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刚,杨 管
●运动训练与竞赛●
意大利排球世锦赛中国女排进攻能力剖析
潘文刚,杨管
摘要:运用VTS软件分析及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中国女排在第17届世锦赛中11场39局比赛的扣球技战术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对中国女排各轮次技战术打法、进攻分布特点及非技术因素指标等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女排在比赛中主要以2、4号位强攻及两边拉开进攻为主,并结合2、3号位快球及后排进攻等快变战术为一体的高快结合的技战术打法。中国女排整体扣球效果好,与其对手国相比进攻实力突出且优势明显。中国女排进攻点分布范围较广,且身高及网上高度优势十分突出,但在年龄及体重方面与欧美强队存在的差距也不容忽视。中国女排各轮次进攻中最强的是第3轮,第4和第5轮相对较强,但第6轮相对较弱。建议中国女排应继续发扬高度优势,进一步丰富扣球技战术打法;加强全队配合默契的程度,并努力提高进攻队员的个人扣球突破能力。
关键词:中国女排;进攻能力;轮次打法;技战术;意大利排球世锦赛
2014年10月12日第17届女排世锦赛在意大利米兰落下帷幕,中国女排在郎平的带领下,经过小组赛、复赛和决赛的激烈争夺,最终时隔16年再次跻身世锦赛前三甲并获得亚军。众所周知,中国女排自伦敦奥运会四强之战中败于日本女排仅获第五后一直饱受国人的质疑和批评。不过幸运地是,郎平的再次回归执教使得国人对女排的重新崛起又燃起了一份强大的希望。最终,中国女排不负众望,在本届世锦赛中斩获一枚宝贵的银牌。诚然,在肯定中国女排取得佳绩的同时,分析其在比赛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与其对手国相比还存在哪些差距及存在的原因,以便为中国女排更好地备战今年的亚锦赛和世界杯赛等,这些对于中国女排来说无疑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通过对中国女排及其对手国,在意大利世锦赛11场39局比赛中的扣球技战术指标进行了相关的统计分析,并结合中国女排的进攻轮次打法和进攻点分布等的研究,旨在找出其在比赛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之处,从而为中国女排在今后的比赛中扬长避短,并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扣球技战术水平提供有益参考。
1.1研究对象
第17届排球世锦赛中国女排及其对手国即美国、意大利、巴西、多米尼加、日本、德国、比利时、克罗地亚、阿塞拜疆、波多黎各和古巴等11支球队11场39局比赛中扣球技战术运用情况。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调研
通过中国知网及国际排联官网搜索有关方面的文献资料,并查阅中国女排与各支队伍比赛的基本情况,以便为本研究的需要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事实依据。
1.2.2录像观察分析
搜索中国女排与各支队伍比赛的视频录像,并结合国际排联VTS软件对各场比赛进行深入地观察分析,同时认真记录各队在比赛中有关扣球技战术方面的指标。
1.2.3数理统计比较
对经过视频和软件分析并记录下的各项数据指标进行逐步地统计、归类,并按照研究的需要制作相应的表格,然后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对比分析。
2.1中国女排与其对手国参赛情况分析
本届女排世锦赛小组赛共分为A、B、C、D四个组,中国队位于D组;进入小组赛第2轮A、D两组的前四名进入E组,而B、C两组前4名则进入F组。中国女排经过2轮小组赛成功进入复赛并轮入H组中,复赛成功突围后又经历了之后的两场决赛。在此期间,中国女排分别与波多黎各、阿塞拜疆、比利时、克罗地亚、德国、古巴、日本、多米尼加、巴西、意大利和美国等11支队伍交手。在这11支队伍中,巴西女排实力最为突出,为近两届奥运会冠军,攻防技术十分全面,实力毋庸置疑。意大利女排是近两届世界杯赛的冠军,该队注重全队的整体配合,一传和防守能力突出且兼具亚洲球队的快变打法,进攻多以技巧为主。美国队是伦敦奥运会的亚军,爆发力强、得分能力突出是其主要特点,且队中也不乏明星级球员。日本队则是伦敦奥运会的季军,典型的亚洲球队,比赛中以两边拉开及大范围的跑动进攻为主,是中国女排在亚洲乃至世界比赛中的老对手[5]。此外,其它各对手国也各有长短。所以,通过综合分析可以看出,美国、巴西和日本是中国女排在本次比赛中的主要对手。
