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害虫绿色防控技术在扶绥蔗区推广应用

2016-07-07 05:38郭庆泽许汉亮黄志武卢安光林明江李继虎胡玉伟管楚雄
甘蔗糖业 2016年2期
关键词:糖业蔗区诱剂

郭庆泽,许汉亮,黄志武,卢安光,林明江,李继虎,胡玉伟,管楚雄*

(1扶绥县糖业发展局,广西扶绥532100;2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 广东省甘蔗改良与生物炼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16)

甘蔗害虫绿色防控技术在扶绥蔗区推广应用

郭庆泽1,许汉亮2,黄志武2,卢安光1,林明江2,李继虎2,胡玉伟2,管楚雄2*

(1扶绥县糖业发展局,广西扶绥532100;2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 广东省甘蔗改良与生物炼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16)

为提高甘蔗害虫的综合防控效果,减少化学农药用量,针对广西扶绥蔗区甘蔗害虫发生与为害特点,利用螟虫性诱剂建立螟虫监测网点,实施高效低毒农药、赤眼蜂、性诱剂、灯光诱杀等防控技术措施,形成一套甘蔗害虫绿色防控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模式,在加强广泛宣传和对基层农务人员的技术培训的同时,展开技术示范与推广应用。结果表明,在甘蔗害虫绿色防控示范区,甘蔗枯心苗相对防效达55%以上,枯梢相对防效超过50%,甘蔗蚜虫、蓟马的相对防效达89%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综合防控效果和社会生态效益。

甘蔗害虫;赤眼蜂;性诱剂;黑光灯;绿色防控

0 引言

甘蔗产业是广西扶绥县的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随着甘蔗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连作年限的不断延长,甘蔗病虫害发生为害也逐年加重。具体表现为虫害种类多,为害普遍严重,局部蔗区暴发为害等特点。扶绥县蔗区主要害虫有白蚁、天牛、螟虫、蚜虫和蓟马等,以甘蔗螟虫的为害尤为突出,螟害发生逐年加重[1]。螟虫则以二点螟、条螟、黄螟和白螟为主,螟虫为害株率有的高达60%以上,尤其在甘蔗生长中后期,甘蔗条螟、白螟为害导致死尾对甘蔗产量和糖分造成的损失最大。据谭裕模等[2]调查测算,2010年,广西东亚糖业集团公司崇左蔗区因螟虫为害造成损失超过10亿元。在甘蔗害虫预警监测方面,扶绥蔗区主要依靠有限的田间调查和经验判断,难以准确指导最佳防治时期,使所采取某些防控措施未能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而对甘蔗害虫的防控主要是依赖化学防治手段,多数蔗区普遍使用特丁磷、呋喃丹等高毒农药。长期不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导致害虫抗药性增加,农药残留等诸多问题日益突出[3]。

甘蔗螟虫为首的害虫猖獗为害严重制约了制糖企业效益,也严重影响了蔗农的经济收入,引起扶绥县委和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因此,由扶绥县糖业发展局牵头引进了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的甘蔗螟虫性诱剂测报技术与螟虫综合防治技术,本着“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的理念,抓住扶绥蔗区病虫害发生与为害的主要矛盾,明确以甘蔗螟虫为主要监测和防控对象。2011~2014年,在扶绥蔗区建立甘蔗螟虫监测网络,在各关键时段实施性诱剂、赤眼蜂、高效低毒农药、灯光诱杀等绿色防控技术,构建害虫绿色防控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并推广应用,以期更好地解决扶绥县蔗区甘蔗害虫严重为害的问题,促进扶绥蔗区甘蔗害虫综合防控技术水平,为甘蔗病虫害绿色防控提供参考。

1 技术实施过程

1.1组建螟虫监测网络

根据蔗区管理特点,扶绥县糖业发展局组织建立螟虫测报网点。网络架构分为三级监测管理,即测报员-糖厂农务科-县糖业发展局。测报员由糖厂的农务员或联络员兼任,每年接受县糖业发展局的工作考核和相应的技术培训,留优汰劣。

螟虫监测工作自2011年起,每年都在2月下旬至11月下旬期间开展。监测点分布在扶绥县各糖业公司所属的11个乡镇,由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技术人员负责选点并指导布设。各监测点由专人负责日常管理。测报期间要求每天观察记录各种螟蛾的诱测数量。由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科技人员统计分析并结合田间虫态发育进度的调查,预测螟虫发生动态。根据虫情动态及时向企业和蔗农发布虫情简报,指导适时防治工作。

