着想着,眼眶里溢满了泪水。”[6]侯牛对自己不能上前线的气愤,对哥哥走上前线的羡慕,心里委屈却还倔强执拗,以致情绪不能压制,眼眶里充满泪水。用廖廖数语勾勒出侯牛的情绪心理变化和牛脾气。作品不作主观静止的心理剖析,通过人物自己的言语、行为展示典型细节来塑造人物,强调其行动性,深层次而言,作家将人物放置到一定得矛盾冲突与情节发展中,在典型环境下着意表现典型人物。作家们以真、善、美为作品的审美价值追求,用真实的生活场景、真实的农村矛盾冲突、真实的人物对话,真实的细节描写,塑造了具有典型性的农民形象与战士形象。
四、结语
西戎、马烽、李束为、孙谦、胡正是动荡风云下的作家,丰富了山西文坛,他们题材多样的创作,征服了众多的读者,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地位。“山药蛋派”的创作对后代作家影响很大。首先是他们立足于社会现实的精神,根植于黄土地的创作热情,以及充满山西特色的文学态度,吸引了几代作家。像焦祖尧、张平、李锐、张锐峰等新一代作家为山西文学事业的繁荣做出贡献,80年代的“晋军崛起”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关注。其次,五战友通俗化、大众化、民族化的创作道路,对农民真、善、美的审美价值追求,对80年代作家影响深远。哲夫、王祥夫、吕新、曹乃谦等人的创作就继承了其精髓,创作出许多有口皆碑的文学作品。80年代成为山西作家继“山药蛋派”以来的又一个黄金时代。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62.
[2]西戎.兄弟俩[A].晋绥革命根据地文艺作品选[C].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2.112.
[3]西戎.喜事[A].晋绥革命根据地文艺作品作品选[C].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2.117.
[4]胡正.碑[A].晋绥革命根据地文艺作品作品选[C].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2.66.
[5]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前言[A].西方文论选[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73.
[6]西戎.兄弟俩[A].晋绥革命根据地文艺作品选[C].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2.110。
作者简介:
牛靖晶(1992-),女,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民间文学;
苏 靖(1991-),女,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戏剧戏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