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服务》记者丨骆潇
广西:家政培训“大篷车”开出扶贫新路
《家庭服务》记者丨骆潇
在广西八桂女子就业服务中心主任陈红岗手里,有一本行车记录本,本子上记录的是一年多来,一支“大篷车”车队走过的13 万公里路程,到过的几百个村屯社区。
“大篷车”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妇联落实全国妇联提出的“巾帼脱贫行动”,组织广西金绣球巾帼家政服务联盟开展“家政培训进村(社区)”活动的流动“工作站”。
2015 年至今,家政培训“大篷车”进村(社区)350 多个,开展活动420多场,向10 万多名群众进行家政宣传,免费培训学员3万多人次,并吸引大批贫困妇女外出就业,就业率达90%,有效连接起扶贫政策、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家政企业、家庭服务需求,被老百姓称为“幸福快车”。
“大篷车”开进“三月三”歌坡节会场、“春风行动”招聘会,开进村屯社区,现实榜样现身说法,发放宣传资料,帮助贫困妇女消除思想顾虑,动员和鼓励她们参加培训。
目前,广西有538 万贫困人口、54 个贫困县(含“天窗县”和享受待遇县)、5000 个贫困村。自治区妇联围绕精准脱贫的战略部署,充分调研了解妇女脱贫需求后,确定以家政作为妇女创业就业扶持工程的一个主要抓手。
自治区妇联负责人告诉《家庭服务》记者,家政行业门槛低、上手快,收入较高,适于农村妇女文化偏低、技能偏少的底子,是一条带动农村妇女创业就业的好路子。
但同时,这项工作也面临着不少挑战和障碍,其中最大的一项挑战就是观念问题。
在贫困地区,特别是边远山区,有相当一部分妇女的观念还比较落后,认为家政是伺候人的工作,说不出口,也做不了。并且很多人认为,“我在山区里面挺好的啊,不愁吃不愁住,劳动也比较轻松,什么时候上工,什么时候休息,都是自己说了算。”
要引导妇女们转变观念,就要主动出击,走进村屯,与群众“零距离”,面对面开展宣传和引导。
于是,“大篷车”直接开进“三月三”歌坡节会场、“春风行动”招聘会,开进村屯社区,发放宣传资料,榜样现身说法,帮助贫困妇女消除思想顾虑,动员她们参加培训。
“大篷车”请来全国优秀农民工莫永芸,请她讲述家政创业经历。莫永芸从事过育婴、催乳等工作,从一名普通的家政人员成长为家政职业培训学校的专业教师,教出了3000多名学员。
“明星月嫂”邓源俭的故事也经常被用来帮助贫困妇女们树立信心。邓源俭从老家到南宁务工,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优秀月嫂,并被授予“全国优秀农民工”的称号。
每到一地,“大篷车”与驻村第一书记密切对接,摸清底数,一同进家入户,面对面与贫困妇女交流。又因地制宜策划组织了一系列接地气、聚人气的家政服务活动。如:开展病患老人护理服务、家务整理和家庭餐制作体验,提供免费理发、家庭教育、心理咨询服务,现场解决群众的生活小难题等,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有的地方则举办家居收纳、壮锦刺绣、手工编织等比赛,激发妇女劳动热情,增进乡亲邻里和谐,寓宣于乐。
“看一看、试一试”,在一次次略带羞涩的欢声笑语中,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其实家政并不难,感觉自己也能行。妇女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对家政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年龄稍轻、文化稍高的,可以参加育婴师、早教项目的培训;年龄稍大、文化稍低的,可以学习保洁、养老护理;有烹饪特长的,可以进行烹调师、配餐员培训。
年龄、文化水平不同,想法就不同,需求也不同。在动员和摸底调研的过程中,“大篷车”根据妇女的实际情况和报名意愿,“因材施教”,制订培训计划。
年龄稍轻、文化稍高的,可以参加育婴师、早教项目的培训;年龄稍大、文化稍低的,可以学习保洁、养老护理;有烹饪特长的,可以进行烹调师、配餐员培训。一期15 天的课程严格按照家政职业培训的教学大纲推进,同时按农民劳作的特点,分为白班和夜班。
广西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在培训过程中还有一个语言问题。碰到这类情况,“大篷车”的家政老师就采用一对一或一对两三个学员的培训方式。如果学员还要考取国家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15 天的时间则不一定够,最长的甚至需要一个月。
因人而异的订制培训尽管大大增加了工作量,但由于贴合实际,既使妇女们看得见、学得会、感受深,又很好地解决了外出培训难以兼顾家庭及食宿等经济负担的问题。
贫困妇女不仅可以在村屯、社区接受培训,还享有之后的考证、推荐就业一条龙服务。“大篷车”引荐女能人、女企业家、巾帼科技示范基地负责人到培训班招聘人才,学员也可以选择在金绣球家政联盟的企业就业。
广西江滨医院的养老护理员梁吉新来自马山县,参加“大篷车”培训后持证上岗,现在月工资达3600 元。她把姐姐、姐夫也带来从事养老服务。江滨医院陪护服务部有600 多名农民工从事护工工作,“夫妻档”“姐妹花”“婆媳俩”“母女俩”大有人在。
