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们的菜

2016-07-06 11:21张佳玮
饮食科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家常慈母红烧

张佳玮

见过人恨爹恨妈恨社会恨班主任恨初恋女朋友,但恨外婆的似乎没有。大概慈母大人的慈母大人等于慈母大人的平方,又不像爷爷奶奶有培养孙子安邦定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大欲望,无欲则刚,因此我周遭朋友连我在内,都比较亲外婆。而众人口中经典的外婆形象,总和饮食相关。

外婆们做菜,比较容易分辨。比如,你在别人家做客,见一道菜大众家常,多半是小姑娘自己初学羹汤的实验品;如果满桌菜风骨倜傥、风味豪爽,那多半是手艺好的爸爸或妈妈露了一手。色调最温润、味道最淡、成色最厚的,一般就是外婆菜。

外婆们下厨,好比绝世高手出阵。已经过了跟你斗剑论掌飞沙走石的境界,讲究的是拈花一笑举重若轻。外婆们都笃信天然,鄙视各类现成味精之类。反正老人家有的是时间,炖一锅汤可以在香气氤氲之间坐等那味道丝丝分解出来。外婆们做菜很少给你大荤大油。荤少素多,疏疏朗朗地给你端来,尝不出味精来,盐也淡得若有若无。但信手放些花椒和被利用完的芭蕉,星星点点,就又把味道衬起来了。

外婆们若做厚味菜,往往做得极厚润。比如,爸爸妈妈们的红烧肉时常劲健耐嚼,香气犀利,外婆们的红烧肉或是红烧蹄膀一般都踏雪无痕,一触即融、入口便化,味道厚实得就像听上年纪艺人演话剧,一个字一个字像两只脚踩实在地上:踏实、地道。

外婆们吃东西都细心,总是带点雍容的挑剔,好比贾府太君看个戏就批评上了才子佳人。你带外婆们出去吃馆子,她们高兴之余,都会对某些菜客客气气地挑肥拣瘦一番。到了最后,隐隐约约透出底牌,就是觉得钱花多了,菜吃少了,菜价还大大不值。能做饭的外婆们吃馆子,通常有点执拗劲,恨不能一笔一划列个配方单子出来。豪奢型的大菜不容易摸透,但简单家常的偏门菜,外婆们通常一吃就会。过两天摆给你看,等你夸一句“比外面馆子里还好吃”,就泄露天机般告诉你,外面卖多少钱,家里做如何省钱。最后感叹两句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之类。

我外婆生前,省起钱来不遗余力,比如做红烧鳝筒,筋筋角角舍不得扔,恨不能把鳝头一起烧了才罢,被我妈唠叨过许多次。其他诸如鸡头、鱼尾、白菜根,真有点但有一技之长者莫不为国所用的意思。每次在我家吃饭,看着我妈扔掉的边角都叹息几声。我小时候总觉得外婆抠门,后来才知道,她老人家是已经到了所谓草木竹石皆可为剑的境界。

舌头是会成长的,等我后来离了家独居学做菜,才体会到我外婆这样的厨房高手,当初是何等寂寞。每当我向外婆请教某个菜为何同样做法,她做的就如此美味,外婆总是一副“本该如此”的慈祥表情,说不出个所以然。大概外婆们虽然人人都通了“道”,但不像庖丁似的,有个庄子代他们发点儿游刃有余目无全牛的言论吧。

猜你喜欢
家常慈母红烧
夏日偶成
“慈母”原本非亲妈
永远永远爱你
18慈母情深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家常豆腐不长呀
宰鸡
红烧
红烧牛肉面等
家常豆腐
慈母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