诚然,从本届世锦赛的比赛结果来看,中国女排小组赛苦战五局,最终以3:2战胜日本女排。但在与巴西和美国女排的比赛中都分别以0:3和1:3落败,这也充分说明与美国、巴西等世界女排强队相比中国女排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此外,从赛后公布的最佳扣球队员排名中也能清楚地看出(见表1),中国女排仅有曾春蕾和朱婷两人位列其中,且仅分别排在第五和第七位。虽然中国女排的朱婷扣死次数最多,但由于其扣失和被防起的次数也较多,从而使得其整体的扣球效果不够理想,扣死率不高并直接导致其排名受到一定的影响。巴西女排则有3名队员榜上有名,且13号接应谢拉位居榜首,主攻手8号雅格琳娜也高居第2,这充分说明巴西女排的扣球实力十分突出,当属世界一流,中国女排与之相差较远。同时也不难发现,意大利队也有3名队员排在前10,美国队也有两名队员。虽然中国女排在半决赛中3:1战胜了意大利队,但意大利女排的整体进攻实力还是不容置疑的;况且,也不能仅凭一场比赛来定论实力的高低。所以,综合比较来看,可以说中、美、巴、意这四支队伍当属现今世界一流女排强队,这一点也是不争的事实。
2.2中外女排扣球技战术总体运用情况分析
本次世锦赛中国女排合计扣球1 242次(见表2),与其对手国1 271次扣球总数相比基本相同。中国女排强攻扣球654次,占扣球总数的52.66%;快攻扣球374次,占30.11%;后攻扣球214次,占17.23%。不难发现,中国女排的强攻扣球比例要低于其对手国,但快攻和后攻的比例与其对手国相比略高。但不难发现,中外女排现今都主要是以强攻为主,快攻为辅,后攻次之。众所周知,随着现代排球比赛中的争夺日趋激烈,使得比赛中的火药味从发球开始就充斥于比赛之中;各队为了争夺进攻的主动权,达到破坏对手的一攻并为自身的反击创造良好的条件的这一目的,致使比赛中力拼发球的情况十分多见;这也直接导致比赛中一传不到位的次数越来越多,各支队伍在比赛中也难以组成有效的快速进攻,且依赖强攻的次数也日益增多。因此,强攻水平的高低也是衡量一支队伍扣球实力强弱之关键所在,同时也是女排强队在比赛中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俄罗斯女排,正是凭借着其出色的强攻实力而雄踞世界排坛;其身高超过2m的主攻手加莫娃也正是凭借其强有力的4号位高点强攻而声名远播;同时,俄罗斯女排也正是凭借着这一优势连续夺得第15届和16届世界锦标赛的冠军。但物极必反,随着比赛中各队都加强了对对方强攻队员的限制,使得强攻在比赛中往往很难突破对手的拦防,也使得各队的强攻效果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强攻质量普遍不高。但通过对中外女排三攻扣球所占比例来看,中国女排正是在尽量减少强攻次数的前提下,争取更多的组成各种快变战术,从而能够有效的发挥自身的扣球实力。在比赛中更多地争取用速度和变化来突破对方的拦防,从而达到扬长避短、趋利避害这一目的。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中国女排无疑做的非常成功。
表2 中外女排扣球技战术总体运用情况统计表
不可否认,扣球是排球比赛中最积极有利的得分方式,也是一支队伍赢得比赛的决定性因素。正如前美国女排主教练塞林格博士所说,不具备强有力扣球技术的球队是不能获得比赛的最终胜利的;而具备了强有力扣球技术的球队即使防守能力一般也有可能最终获得比赛的胜利[6]。由此可见,扣球技术的运用效果对于一支想要赢得比赛胜利的球队来说其作用不言而喻。从表2中的中外女排扣球进攻效果可知,中国女排总扣死率为43.80%,比其对手国高7.21%;强攻扣死率39%,快攻扣死率52.41%,后攻扣死率为43.46%,分别比其对手国高5.24%、5.94%和14.19%;此外,中国女排的整体扣失率也比其对手国低2.33%;总体被拦率也低5.74%。因此,不难发现,中国女排不仅扣死次数多,且扣失次数和被拦次数也较少,扣球质量明显优于其对手国,总体扣球效果十分理想。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女排的后攻在本次比赛中发挥的较为出色,后攻扣死率比其对手国高出十个百分点以上。从比赛录像中不难发现:中国女排主要是以2、4号位高点强攻为主及两翼拉开进攻为主,并结合2、3号位的快球进攻和1、6号位后排进攻等快变战术为一体的前后排相结合的立体进攻战术打法。新一届中国女排自13年组建以来,在郎平的得力执教下,充分继承了老女排快速多变的技战术打法;与此同时,进一步顺应世界排坛的主流打法趋势,在争取自身快速多变的技战术打法前提之下,加强了对2、4号位强攻及两边甩开快速进攻能力的训练,并积极采用后排进攻这一威力极大的进攻方式,使得中国女排的整体进攻体系相对来说比较完善。与此同时,在比赛中中国女排的各种进攻战术之间还能够起到良好的相互掩护作用,从而使得中国女排的各种战术进攻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进攻质量好且效果也十分显著。
2.3中国女排进攻区域分布
图1 2014年女排世锦赛中国女排进攻点分布