1.2实施的各项关键技术

1.2.1施用高效低毒杀虫剂

下种或小培土时,施用2.0% SP003杀虫颗粒剂60~75 kg/hm2。该药剂属高效低毒,对钻蛀性害虫防效好,兼防地下害虫、叶面害虫[4]。示范药剂由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制备提供。

1.2.2实施性诱剂迷向和诱杀防控技术

性诱剂迷向技术是通过释放人工合成的性诱剂,干扰螟虫正常交配以减少下一代数量而达到防控螟害的目的,是甘蔗生长中后期防控螟虫的最佳方法[5],因为此时甘蔗已长高,根施化学农药难以达到理想防控效果。性诱剂诱杀法则是利用性诱剂诱杀雄蛾,使得螟虫雌雄性比严重失衡,造成相当比例的雌虫得不到交配机会而不育,减少次代虫口基数,从而达到有效防控螟害的目的。

针对越冬代条螟采用性诱剂诱杀法。在田间架设性诱剂诱杀盆,将螟蛾诱至诱捕器中直接杀死。采用直径40 cm左右的水盆式诱捕器,每6667 m2左右安设1个诱捕器。性诱剂诱杀诱芯悬挂在水盆上方2 cm处,隔15天更换1次。

根据虫情监测情况,在螟蛾发生高峰期对第1代、第2代条螟实施性诱剂迷向防治。在田间插放性诱剂迷向管,释放人工合成的性诱剂,干扰螟蛾正常交配。插管时间分别在5月和7月间,插管数量为1500支/hm2。

1.2.3释放赤眼蜂

在4~8月间,释放人工繁殖的赤眼蜂寄生螟虫卵,将螟虫消灭在卵态。赤眼蜂峰卡由扶南东亚糖业有限公司繁殖提供,向当地甘蔗种植户发放,并由植保专家现场组织技术培训,带领蔗农进行统一释放赤眼蜂。每公顷每次放置蜂卡45~60张,放蜂量约15万头/hm2/次。

1.2.4架设杀虫灯

5~6月份间布设太阳能杀虫灯,诱捕天牛、金龟子和白蚁等害虫。

1.3开展技术示范及技术集成与应用

2014年分别在扶绥县渠黎镇渠凤村吉到屯和笃邦村渠笃屯建立了甘蔗害虫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区。以“性诱+赤眼蜂+灯诱+高效低毒杀虫剂”作为甘蔗病虫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模式。实施害虫绿色防控示范面积533 hm2,安装太阳能杀虫灯40盏,放置性诱盆800个,诱芯3200片。释放赤眼蜂卵卡4批次,共10000张。

以示范区相距100 m以上土壤及栽培管理水平相一致的相邻蔗田作为对照观察区。对照区分别在下种和小培土时施用蔗农自行购买的杀虫剂,共施用2次。

1.4技术培训

在各项技术措施实施前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讲座及现场会。培训对象主要包括糖厂农务管理人员、乡镇农技员和蔗农等。培训主要内容有:螟虫性诱剂测报技术;甘蔗病、虫、草、鼠害的发生规律及

2 实施的结果与分析

其为害特点;甘蔗害虫绿色防控各项技术措施;其他相关的技术操作要求等。

2.1螟虫监测结果

针对条螟、二点螟测报工作自2011年开始,每年都在2月下旬至11月下旬期间开展。全县的螟虫监测点共有11个,遍布各乡镇蔗区。其中,2014年的测报工作从3月初正式开始记录至11月底结束,共持续观察记录了263天。为了便于观察,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乡镇测报点的诱测数据制作发生趋势曲线图(见图1、图2)。

图1 2014年扶绥县蔗区条螟监测曲线

图2 2014年扶绥蔗区部分监测点二点螟发生趋势

从图1可见,山圩、昌平和岜盆等5个条螟的4个世代螟蛾发生动态,越冬代螟蛾的高峰期为4月上中旬。对比全年条螟诱蛾量,越冬代的诱蛾量最大,主要集中发生在3~4月份。由图2可见,以山圩、柳桥和岜盆3个测报点为代表,二点螟的发生高峰期与条螟的相似,以越冬代最明显,集中出现在3月底至4月上旬,中后期监测的高峰期不是很明显。

