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芳 孙舜尧
摘 要:湘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历史悠久,湘绣最有名的针法是鬅毛针,其中狮虎绣更是具有震慑人心的艺术魅力:“绣虎(狮)毛衣柔顺、活泼生动、威仪盎然,配光换色,不见针线之痕。”本文从鬅毛针的图式、色彩、针法的特征,鬅毛针的繁简虚实、对比秩序、变化统一、节奏韵律等形式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湘绣鬅毛针的美学风格和艺术造诣。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保持湘绣的独特艺术特质和刺绣工艺技术,是湘绣在现代社会传承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对湘绣研究体系的完善与湘绣技艺的传承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鬅毛针;湘绣;针法
1 湘绣鬅毛针法的特征
1.1 图式特征
“图式特征”是湘绣鬅毛针创作当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不同的图式会影响湘绣在构图、用线与针法上的区别,将不同类型的题材用于湘绣作品中,能增加湘绣作品的多样性和内容的丰富性。
首先,狮虎是鬅毛针常见图式,采用鬅毛针绣出的雄狮的毛有表里、有层次、有聚散、有深浅,色彩上变化中求统一,统一中求变化,狮虎鬅毛光泽柔软,色彩斑斓。“运用这种新针法绣出来的猛虎,能让人感到它的毛发在一根根拂动,有虎虎风生的味道。
其次,鬅毛针法不但适应于老虎的刺绣,还可以运用到猫、狗、兔、豹、狐狸等走兽和大龄毛毛禽类刺绣之中,凡图画中带有毛发状的均可按此种针法进行刺绣,绣出来的水草像真的在水面上漂浮一样,柔软而充满韧劲;绣出来的孔雀好像每一片羽毛都在风中翻飞,闪烁油亮的光泽;绣出来的人的须发,或乌青,或花白,或银白,蓬松而充滿质感,与人物的音容笑貌十分地吻合。因此,与其说湘绣是针法和线的劳作,不如说是湘绣人智慧和毅力的结晶,是艺术集大成的珍品。
最后,在对人物肖像的须发工艺表现上,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生动传神,达到深厚持重的艺术效果。
1.2 色彩特征
在色彩方面,湘绣将色线的搭配运用得张弛有度,随性而自然,在客观配色的基础上,通过主观的改变,在表现任何题材时都能信手拈来。从动物毛发色彩观的随心随意赋彩,到中国画色彩观的随类赋彩,再到植物色彩观的随光赋彩观念,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首先,在动物题材的色彩运用上,较追求逼真、蓬松、有气势,色彩上变化中求统一,统一中求变化,狮虎鬅毛光泽柔软、色彩斑斓,从而体现出民间美术质朴直白的特点。例如,常见的雄狮、威震山河等动物题材的色彩均带有朴实的民间审美意趣,并在实际生活的装饰美化中起到了表达内心的炽热、质朴、热烈的情怀的作用,让人深深地陶醉在其中。
其次,以湘绣的手法去摹绣中国画的“写意”绘画效果和色彩观。这类刺绣多选用中国传统山水画题材,将中国画的随类赋彩与笔墨的干湿浓淡运用到刺绣作品中,这是一种高度概括、高度浓缩,并且不受时间、地点、环境、光源制约的艺术表现形式。
1.3 针法范例
《平安吉羊》这一作品,设色淡雅,画面紧凑,张弛有序。湘绣鬅毛针将画面中动物身上的皮毛表现得栩栩如生。以适当的针法,增加物象的质感,以相应的线条突出画卷的格调。鬅毛针使吉羊毛发蓬松有质感,它在掺针绣法的基础上变换各种施针方法,使线聚散状地撑开,撑开的一头用线粗点、疏一点,另一头则密一点、细一点,并把线脚藏起来,绣出的线就像真毛一样,一头像长在肉里面,另一头却蓬松起来,既有质感,又隐隐约约出现了斑纹,生动自然。
2 湘绣鬅毛针法的形式
