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民族体育产业渗透式发展的思考

2016-07-06 08:52王雪莲
2016年21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

王雪莲

摘 要:民族体育产业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国增进民族团结,弘扬民族文化的有效手段。我国体育产业并未进入成熟期,其发展仍存在一定的挑战,在此之际,我国民族体育产业的发展方向及方式值得引发相关学者的深度思考与谋划。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结合时事热点,梳理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格局,思考我国民族体育该如何在大局中扎实根基,渗透发展,稳步前进。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民族体育产业单一依赖于旅游业而忽略了民族体育本身的内涵,从本质上阻碍了民族体育产业的发展。民族体育来源于民族,来源于民间,其发展定位应紧扣大众的需求,扎根于社会生活;民族体育中囊括了我国数千年优秀文化的积淀,民族体育产业的发展要融合文化产业,渗透进国人思想;民族体育来源于民间劳作和祭祀活动,项目丰富有趣,形式灵活多样,富有独特的魅力,其产业发展稳步于自身条件,具有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体育产业;民族体育产业;渗透发展

2015年对于中国的体育届来说,是极其特殊的一年。这一年,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体育产业呈现出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体育改革不畏冰霜雨雪依然进行。民族体育作为我国民族文化中一大瑰宝,是各民族人民的智慧结晶,但国民对其了解程度并不高,只有少数高校或者少数民族聚居地才会见到其“身影”;至于普通民众,大多处于“听说过”的状态;甚至有些民族体育项目已趋于衰落或消失。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民族体育的发展必须迎合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将文化落实于现实利益,实行民族体育产业化发展,才能从最大程度上保其经久不衰。

一、对当前体育产业大背景的分析

(一)政治局面的不断优化

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的“乒乓外交”改善了僵持了20多年的中美关系,令全世界叹服;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胜利召开以及我国运动健儿的夺金数量,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身为东方大国的实力与魅力。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2014年末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可见我国政府在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型中作出了实效努力。体育本就是公开、公平的代名词,从本质上来说,体育的发展乃为大势所趋,其自身内涵与我国领导人的治国理念具有不谋而合之意。

就我国的民族体育而言,只有中华武术才真正走出了国门,印着中国的标签走向了国际化的道路,进一步充实了大国形象,其发展战略值得其他民族体育项目借鉴,共同为大国形象添油加彩。

(二)经济发展中体育产业的汹涌来袭

2015年对中国体育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最不平凡的要数体育产业的迅猛发展。腾讯集团耗资31个亿独揽了NBA5个赛季的网络直播权;万达集团投资130个亿成立万达体育控股;华人文化产业基金斥资80亿夺得中超联赛未来5年的全部版权,等等。目前看来,体育产业已经不再仅仅关系到体育的发展,而是成了关系到民生问题的一大热点。但我国的体育产业起步较晚,现有的成果只能算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之后的发展依然挑战重重:体育产业的需求很大,但供给跟不上发展,体育服务业、竞赛表演也存在着明显的短板。

我国的民族体育需要依靠产业化来传承与保护,但其产业现状不容乐观,大多依赖于旅游业,一些赛事的开展也仅限于几项熟为人知的民族体育项目,如此形成一些冷门项目接近衰落甚至消失的状态。

(三)文化教育的“体育热”现象

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体育界小组讨论的五大热词之一就是“体教结合”,刘翔委员说:“希望公益组织和基金会等对乡镇中小学给予帮助,同时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基层体育教师的培训。”姚明委员说:“教育部门缺乏教练员,体校缺乏专业教师,家长不愿意送孩子上体校,所以我们体校能不能多在文化教育上下工夫,去解决这个问题。”[1]

民族体育的文化内涵博大精深,更具有教育意义,在体育渗透文化教育的大背景下,更应抓住机遇,给民族体育留出空间,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与普及,为其长远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民族体育产业渗透式发展解读

(一)紧扣大众需求,扎根于民间生活

民族体育是由各民族发明创造的,在一定范围内、可开展的、历史悠久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2]它是我国56个民族人民共同的智慧结晶,蕴含了我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囊括了人民大众对健康体魄的渴望与追求。它来源于民间,因此其发展也应紧扣各族人民的需求。近年来,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北京奥运会的胜利召开,使我国的体育事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也证明了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城市健身俱乐部的兴起,农村广场舞的风靡,全民健身计划的提出乃至上升到国家战略,都可以成为民族体育发展的契机。

比如:将毽球,射弩等室内可进行的民族体育项目引入健身俱乐部并配备具有专业基础的教练对会员进行教学;将陀螺等成本较低的民族体育项目介绍到农村的广场上供大家娱乐;将二鬼摔跤等观赏性较强的项目引入电视节目或歌舞团,等等。如此,让民族体育项目从细枝末节渗透进社会生活,满足大众健身娱乐需求的同时也使民族体育更加普及化,为之后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二)融合文化产业,渗透国人思想

所谓文化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3]严格意义上来说它包括体育相关产业,但是现如今体育产业的发展重视利益的转化而忽视文化的传承。民族体育不同于西方体育的时尚感与竞技十足,它更多的还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足球进校园”这一举措大多是从技术上抓起,也是受“中国足球”历年战况的影响,当然这无可厚非。“民族体育进校园”首当其冲的应该是回顾其形成的历史文化,其次再是对项目动作技术本身的接触,二者相辅相成,才会是完美的推广。首先,在“民族体育进校园”之前,有关部门应对个别项目进行趣味性,科学性的优化设计,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其次,民族体育不同于西方体育那么多的赛事转播,但可以试着多做一些类似于《魅力湘西》的电视节目来传播民族体育文化,发展民族体育产业。

(三)依赖自身魅力,稳步前进于自身条件

我国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民族体育,项目种类丰富多彩,活动形式灵活多样,项目内容乐趣横生,众多项目本身具有回归自然之意。现如今的和谐社会与各民族之间的大融合为民族体育产业的发展创造力良好的大环境,国民日渐追求返璞归真的心态为民族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因此,民族体育产业的发展应立足本民族特色,利用民族地域特点,注重原始性和生态性,切实迎合大众口味,依赖自身魅力,才能稳步前进。

三、小结

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顺利召开,“十三五”规划的开官之年,体育产业的迅猛发展,都为民族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国家政府应对民族体育发源地给予相应的扶持政策,从财力物力上满足民族体育的发展,并出台法律法规对民族体育进行保护;各个地方政府也应审时度势,抓住机遇,促进本地区民族体育的发展,带动本地区经济发展。民族体育的发展也要认清自身处境,分析自身特点,掌握自身优势,定位自身方向,按部就班,渗透式发展,稳步前进,切不可急于求成而忽略了地基的牢固,为后期的发展留下隐患。

(作者单位: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参考文献:

[1] 人民网.两会体育界五大热词,体育产业渐成关注青少年.http://jiangsu.china.com.cn/html/sport/tyxw/4811421_1.html

[2] 索俊颖.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综述[J].理论探索,2016(01)045—047.

[3] 张延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与优化对策①
新形势下湖北省体育产业突破性发展思考
加强体育产业法治化建设的几点对策
关于中国体育产业与电子商务结合的思考与对策
我国体育产业劳动生产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06-2008年体育产业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