2.2性诱剂防治螟害效果

2.2.1性诱剂迷向防控效果

2012年在扶绥新宁、岜盆和东罗3地的条螟性诱剂迷向防治示范区调查迷向效果。表1为迷向干扰率。各迷向防治处理的迷向干扰率均在90%以上,达到了理想的干扰效果。

表1 条螟性诱剂迷向示范迷向干扰率

2.2.2性诱剂诱杀螟虫结果

根据测报在螟蛾发生高峰期,利用水盆式性诱剂诱捕器诱捕到大量成虫。其中,据2013年和2014年观察记录,扶绥渠黎吉到性诱剂诱杀示范点单盆单晚条螟诱捕量最高的分别为325头和258头。图3、图4分别为2013年和2014年扶绥渠黎示范点各月份条螟性诱剂诱杀比例。可见,3~4月份的诱捕量占全年总量在70%以上。也就是说,条螟越冬代的发生比重最大,因此重点加强越冬代条螟的防治力度,将极大程度减轻后期的防治压力。

图3 2013年各月份性诱剂诱杀条螟比例

图4 2014年各月份性诱剂诱杀条螟比例

2.2.3灯光诱杀害虫结果

根据2013年5月份观察记录,其中2个点各3盏太阳能杀虫灯诱杀情况见表2。主要种类有螟虫等鳞翅目害虫,有蔗龟和天牛等鞘翅目害虫,以及等翅目害虫白蚁等。但由于使用的是广谱杀虫灯,调查过程发现,在诱杀害虫的同时也诱集了一定量的蠼螋和隐翅虫等天敌昆虫。因此杀虫灯的使用如何趋利避害,尽量减少对害虫天敌的杀伤作用,还待进一步研究。

2.3害虫综合防控效果

2.3.1枯心苗及螟害防效

在前期调查中发现,导致枯心苗发生的主要是螟害,因此针对螟害进行调查。由表3可见,吉到屯和渠笃屯示范区平均枯心苗率控制在2.85%和3.56%,枯心苗相对防效均在55%以上,示范与常规防治(对照)比,枯心苗率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而后期的螟害防控指标调查结果显示,技术示范处理对螟害株、枯梢株和螟害节的防效明显优于对照区,示范区的枯梢株率基本控制在7%以下,而对照区枯梢株率达11%以上,两者之间的差异极显著,相对防效达50%以上。示范区的螟害节率也显著低于对照区,两者之间的差异极显著。

表2 灯光诱杀害虫数量

2.3.2对叶面害虫防效

表3 甘蔗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示范螟害防治效果

由于苗期施用了高效低毒杀虫颗粒剂2.0% SP003,该药剂对蚜虫、蓟马等叶面害虫有特效。由表4可见,示范处理区对蚜虫的相对防效接近90%以上,处理和对照的百株蚜群率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对蓟马的相对防效在91%以上。处理和对照的百株蓟马卷叶株率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

表4 甘蔗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叶面害虫防治效果

2.4综合测产结果

测产结果(表5)表明,2个示范区的平均产量分别为81.45 t/hm2和79.65 t/hm2,处理和对照分别达差异极显著和差异显著水平,平均增产幅度为9.92%和8.59%。平均蔗糖分分别为12.82%和12.52%,处理和对照差异显著,平均蔗糖分增幅为3.55%和3.73%。可见,实施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现对甘蔗产量和蔗糖分等经济指标均有明显提高作用。

表5 甘蔗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测产结果

2.5生态效益

通过实施绿色防控技术,每年至少可减少1次施用农药,按75 kg/hm2/次的平均用药量计算,推广应用66667 hm2,可减少农药用量5000 t。调查发现,田间有多种天敌昆虫,主要种类有瓢虫、蜘蛛、蠼螋、赤眼蜂、螟黄足盘绒茧蜂等。可见,实施绿色防控对蔗田生态环境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2.6社会效益

通过项目实施,进一步提升广大蔗农对绿色环保技术的认识,促进扶绥蔗区甘蔗害虫监测和防控技术水平提高。以示范区建设为重点,带动辐射,使绿色防控技术在全县蔗区逐步推广应用。2011~2014年,推广性诱剂迷向和诱杀超过66667 hm2·次,架设性诱剂诱杀盆近10万个,释放赤眼蜂720亿头。

绿色防控技术的实施也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为贯彻落实广西区和崇左市现代化特色农业示范建设要求,崇左市、扶绥县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2014年底,选定在扶绥县以渠黎镇笃邦村渠笃屯为核心建设“甜蜜之光”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2000 hm2,实施的甘蔗病虫害防控技术均为绿色技术。

