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音乐文化比较

2016-07-06 11:30张永全
艺术科技 2016年4期
关键词:比较差异文化

张永全

摘 要:音乐和语言一样,具有强烈的民族性,类似于不同的词汇和语法,不同地域和民族的音乐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究其根源就是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音乐同时也是人类文明的主要组成部分。音乐的差异性会随着人类文化地域性差异而产生。

关键词:中西音乐;文化;比较;差异

在无数次的重复后,音乐活动形成的结构、模式、技巧、程序就是音乐的形式,它也标志着音乐艺术的高度发展。从文化的角度看,文化能够决定生命是以怎样的方式,通过什么形式进行运作的表现过程。因此,文化这种艺术原创力的冲击能够帮助音乐充分展现出自身的活力。对于高度发展的音乐来说,我们有必要将当代音乐与它被最早创造出来时的文化、生命相衔接。本文主要是探索中西文化差异与中西音乐的节奏、调式、织体等细节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

1 中西音乐调式的差异

单纯、明快、疏旷、简洁是中国文化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倾向。对于中国人来说,拐弯抹角、繁琐论证都是不被看好的,因此直截了当是他们在艺术和学术上最主要的风格,讲究顿悟见性,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在表达很多内容时使用简洁的语言,在构造动人韵味时使用最简练的笔墨。因此,中国人追求生活中的返璞归真,这同时也是中国人在艺术上的最高追求。

中西方追求的是两种具有不同倾向的文化本体。中国人倾向于单纯、简朴,西方人则注重缜密、细致,所以二者具有功能上的不同张力。简而言之,生命是中国文化的本体,其功能张力是娱己;知识是西方文化的本体,其功能张力是娱人。以学术研究为例,中国的学术重点是把握事物的直觉和洞察的深度,只是单纯地将思考的结果写出来,最好的证明就是绿野千鹤的著述是以语录体为主要形式的。而西方的学术重点就是充分的证明、完备的体系、严密的逻辑,他们的成果是需要通过外部的实践进行检验的,注重的是对方(读者)的被说服,因此这种价值只有通过读者被说服、成果经过验证之后才可以得到实现。从其根本原因看来,中国的学者认为说服读者是没有必要的,只要将自己认知的东西写出来就行。中国人的思维注重内心和个人的领悟,更加单纯、简朴;西方人的思维则是缜密、细致的。五声音列是中国音乐的主要形式,它之所以没有选取十二声音列和七声音列,也是受到这样的美学追求和文化底蕴影响的。

2 中西音乐织体的差异

专业术语:“我们常说的织体,也就是能够将多声部乐曲的旋律进行组织搭配的规律和方法。织体其实就是纺织体型的缩写,借用具有经纬(纵横)结合的结构能够说明音乐的写作不仅能够横向结合还能够纵向结合,同时也具有纵横综合关系的结合。从一般情况来看,主调音乐注重纵向结合,复调音乐注重横向结合;前者主要是纵向配合的网状立体思维,后者是以横向伸展为主的线性思维。”在进行多声部关系处理的时候,西方的音乐体系一般使用纵向的立体思维,也就是对其他声部的和声与主调旋律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视。而中国的音乐体系在织体思维方面呈现出横向性的状态,每个旋律都是以横向性线型进行展开的。单声部是中国音乐的主要形式,旋律和织体具有一致性,因此旋律进行单声部的横向展开后就形成了织体。

因此,主调音乐体系在西方音乐中有着明显的优势,是其音乐体系的主要部分。以纵向和声为主,网状的立体性织体思维是这一体系的主要织体思维。与之不同的是,中国使用的则是横向的线性思维,之所以没有进行纵向的和声思维发展,有多方面的原因。

