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风
三十多年来被“人多”搞怕了的中国人很羡慕欧洲的“小国寡民”——空气洁净,绿草如茵,家家有独立屋,出门只见松鼠,不闻人声。殊不知欧洲人其实也在某种程度上羡慕中国不缺“人声”。
英国有六千多万人口,在欧洲算是人口大国。北欧的“童话王国”丹麦只有500万人,不到中国一个二线城市的城区人口数,加之其出生率又在歐洲垫底,因此人口危机感特别强。
北欧社会的福利非常好,若生孩子,父母双方都有带薪产假,国家免费提供奶粉和尿布,还一直把孩子养到大学毕业。其实,一方面这确实是高福利国家的优越性,但另一方面正是因为这些国家饱受低生育率之苦,所以政府才会不惜一切代价鼓励生育。
我身边的一个丹麦朋友说现在丹麦父母双方的产假加起来有52周,薪水照发,女性单身抚养孩子可享受更多的福利,完全不受社会歧视,甚至有专门的网站帮助有生育意愿的男女配对生子(不一定结婚)。即使如此,丹麦人的生育意愿好像还是不高。
丹麦的一个小镇前不久因为人手不够,很多市政设施都关张了,有广告公司因此提出口号:“为丹麦而生。”
我开玩笑说,丹麦更应该引进中国的传统口号“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口危机。
另一个正遭受“寡民”之痛的是欧洲第一经济强国德国。
虽然经济实力和宜居程度都领先世界,但德国的生育率近年来只有1.3左右,已经持续多年死亡人数大于出生人数。
默克尔政府因此出台了“父母津贴”计划——孩子出生后14个月内,父母每月可以领取工资的65%作为补贴,政府为此花费了数百亿欧元,但收效还是不大。
这样的状况如果持续下去,后果就是:再过二三十年,德国将满是有钱而孤单的老人,没有自己的孩子来继承财产。
所谓“景气”,在某种程度上它是靠“人气”来支撑的。
我曾经问过很多欧洲朋友:“有这么多福利,为什么还不愿意生孩子呢?”
其中一个原因与中国类似:生活压力大。此外,由于没有父母愿意帮忙带小孩,夫妻俩实在抽不出时间和精力来养孩子。
另一个原因是在“后现代”社会里,人们的人生选择已经高度多样化和自由化,传统的结婚生育只是N种人生选择里的一种,完全不具有普遍性和强制性。就算政府再着急,再晓之以理、诱之以利,都很难让人们“听话”。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摘自作者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