3 结语与建议

如何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尤其是杜绝高毒化学农药的使用,寻找高效、安全的病虫害防控措施是当前蔗区必须关注的问题。通过引进螟虫性诱剂监测技术,建立了覆盖全县蔗区的螟虫测报网络,初步掌握扶绥蔗区主要甘蔗螟虫的发生规律,为指导及时防控起到积极作用。实施了光诱、性诱、释放赤眼蜂和施用高效低毒杀虫剂等绿色防控技术集成来防控甘蔗主要害虫,显著提高防治效果;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以高效低毒杀虫剂替代高毒农药使用,有效减少化学农药对蔗田生态环境的破坏,生态效益显著。通过项目实施,政府主导并搭起了企业与科研单位沟通的桥梁,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让企业和蔗农直接受惠。

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实施必须长期不懈努力,不断累积才能显现综合效果。农民对病虫害防控依赖化学农药的思想根深蒂固,高毒农药的替代及农药减施任重道远。因此,要加强政府、企业、科研部门相互间沟通,加强对新技术的宣传和基层植保技术队伍的建设,加强对蔗农的技术指导等。甘蔗病虫害防治要强调综合治理,不能依赖单一技术措施,要充分发挥高效低毒农药、性诱剂、赤眼蜂、杀虫灯和农业防治等措施的作用,尽量做到既环保又经济和高效,把各项防治技术措施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实现化学农药减施增效和甘蔗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控制。我们相信,通过各方的不懈努力,甘蔗害虫绿色防控技术将会在甘蔗高效安全生产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1] 龙梦玲,李劲松,林作晓,等.广西甘蔗螟虫发生概况及防治对策[J]. 广西植保,2013,26(4):32-33.

[2] 谭裕模,卓宁,黎焕光,等.崇左蔗区螟虫为害造成产量和糖分损失及生防效果[J]. 甘蔗糖业,2011(4):18-25.

[3] 龚恒亮,管楚雄,林明江.呋喃丹3G防治甘蔗主要害虫研究报告[J]. 甘蔗糖业,2005(2):11-14.

[4] 龚恒亮,安玉兴,管楚雄,等.新烟碱类杀虫剂防治甘蔗螟虫的研究[J]. 甘蔗糖业,2012(4):27-32.

[5] 管楚雄,许汉亮,林明江,等.甘蔗条螟的预测预报及其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 热带农业科学,2012,32(2):42-46,60.

(本篇责任编校:李金玉)

Application of Integrated Green Management to Control Sugarcane Pest in Fusui, Guangxi

GUO Qing-ze1, XU Han-liang2, HUANG Zhi-wu2, LU An-guang1, LIN Ming-jiang2, LI Ji-hu2, HU Yu-wei2, GUAN Chu-xiong2
(1Fusui Sugar Bureau, Fusui, Guangxi 532100;2Guangzhou Sugarcane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Guangdong Key Lab of Sugarcane Improvement & Biorefinery, Guangzhou 510316)

The paper introduced the critical techniques of green and sustainable management for sugarcane borers in Fusui, Guangxi province. The technology system contains pest detection, mating disruption, pest killing lamps, and high effect and low toxic pesticide based on the pest occurrence and damaging characteristics in Fusui, Guangxi province. This technology system has been applied and promoted, obtaining excellent pest control effect as well as great ecological benefit. For example, in the demonstration plot in Fusui, the relative controlling effect of the dead heart, the spike top, the sugarcane aphids, and the sugarcane thrips is over 55%, 50%, 89%, 89%, respectively.

Sugarcane pest; Trichogramma; Sex pheromone lures; Lamp trapping; Green and sustainable management

S566.1

A

1005-9695(2016)02-0044-06

2015-12-18;修回日期:2016-04-07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资金(CARS-20-2-1);粤科规财字[2014]208号现代甘蔗种业创新能力建设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2012A090300015,2012B061800089)

郭庆泽(1963-),男,从事甘蔗生产管理;Email:954197781@qq.com

*管楚雄(1961-),男,研究员,从事农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Email:cxguan@126.com

引文格式:郭庆泽,许汉亮,黄志武,等. 甘蔗害虫绿色防控技术在扶绥蔗区推广应用[J]. 甘蔗糖业,2016(2):44-49.

猜你喜欢
糖业蔗区诱剂
广西财政厅聚力促糖业高质量发展
广西多举措阻力糖业发展又好又快
生物食诱剂监测稻纵卷叶螟试验研究
广西召开推动糖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
省植保站派员参加 生物食诱剂应用技术培训班
性诱剂组合诱芯对害虫具有较好诱集效果
广西蔗区农药废包装回收处理的现状、成效及展望
甘蔗新品种桂糖31号在河池蔗区种植密度试验
2016年崇左、百色蔗区糖料蔗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2013年崇左、百色蔗区糖料蔗生产情况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