从图1可以看出,中国女排的进攻点分布十分广泛。该图将半个排球场地按照前后排的关系主要分为9个区域;后排从右到左分别为1号区、6号区和5号区;前排从右到左分别为2-1区、2-2区、3-1区、3-2区、4-1区和4-2区。比赛中,中国女排的强攻主要分布在4-2区、2-1区以及1号区、6号区和5号区。强攻多数由主攻、接应来完成。快攻主要分布在4-1区、3-2区、3-1区、2-2区和2-1区并主要由副攻、主攻和接应来完成。后攻则主要集中在1号区和6号区,5号区的后攻以调整攻为主,后攻主要由主攻和接应来完成。从中国女排本届世锦赛进攻分布点来看,虽然强攻主要还是集中在2、4号位,但后攻和快攻的进攻分布则有了很大的改善。例如,以往中国女排的快攻主要以2号位各种快球进攻为主,如背飞、背快和背交叉球等。但现如今3号位的快球进攻如近体快、短平快球以及主攻队员4号位冲进打短球和接应在3号位的半高球进攻等运用次数也较多,快攻进攻方式的变化使得中国女排的快攻发动区域和进攻点分布随之增多,从而直接避免了进攻方式的单一化,使得中国女排的快攻在比赛中的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本次比赛中国女排的快攻扣死率也超过百分之五十,扣失率也仅有3.48%,这些也无疑都得益于此。此外,中国女排以往的进攻主要以2号位快速多变的技战术打法为主,后攻在比赛中很少运用;多数情况下后攻的运用也多由于需要弥补前排两点攻的不足且多以强攻为主,效果较差。但本次比赛,中国女排的后攻发挥则十分理想。比赛中,中国女排的后排进攻不仅仅是为了弥补前排两点进攻的不足,更重要地是在多数情况下被作为一种有意识的战术进攻被运用到比赛中去;从而改变了以往被动使用的局面,且后攻的速度也十分快。中国女排的后攻在本次比赛中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尤其是主攻手朱婷的后攻,不仅点高而且速度也较快,扣球效果十分明显。中国女排本次比赛后攻扣失率仅有2.8%,总体被拦率也明显低于其对手国。由此可见,进攻方式的多样化及进攻点分布区域的广泛化为中国女排高质量的扣球进攻提供了有力保障。
2.4中外女排各项非技术因素指标分析
表3 世锦赛前八强球队非技术因素对比表(M±SD)
众所周知,高大化是现代高水平排球运动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排球比赛取得胜利的基础条件。如今,世界女子排球队强队正在向更加全面、更加多元化方向发展,非技术因素在现代排球比赛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7]。因此,网上实力的强弱也已成为强队在比赛中获胜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衡量网上实力强弱的重要指标在非技术因素中则主要体现在高度上。由表3可知,中国女排平均身高186.71cm,排在第一位;扣球高度和拦网高度分别为309.79cm和300.29cm,均位列首位。由此可见,新一届中国女排适时的顺应了国际主流发展趋势,在追求高大化上做的十分成功。比赛中,良好的身高条件和占有统治地位的网上高度优势,为中国女排强有力的扣球进攻打下了良好的基石;这一点也使得中国女排的进攻在比赛中无形地得到了一份强大的后备保障。
与此同时,也不难发现,在前八强球队中,中国女排平均年龄最小,可见,中国女排目前还尚属于一直年轻化的队伍,队伍中新人较多。这一点使得在比赛中部分年轻队员的技术发挥难以保持相对的稳定,使得年轻队员在比赛中因心理波动、起伏大导致技术发挥失常造成失误过多等情况也时常可见。因此,不可否认,中国女排在队伍的年龄结构上还需做出进一步的调整,从而保证队伍的整体水平相对稳定,且在比赛中竞技水平能够得到充分展现。此外,在体重上也与美国和意大利等欧美女排强队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强攻不强是中国女排一直存在的突出问题,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仅与队员的技术和比赛中战术的运用有很大关系,同时与队员在扣球时自身力量的大小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联系。比赛中,强有力的进攻扣球无疑就是速度和力量的结合,而力量不足则直接导致扣球的威胁性降低。从比赛录像中不难发现,中国女排在面对一些欧美女排强队,比如像美国、巴西和意大利等队,比赛中由于这些对手国在网上高度和力量方面均不弱于中国女排有可能还略强于中国女排的情况下,中国女排的强攻则很难达到一锤定音的效果,且被拦和扣失次数也相对较多。因此,在年龄和体重方面的差距也应该引起中国女排的足够重视,争取在今后做出合理的调整和改善,进一步缩小与女排强队在这些方面存在的差距。
2.5中国女排核心队员比赛中表现
排球运动是一项集体性项目,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比赛中核心队员的作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事实证明,在许多比赛的关键时刻,他们往往能力挽狂澜并起到扭转乾坤的作用,并左右着队伍整体水平的发挥[8]。例如,前古巴女排的主攻手路易斯,其扣球势大力沉,进攻十分强悍,并享有黑色橡胶的美誉;同时也是古巴女排在上世纪世界女坛中长期独占鳌头、屹立于强林之巅的核心人物。从本次比赛赛后公布的最佳得分队员排名中可知:中国女排有三名队员排在前十,且主攻手朱婷高居首位(见表4)。所以,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现如今的中国女排也不乏明星球员,在比赛中的关键时刻也能帮助队伍度过难关,取得比赛胜利。
主攻手朱婷虽然是一名新秀,但第一次参加世锦赛这样级别的大赛,其在比赛中的表现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身高195cm,扣球高度达到327cm,并享有“小路易斯”的美名,在比赛中的4号位强攻和6号位的后攻能力十分突出;比赛中面对对方的双人甚至是三人拦网也时常能超手扣球,令对手不寒而栗。