文化精神是中西音乐织体不同的深层原因,与其各自的美学传统和文化传统有关。简言之,中国的文化是时间型的,而西方文化则是空间型的。正因为是时间型的,因此没有边界,是流动、整体的,所以不可组合、不可分解,这同样也是中国审美型文化的根基之一。正因为是空间的,所以具有固定性,能够进行组合、分解,以此为基础形成了西方的科学型文化。空间型在西方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最基本的艺术造型手段就是实体的块面,注重艺术的体积感、雕塑感、立体感。透视、色块、明暗是西方绘画中频繁出现的元素,也证明了上述观点。同样的道理,纵横交叉、网状铺叠的立体状织体思维在西方音乐中有着重要地位,倾向于具有块面感的厚实紧凑、紧密和谐的音响效果。

时间型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因此其基本造型手段都以游动的线条为主,体现了艺术的虚灵感、节奏感、深邃感。蜿蜒游动、单线延伸的横线型织体思维在中国音乐中拥有重要地位,能够体现出深邃单纯、缥缈婉曲的具有韵律感的音响效果。西洋音乐虽然也是动态的时间艺术,但是在家里,乐曲音响立体化、块面化的同时,展现出了其时间过程空间化的形式。西方音乐少有游行的痕迹,多汹涌的气势,是由于其具有立体化、块面(织体)化的特征。中國文化一般会体现出时间型,使空间变得形态时间化。在线型运动的时候体现出来的具有韵律感的虚实、起伏、迟速、强弱等方面的变化是中国音乐的主要旨趣,而不是音响的结实、浑厚。因此,大规模的合奏在中国音乐中是很少见的。

3 中西音乐节奏的差异

专业术语:“节奏是各音在进行时的长短关系和强弱关系,是旋律在进行时的自身律动。由于不同高低的音同时也是不同长短和不同强弱的音,音乐的节奏有两种类型,一是均分律动,二是非均分律动。均分律动的时位感是均匀规则的,就是“有板有眼”的,它可以打出拍子来。

在每个音进行的时候体现出来的强弱关系和长短关系就是节奏,是旋律进行过程中的律动。高低不同的音同时也是强弱不同和长短不同的音,均分律动和非均分律动是音乐节奏的两个主要内容。前者具有均匀规则的时位感,能够打出拍子来,一板一眼;后者具有的是不均匀、无规则的时位感,用专业词汇来说就是“无板无眼”,不能够打出拍子,因此也被称为“散板”。均分律动中还有两个分类,即具有循环往复的强弱拍,不受小节线限制,我们称之为“非功能性均分律动”,另一种是具有规则的强弱拍,我们称之为“功能性均分律动”。

“功能性均分律动”在西方音乐的节奏中出现得十分频繁。散板极少出现在这种类型节奏中,有着十分明显的强弱变化幅度,均匀、规则的强弱拍交替变化,由于其强弱拍的重复更替有着一定的规律,因而形成了固定的节奏感十分强烈的模式。“功能性均分律动”运用在中国的音乐中,强弱拍有着明显的规律且十分均匀,但是音乐中一般还会加入一些变化性的节奏,让音乐富有变化性和自由性。音乐表现的需要和创作者能够直接决定音乐的节奏,并没有固定的模式能够直接套用。

从实际情况来看,弹性与刚性表现在中西方音乐节奏中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与哲学中重人还是重自然有着密切的联系。弹性节奏婉转柔和,呈曲线形;而刚性节奏则有棱有角,轨迹直接呈折线型。前者重视自然,注重人力顺其自然;后者重视人为,注重人力改造自然;前者追求生命,注重联系的一致性;后者追求知识,注重区别的一致性。中国文化就属于弹性模式,注重状态的时间化,注重整体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不规则的审美原则在这里得到了体现。西方文化属于刚性模式,注重过程和空间化,能够通过人力进行规则的制定、界限的划分,将段落等量划出。

现阶段,中西方的音乐会随着中西方文化、经济和交流而互相借鉴、融合,取长补短,让人们的生产生活更加舒适,为人们营造出美妙的视听文化。

猜你喜欢
比较差异文化
相似与差异
年味里的“虎文化”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同曲异调共流芳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