针法是刺绣作品中最为重要的形式语言,是刺绣的重要因素。如同弹琴讲究指法,踢球重视脚法,排兵布阵讲究兵法,而刺绣之法便是针法。刺绣作为诸多艺术表现形式中的一种,它将构成中的点、线、面、形、色等,通过运针的技巧、各种针法的穿插结合,以及材料性能和质感间的搭配与选择,使画面具有主次感、节奏感、变化感、空间感等。从而给观者带来愉悦感和舒适感,也就是刺绣作品本身的形式美感。了解湘绣针法的形式美感,可以使我们在实际运用当中,根据针法的不同特点和丝理质感,选择适合画面形式表达的针法种类。“鬅毛针”绣法,它是完全有别于人们熟知的以“平、齐、光、亮”为检验标准的刺绣方法。它的独特之处在于,粗线辅底,细线混色,用线粗细结合,疏密有致地层层加绣,按动物的毛路特征有规律地施针,但也不乏灵活。
2.1 节奏韵律
在湘绣鬅毛针法中,针脚与针迹之间连续不断地交替呈现,形成了针法强烈的节奏感,这种节奏感是以针法丝理的“循环性”排列组合所形成的,就像音符间的强弱快慢变化一样。而运针的节奏所呈现在画面中平缓、激昂、轻快、沉稳等效果则是湘绣的韵律,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使画面产生了和谐之美。
2.2 变化统一
变化和统一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变化的特征是动感、活泼、多样;统一的特征是安静、庄严、肃穆。多样变化,必须统一,否则就会使画面失去秩序而显混乱,而统一中也必须有变化,否则也会使画面变得呆板,缺乏生机。因此,在鬅毛针运用中,变化中有统一,统一中求变化的思想贯穿于整个运针的始终。
2.3 对称均衡
对称和重复是湘绣针法中常见的排列形式,以对称式法则形成的针法给人以庄重、沉静、高雅、静穆之美。比如树木的叶子、花朵的花瓣、羽毛的丝理等,都采用对称的针法图式,运用对称法以同量同形的组合方式更能体现画面的平衡感。但易因缺少变化,而使针法在表现图案时显得呆板和拘谨。均衡式的针法打破了对称格局,在不平衡中制造均衡之势,由形的对称变为力的对称,给人以等量不等形的感觉。
2.4 对比秩序
在鬅毛针法运用中,为使针法所绣形象鲜明、突出,常采用对比的手法。针法上的对比形式多样,如直线平和、长线严谨,短线精巧;方形规矩,圆形饱满等。质感的表现有粗滑、软硬、轻重,以及视觉上的冷暖与深浅等心理反应。在湘绣艺术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物象的构成形式,都体现了针法强烈的对比与秩序感。比如绣虎中占70%以上的虎黄色部位,主要采用这种“鬅毛针”针法。其他部位如颌下、胸腹等浅色、白色毛的刺绣针法,必须与“鬅毛针”法既相协调又能恰到好处地区别,表现不同质感。
2.5 繁简虚实
繁简虚实是湘绣针法运用中经常要考虑到的因素。繁简,是指鬅毛针法上点、线、面之间的排比关系,多而复杂为繁,少儿单纯为简,两者互相衬托,可以突出主体形象。有虚有实才能形成画面的节奏感,使画面主次分明。在刻画人物时,采用鬅毛针将头发相对繁复密集的线条绣出,再将衣服相对简洁概括的结构单线刻画,从而形成结构上的疏密对比关系,使线条的组织不会显得平淡、苍白、平均而没有主次。当然,湘绣在表现人物时,头发和服饰又是两个独立的个体,由于结构不同,也会相应地产生头发和服饰自身的疏密与结构转折。所以,在运针时也会根据物象结构的变化,影响针法走势与频率的变化。由此看来,同一种针法排针布线的不同,刻画出的形象也会不同,并在物象针法的变化当中,表现出繁简虚实的形式美感。
3 结语
我国各地的刺绣针法形式基本相似,但由于区域差异和人们对针法寓意的理解不同,使得相同的针法在不同地区会出现名称的差异。湖湘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为湘绣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根基。鬅毛针是通过大量的针法创新而逐渐形成的。随着湘绣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列,鬅毛针的研究也有了更为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万书元.艺术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冯泽民.荆楚汉绣[M].武汉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