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组织:恶之花如何长成善之果?

2016-07-07 08:26陈光辉农云霞
采写编 2016年2期
关键词:公共部门个案市政府

陈光辉 农云霞

《我国公共部门非正式组织治理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10月出版)是一本融理论性、实践性、知识性、系统性于一身的著作。读完此书,笔者之所以把非正式组织称为“恶之花”并不是因为非正式组织自身存在的正面与负面影响的双刃剑缘由,而是因该书作者寻找出的非正式组织产生并且长期维系其存在的根源——维护个人利益,即自利性所启发,因此笔者将公共部门中的非正式组织称为“恶之花”,而书中以政府组织、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公共部门中的个案分析,寻找出一些能够尽量让“恶之花”结出“善之果”的方法,当然在这个培养阶段,这些方法还需要进行不断地适应和不断地更新。现阶段学术界针对公共部门中的非正式组织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和全面,正式出版的书籍还只有王燕同志的该书,笔者相信此书的出版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指导公共部门如何更好地将非正式组织控制和培养成能够充分发挥积极作用的组织上有所启发。

该书的撰写逻辑是从大到小,从宏观到中观,再从中观到微观。按照这个写作逻辑,本书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讲述广义上的公共部门以及中国公共部门,于是第二章逐渐将视野缩小到非正式组织的理论和研究综述,到第三章进一步将视野集中到我国地方政府中存在的非正式组织的治理,顺利将话题从宏观层面转换到中观层面,在这一章节中,该书作者王燕讲述了政府中的非正式组织之间关系的处理,并且总结了诸多研究政府非正式组织的研究成果,对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该章的第二部分以高密市为个案,研究高密市政府非正式组织的状况和影响,并且做出了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总结出了高密市政府中非正式组织的特点,即:“关系本位”凸显;维护个人利益是其出发点;呈现出网络化;凝聚力较强;存在自然的核心人物;信息沟通自由通畅。在这样的研究基础之上,该书作者又对高密市政府非正式组织的成因及影响做了研究,认为产生高密市政府非正式组织的原因可以归结共同利益驱使、一致的兴趣爱好、社会背景及个人经历的类同、人际关系的需要、正式沟通机制不健全等,而高密市政府中的非正式组织长期维系下去的动力则是归结为正式组织中的科层制导致它忽视了组织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只重视规范的行为,因此压抑了个性的发展,这就使得非正式组织存在长期发展的空间。而非正式组织是同时都发挥着积极和消极的作用的,怎样引导非政治组织发挥更好的作用,该章中的第四节就研究了高密市政府非正式组织的治理经验,从指导思想到治理方法,即加强监控,防患于未然;加强组织文化建设;构建科学的行政价值体系;做好核心人物的工作,提高政府领导者影响力;建立通畅的正式沟通渠道;分类管理;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开展有益活动。第四章以秦港集团为个案,进行我国国有企业非正式组织治理研究,从国有企业中非正式组织的类型分析到治理分析,其视角是十分微观的。第五章研究了我国民营企业非正式组织治理,也是按照非正式组织的发展——非正式组织治理个案——一般性非正式组织治理分析的逻辑撰写。该书第六章谈及我国事业单位非正式组织治理,其中着重分析了我国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存在现状及其治理。

公共部门中的非正式组织的利与弊之间的博弈已经在学术中被研究了较多,然而,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明明知道这是一朵“恶之花”,却不能简单的就将其抹杀在花骨朵时期,因为非正式组织本身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可以自己生长又自己消亡的组织,而是一个极有生命力而又极容易走入歧途的组织。它会像顽固派,抵制变革和创新;又会玩世不恭的降低行政组织工作效率,阻碍行政组织目标的实现……种种负面影响在《我国公共部门非正式组织治理研究》这本书中已经有了充分的讨论,这里我们就不再赘述了。对于将公共部门中的非正式组织引导向积极方面发展的方法,在该书中也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较为不足的是,其探索结果多是指导思想和指导理论。针对这一点不足,笔者认为不同地区不同的公共部门,在思想指导和理论指导上虽然可以大体一致,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若想要求该书作者仅凭一己之力找出一致而又有效的方法,我想这是在强人所难,因此这点不足是可以理解并且可以接受的。

在可以不远的未来,不同级别不同地区的公共部门中的非正式组织存在的特性差异仍然是可以预见的,阅读此书对于公共部门中的管理者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在今后指导非正式组织发挥积极效用的治理实践中,各公共部门应不停寻求最有效最符合本部门的管理方式。

(作者单位:1.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

2.燕山大学文法学院)

猜你喜欢
公共部门个案市政府
工商管理对公共部门管理能力提高的促进作用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方案探究
重庆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挂牌
基于双视角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创新管理
如何提高市政给排水设计合理性
《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前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