表4 最佳得分队员名次表
另一名主攻手惠若琪攻防技术十分全面,作为中国女排的队长,大赛经验十分丰富。比赛中不仅要负责进攻,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要承担中国女排的一传和防守大任;虽强攻能力不如朱婷,但调整攻和扣球变线能力比较突出,且在比赛中的关键时刻能起到帮助队伍稳定军心、鼓舞士气的作用,排在最佳得分队员的第九位。接应曾春蕾在中国女排的战术进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比赛中2号位强攻和1号位后攻能力十分突出,同时也承担着中国女排的一传大任;由于兼顾一传和进攻使得其在进攻端的实力受到一定的限制,使得其作为接应队员的进攻不能得到有效发挥,但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扣球实力毋庸置疑,且排在最佳扣球队员的第八位。因此,不可否认,中国女排核心队员在比赛中的发挥,也为中国女排在进攻上的出色表现埋下了坚实的基础。
2.6中国女排各轮次进攻打法
排球比赛因有发球轮转秩序,共计六轮。当二传轮到前排时形成两点进攻,轮到后排时可形成三点进攻;因本队队员水平之间的差异,各队均有强轮和弱轮[9]。众所周知,现世界女排强队在比赛中普遍采用“五、一”配备打法,而中国女排本次世锦赛采用的正是这种攻击性极强的打法,各轮次站位表详见图2,该六轮次站位为中国女排在决赛中对阵美国女排时的站位打法。虽然在之前的比赛中中国女排也采用过其他不同轮次的打法,但经过之前各种比赛的磨合,中国女排在决赛中所展现的轮次打法应该是最强的,相对来说也是十分合理的。其中,⑦号为二传手魏秋月,2号和12号为主攻手朱婷和惠若琪;6号和1号为副攻手杨君菁和袁心玥;8号为接应二传曾春蕾。由表5可知,中国女排在决赛中得分最多的是两名主攻手和一名接应队员,且通过11场比赛来看,也是这三名队员得分最多。显而易见,当这三人在前排时应为中国女排的最强轮次;但因场上队员一般以对角站位为主,故两名主攻不可同时在前排,故其中一名主攻手必须由副攻手代替。所以,通过各轮次队员之间的得分比较综合来看,不难发现,第三轮应该为中国女排的最强轮,第四、五轮较强,第一、二两轮居中,但第六轮相对较弱。
图2 2014年女排世锦赛中国女排各轮次进攻站位
诚然,中国女排第三轮最强,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前排有8号曾春蕾、1号袁心玥和2号朱婷。首先可在前排形成三点进攻;其次朱婷在4号位的高点强攻以及曾春蕾在2号位的强攻都颇具威胁,且二人在决赛中甚至是在11场比赛中得分也最多;在最佳扣球队员排名中二人分列第五和第七位,最佳得分队员排名中分列第一和第八位,实力毋庸置疑;再者,身高接近2米的袁心玥凭借其高度优势在前排的拦网也颇具威胁。所以,该轮次是中国女排的最强轮。第五、六两轮相对较强原因在于,虽然前排仍有三点进攻;但由于朱婷轮转到后排,而惠若琪的4号位强攻能力不如朱婷;所以中国女排该轮次相对较强。第六轮相对较弱,原因在于,首先前排只能形成两点攻;虽然与第一、二两轮同样只能形成两点攻,但由于朱婷的前排4号位强攻得分能力要强于惠若琪,且杨君菁拦网实力与袁心玥相比在高度上有所不及,所以第六轮次中国女排相对较弱。
表5 中国女排主力队员个人得分情况表
1)强攻仍是中外女排在比赛中使用的主要进攻方式,快攻次之并辅之以后排进攻为主。与外国女排相比,中国女排的进攻结构相对合理;但在充分发挥快自身快变战术打法的基础上,减少了进攻中强攻的使用次数,并相应增加了快攻和后攻的使用次数,从而使得中国女排在进攻端的优势能够得到充分地发挥。
2)中国女排的技战术打法主要是以2、4号位高点强攻及两边拉开进攻为主,并结合2、3号位的快球进攻,和1、6号位后排进攻等快变战术为一体的前后排相结合的立体进攻战术打法。中国女排不仅整体扣球效果好且强攻、快攻和后攻的扣死率均高于其对手国;同时扣失率和总体被拦率也都较低。
3)中国女排进攻点的分布范围相对较广,身高和网上高度优势十分突出,且核心队员在比赛中的发挥也较为出色,这些因素都为中国女排在进攻端的良好表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队伍在年龄结构和在体重上与欧美强队存在的差距也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4)中国女排在六轮次进攻中,第三轮最强,第四、五轮相对较强,第一、二轮居中,但第六轮相对较弱。第三轮次最强主要与2号朱婷和8号曾春蕾的突出的强攻实力以及1号袁心玥的网上高度优势密切相关;而第六轮次由于中国女排在前排强攻和网上高度都同时缺乏优势的前提下也难免较弱。
参考文献:
[1]国际排联官方网站[EB/OL].http://italy2014.fivb.org/en
[2]李毅钧主编.排球理论与方法[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0: 16-66.
[3]郭希涛,任伟.第28届奥运会中外女排扣球进攻技战术统计与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
[4]杨管.里约奥运周期中国女排竞技现状探析[J].浙江体育科学,2015(5).