经过培训,初级育婴师在南宁就业年收入可达3 万元以上,中级、高级或者到区外就业者收入则更加可观。
“大篷车”还将从事家政服务与引导贫困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相结合,组织家政员在空闲时间兼做手工编织等,每天可增收40~50 元,月增收可达1500 元。
陈红岗主任告诉《家庭服务》记者,培训的另外一个作用就是传播了现代科学生活理念和方式,“参加培训后,她们知道怎么给宝宝洗澡、做抚触,学会了怎么给老人翻身、做口腔护理等等,提升了生活品质。现在还有一些农民在家办农家乐,我们把烹饪技能、保洁技能传授给他们,帮助他们把农家乐办得更好。”
“启程”一年多来,“大篷车”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贫困妇女参与培训并就业,帮助越来越多的家庭实现脱贫,“大篷车”的名字也在群众中越叫越响。
“大篷车”现已列入广西妇联和扶贫办联合开展的“产业到家、牵手妈妈”巾帼脱贫行动。自治区妇联主席王革冰介绍说,“十三五”期间,广西计划以5000 个贫困村为主战场,实行“挂图作战”,“大篷车”开进一个村、圈划一个村,培训一个人、登记一个人,实现贫困村妇女“应训尽训”“上岗一人、脱贫一家”。
5000
“大篷车”现已列入广西妇联和扶贫办联合开展的“产业到家、牵手妈妈”巾帼脱贫行动。自治区妇联主席王革冰介绍说,“十三五”期间,广西计划以5000个贫困村为主战场,实行“挂图作战”,“大篷车”开进一个村、圈划一个村,培训一个人、登记一个人,实现贫困村妇女“应训尽训”“上岗一人、脱贫一家”。
通过“大篷车”,金绣球联盟的40 家家政企业协同作战,历练了队伍,增强了服务能力,形成了抱团发展的格局,也让“金绣球”的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家政门槛低、收入高,家政企业需要从业队伍,村民需要就业上岗,妇联就应该搭起一座桥梁,利用组织优势来组织妇女参训、上岗。”自治区妇联副主席吴晓丽告诉记者。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大篷车”活动中,一方面自治区妇联协调人社、扶贫、财政等相关部门,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另一方面,依托广西金绣球巾帼家政服务联盟开展活动,这是让“大篷车”上规模、可持续的两大主要因素。
而通过“大篷车”,金绣球联盟的40家家政企业协同作战,历练了队伍,增强了服务能力,形成了抱团发展的格局,也让“金绣球”的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近年来,家政服务需求迅猛发展,尤其是服务老人和幼儿的刚性需求格外突出。而家政服务规范化、职业化、规模化程度低,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广西家政行业的发展也面临着相同的发展问题。
2014 年,自治区妇联组织力量在深入调研之后,决定成立一个由女性为主的家政企业公益性社会组织——“广西金绣球巾帼家政服务联盟”,首批会员有40 家企业。
“ 妇联领导率队与会员单位负责人聚在一起,集思广益,形成了专业、责任、诚信、友善的联盟精神。”联盟理事长、广西绿城南方职业培训学校校长徐斌说,“这既是盟约,也是我们的品牌!”
联盟成立后,在行业规范化、职业化上持续发力,在“服务”上下足功夫,以服务促企业规范发展,以服务树立企业形象。
联盟约定所有会员单位实行“三不六统一”管理,即不培训的不推荐、不体检的不上岗、不签约的不入户,统一身份认证、统一品牌标识、统一培训标准、统一技能鉴定、统一信息平台、统一对外宣传。在会员企业安装了14 个身份证智能采集终端,与公安机关联网,逐步健全登记备案和信息管理。
与人社部门开展品牌创建活动,培育了19 个全国和自治区巾帼家政示范基地、4 个广西优秀劳务品牌,每个品牌获得100 万元的培训专项资金。
尽管成立时间不长,但联盟通过抱团发展,在解决行业规范化、职业化、规模化程度低发展难题上走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联盟培训的家政员越来越抢手,深圳、广州在广西召开专场招聘会,香港、澳门也纷纷向广西抛来了订单。仅2015 年,就有20 多个国内外的考察团到广西考察巾帼家政企业。新加坡、马来西亚商会的负责人来广西,就育婴师培训、输送等内容进行考察、洽谈。一周后,新、马的合作邀请函便发到了广西妇联,目前双方已达成了实质性合作意向。
谈及联盟为何能有效聚合成员企业,徐斌说,首先是因为有自治区妇联的主导和支持,其次是联盟对于行业企业发展有长远规划和帮助,让企业觉得有奔头。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成员中的龙头企业充分发挥了带动作用,“联盟的理事长、副理事长经常开会讨论联盟发展,讨论到夜里一两点是常事。我们多发挥一些作用,做出一个示范,才能带动更多企业一起往前走。”
“大篷车”的地图还在延伸,金绣球联盟还将有新成员加入,相信这辆“幸福快车”会聚合越来越多的资源和力量,将幸福的能量辐射到更多村屯,进入更多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