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于喆
在传统产业不断丧失低成本优势和面对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向挤压的“内忧外患”局面下,如何重塑传统产业的竞争优势,是当下我们亟需思考和应对的问题。目前来看,传统行业大规模、线性控制的旧有发展模式,难以适应VUCA(Volatile、Unpredictable、Complex、Ambiguous)的不确定性发展环境,为适应新形势,变革势在必行。
一、“互联网+传统产业”引发变革
未来的制造业,一定不是现在的以大生产、大批量、大工程的形式来表现的制造业,而是以满足客户需求,甚至是创新客户需求来产生的新的制造形态。因此,以互联网创新发展为杠杆,利用社交媒体、移动互联网、数据分析和云计算(SMAC)等数字技术从互联网产业不断向传统产业的延伸、渗透,驱动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进而引发传统产业发展理念、用户角色、业务形态、生产要素、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深刻变革,并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效率提升与组织变革,正成为我国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的新方向和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从企业实践来看,根据埃森哲的调查,许多中国企业都认为正在利用物联网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表示,所在企业正评估或积极利用这些产品;近半数的受访者确认,企业已经部署了至少一款互联产品,30%表示正在评估如何利用物联网(其中部分正在展开试点项目),而另外20%则表示已经完成对了评估,并在积极筹备推广工作。从整体来看,以互联网为商业基础设施、由消费者所驱动、能够实现大规模定制乃至个性化定制的C2B商业模式,在中国的服装、箱包、鞋帽、家电、家居等诸多行业和企业中已经开始了快速发育。
目前,中国制造业利用互联网或电子商务转型升级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利用电子商务开辟的内需市场,转型成为品牌商,向所谓的“价值链高端”攀升;二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促进生产与市场需求的更紧密协同,同时生产技术、生产方式、管理方式都发生重大变化,适应市场的能力明显提升,最终表现为有效产出、库存和运营费用的大幅改善。因此,对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互联网+”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基于互联网的经济交易活动,而且还体现在生产制造环节中应用互联网技术,更是体现在创新要素的网络化聚集、开放和共享,加速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二、传统产业全价值链探索实践“互联网+”
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影响贯穿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以及产品服务等全部价值链环节,不仅降低了产销间的信息不对称、打破企业的封闭研发模式,而且“在线化、数据化”的特征和优势还可以加速推进传统产业的柔性化生产,并催生出一套新的商业模式——C2B(Consumer to Business)模式,即消费者驱动的商业模式,这就使得中国制造业整体转型成为可能。
例如,在推动研发设计方面,商飞公司部署的全球协同研发云平台,已经成为能够集中管理供应链上跨地域的合作伙伴的各类研发活动的调度中心,全部设计、测试数据在平台上可实现高速交换和共享,促使在研产品的成熟周期大大缩短,综合研发成本成倍降低。海尔集团则以“世界就是我的研发部”理念搭建的海尔开放创新平台(Haier Open Partnership Ecosystem,简称HOPE),支撑了海尔快速的创新和颠覆。在天樽空调、智慧烤箱、匀冷冰箱等产品的研发过程中,将全球多家顶尖的研发团队、用户及领域专家的智慧与创意集聚到一起,真正的让全世界的用户和资源都参与到产品研发过程中,提高了研发效率、降低了研发成本、推动了研发设计新模式的发展。
再如,在推动生产制造方面,江苏建湖的荃航阀门有限公司采用“互联网+制造业”模式,即工人们在公司车间的各个机床操作台前根据录入系统的图纸进行生产操作,公司客户则通过互联网可以随时看到车间操作的全过程,完成订单;不仅推动了生产方式智能化,也使产品本身智能化,更推动产品设计、销售、完善过程的互动,精准对接需求侧。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二院则通过研制的“云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天智网”,以航天产品研制生产为实体模型,将集团公司包括设计模型、专业软件、3D打印机、数控机床等七大类百余种软硬件生产资源以资源池的形式进行共享,将社会化的制造资源与能力集成整合,实现产业上下游多用户、多任务的并行协同工作,并通过“云服务”的方式为企业在线提供其所急缺的业务要素,实现线下资源线上配置。具体实施时,可以细分到使每一道工序都能在不同的加工中心有相应的排产,一旦出现超标任务情况可以立即预警,提醒管理人员在企业外部寻找相应的制造资源,从而有效提升企业业务能力,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又如,在产品服务方面,当把C(消费需求端)当作原点,把B(供应端)当作终点,部分企业正在探索从设备制造商向综合服务商的转变。工程机械领域的徐工集团、三一重工等企业,纷纷利用传感器、移动互联网等方式对真实机械设备的原始工况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和远程检测,实现对已售出产品工作状态数据的实时监测,为用户企业提供报警管理、系统维护等基本服务。不仅使得设备的定期服务由被动变为主动,例如,根据工作时间、历史轨迹、当天油耗、液压油温度等指标向用户提出更换滤芯等保养和售后服务的建议;而且也能在设备发生故障时通过远程控制防止事故的发生,并提前分析故障原因,使维修准备工作更加充分并缩短维护时间;更是为制造企业改进产品设计、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了可靠依据、降低了改进成本,并逐步实现了以产品制造为核心的发展模式向依托产品提供综合服务的转变,推进了制造企业的“服务化”。
三、统筹推进“互联网+传统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角度看,我国要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必须要充分利用利用互联网工具,实现“价值流”(Value Stream),即某个具体产品或服务从原材料到最终递交客户的所有环节和过程,的快速流动。笔者认为,“互联网+传统产业”不仅是传统行业相关信息的在线化、数据化,而且还将让传统企业同上游供应商、下游消费者等产生更广泛的连接并降低相互间的信息获取成本,更是将在企业层面通过重塑组织结构、重组生产流程,实现个性化生产和效率的提升。
因此,未来推动“互联网+传统产业”,应该成为政府促发展、抓转型的重要举措。不过尽管“互联网+”对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具有关键作用,但是这并非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为,传统产业中企业数量众多、发展程度差异较大、组织形态各异、利益考量不同,要真正让“互联网+”产生实效,促进传统产业的高级化、智慧化发展,还面临着很多困难。从红领案例也可以看出,“互联网+传统产业”既是一个持续改善的过程,也是一个蝶变的过程,更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个较长的实施周期,需要逐步推进而很难跨越式发展;特别是,实施过程中,很多问题并非技术问题,而需变革管理理念、组织方式、运营模式。
因此,在推动“互联网+传统产业”落地过程中,要以行业发展规律、技术进步规律及相应的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等客观条件不断成熟为基础,根据行业发展特点、竞争结构差异、企业发展层次,以快速迭代的发展思路逐步撬动传统产业,避免运动式冒进和华而不实的噱头。当然,某种程度上,经济下行时推动传统行业充分利用互联网工具会更具优势,也更容易被推广。
(本文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承担的委托课题“设立国家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综合调研”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