[5]靳小雨,姜冠军,任汝岗.中国女排与世界高水平女排攻防战术运用能力的比较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
[6]黄延春.中外优秀女排运动员扣球技术运用特征及三维运动学分析的比较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13.
[7]高松龄.第27、28届奥运会女排运动员身体形态和网上高度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5).
[8]杨管,黄浩耿.第十七届女排世锦赛中国队与世界强队技战术比较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15(4).
[9]李毅钧.中国女排进攻战术特点及轮次打法[J].体育学刊,2005 (2).
[10]张兴林,李毅钧,钟秉枢.中国女排技术统计分析与变革启示:以2013年世界女排大奖赛为例[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2).
Analysis of Ability to Offense for Chinese Women's Volleyball Team on Volleyball World Championship of Italy
PAN Wengang,YANG Guan
Key words:Chinese Women's Volleyball Team;offensive ability;rotation plays;technique and tactic;Volleyball WorldChampionshipofItaly
Abstract:ByapplyingtheVTSsoftwareandthemethodsofvideoobservation,mathematicalstatistics,theindicators of techniques and tactics on spiking about all games in the 17th world championship a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and research on the manner of attacking,spreading characteristics of every innings and the non-technical indicators is carriedout.TheresultscanbeconcludedthatChinamainlyutilizesthedimensionalattackingtacticscoupledwithfront andbackrowthatdependsonstormingatposition No.2and4,combinedwithquickattackatposition No.2and3and back-row attack at position No.1 and 6.The total effect is excellent and the ability to offense is prominent and the advantagesare obvious.The spreading areasofthe attacking for China are extensive anditsheightand the vantage of altitude over the net are prominent,but there are some spaces from the age’s frame and weight compared with the powerfulteams of European and American so thatmustbe arrested enough concern for the China.The most powerful attackingforChinaisthethirdinningandtheweakestinningisthesixth.SuggestionsaretheChinashouldkeepthemerit of height,further enriching the attacking tactics,enhancing the whole cooperative extent and boosting the ability of playerstorespectivelyspike.
中图分类号:G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83X(2016)02-0142-05
收稿日期:2015-11-11
基金项目: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项目(2015wkxm12).
第一作者简介:潘文刚(1992-),女,江西宜春人,硕士,研究方向:运动训练.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Guang dong,5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