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会计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2016-07-05 00:54杨惠惠赵霞刘李沁
中国经贸 2016年1期
关键词:会计准则

杨惠惠 赵霞 刘李沁

【摘 要】在我国现行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中,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共有8条,其中一条就是实质重于形式,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财务报表的质量特征当中的可靠性就包含了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发展是当前市场经济多样化发展的要求。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要真实反映其所拟反映的经济事项,必须根据经济的实质和现实而不是仅仅考虑它们的法律形式。也就是说,如果实质性的内容超过了外在形式的限制,那么会计应以实质性内容与为依据进行记录和报告。本文主要对实质重于形式这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必要性和应注意的问题进行阐述

【关键词】实质重于形式;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准则

一、实质重于形式发展的必要性

1.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强化和延伸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组织形式变化,业务的处理复杂。例如:企业购受控股权益后的各法人主体与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会计主体之间存在巨大差异,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财务报表内容不一致;合并财务报表爆出的销售收入额与法律上认可的集团各企业的销售收入汇总额不一致;融资租赁资产被承租方确认为自查有悖于资产所有权专一的要求;一般提及衍生金融工具的金融资产、金融负债以及与其相近的期货合同价值并不符合传统资产、负债的条件,却也要作为表内事项反映,等等,这些事项都是当前会计界最棘手的问题,而对这些问题的衡量标准则是实质重于形式。企业经济业务日益复杂,会计人员在进行业务处理时要根据交易发生的实质和性质进行判断并做出相应的会计处理。

2.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势

近几年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国家之间经济交往越来越密切,不同经济组织之间经济渗透范围更加的广泛,跨国公司规模日益扩大,资本市场全球化趋势明显,金融与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国际会计准则改革进入关键阶段,我国在准则修订过程中已经逐渐开始掌握了话语权,并在我过得会计准则建设过程中逐步与国际趋同。会计的国际化简言之也就是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是顺应国家“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世界经济离不开中国,中国经济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世界。我国要想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当中,公平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就必须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可靠,公允和具有可比性的财务报表信息,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趋势愈加明显。国内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是顺应时代的步伐,所以在欧洲和美国等地区上市的内地企业,根据国际公认的财务报告准则转化为财务报告的可变成本也会大大降低,同时也相应的简化了上市公司的财务会计工作。

3.原有准则、制度存在的缺陷

中国市场经济还不完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財政部制定的会计准则是根据现已出现或可预见的一些情况给出大体的会计处理办法,对于企业具体会计工作上出现的一些状况有时还不能给予会计人员指导建议,原有会计准则中的某些规定已经跟不上企业当前在发展转型当中遇到某些具体实际问题,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现有的会计准则体系,从而提高财务报表信息的透明度和准确性。2014年我国财政部就出台了相关的规定,修订或新增了7项会计准则、一项准则解释。近几年在准则修订过程中,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逐渐受到了重视,进入群众的视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使相关会计处理主观性增强,如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采用是根据企业自身生产经营的特点、固定资产磨损程度以及无形损耗的具体表现来确定,而不是依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来决定,这种处理方法会很大程度上减少可比性的核算原则,不能客观真实的来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成果。

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实际应注意的问题

1.与其他的核算原则结合使用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有十三条,可以将其分为三类:一类是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一类是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一类是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会计核算原则的十三条原则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不能孤立的看待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只是会计核算原则当中的一条。通常情况下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与其他十二项原则是保持一致的,重要性原则强调应当根据企业所处环境、项目的性质和金额的大小等方面进行判断,重要性原则当中实质上已经包含了对提供会计信息资料实质重于形式的要求了,同样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进行会计业务处理时同样也体现了其他的会计核算原则,对融资租赁事项采用特殊原则记录和报告,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虽然租赁的固定资产的所有权没有发生了变化,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所有权的风险已经转移给承租方,这时依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要求,固定资产应从出租方转出,计入承租方名下,作为承租方的资产,固定资产转出过程中,固定资产的计价是遵循了谨慎性原则,出租房按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计价,承租方按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孰低计价。企业在进行会计业务处理时是综合根据所有的会计核算原则而不是断章取义根据某一条就做出相关的会计判断和会计处理。

2.不能过分强调

过分强调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会减少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同时留与企业利润操作的空间,企业的无形资产根据谨慎性原则要计提减值准备,资产负债表上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一方面体现了谨慎性的核算原则;另一方面也会是企业利润减少,从而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更能真实、可靠的向会计信息使用者反映无形资产现有的市场价值和企业的经营状况,所以计提减值准备正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体现。但是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通常是难以确定的,则无形资产减值准备金额的大小也会随其发生相应的变化,那么企业计提的减值准备就不一定具有公允性,企业可能会利用减值准备作为“秘密存储”来调节利润,减少企业利润的波动。这一原则运用恰当的话则有助于保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但是如果财务人员过度强调这一原则,那么会计信息的可核实性就会受其影响,而且这一原则有可能会为财务人员的主观臆断提供了借口,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概念体系中不是最主要的,可见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处理中是不能被过度强调的。

3.应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财务人员运用专业知识和经验独立进行判断,做出相应的会计处理。这就对财务人员的素质要求更加高,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判断能力,而不同的个人专业判断能力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有高有低的。那么对于同一个会计业务,不同的人可能会做出不同的会计判断,其中很大可能性会出现会计判断失误导致了所谓的会计风险,而目前的而这种状况在实际生活中是大量存在的,因为我国大部分财务人员以会计核算和相关的会计职业技能为主,相应的会计专业判断能力较弱,在做出专业判断是容易出现会计偏差的。如果财务人员运用的专业判断能力但不能给出正确的会计处理,这项业务就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同时也向会计信息使用者传递了错误的信息,要真实可靠的反映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财务人员应当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素养,从而提高财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

4.应建立会计信息检查制度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给了企业较大的自主空间,企业财务会计人员依据自身的职业判断能力得到的会计信息是具有一定的弹性的,会计检查制度必不可少,在现有会计信息的事后检查的基础上加强事先控制和事中控制,实现三位一体。同时也要实现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督相结合,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减少会计风险,真实可靠的反映经济业务实质。

三、总结

简言之,会计信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不能被忽略的,它贯穿于会计核算的始末,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这一原则要求企业在会计处理时依据经济业务实质而不是依据所谓形式上的会计准则,当经济业务的实质与法律形式不一致时,应当以经济业务实质为依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跨国公司数量的增加,经济业务处理变得复杂,会计信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必将更加广泛的被运用。

参考文献:

[1]付艳.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规范售后回购业务的会计处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05).

[2]张波.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财务会计中应用[J].商场现代化,2011,(16).

[3]陈慈.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中实质重于形式运用比较[J].经济论坛,2010,(5):192-194.

猜你喜欢
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会计教育的思考
政府会计准则的执行框架构建研究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研究
新会计准则下完善会计监督体系的途径
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原始凭证的规范
完善我国会计准则变迁的对策研究
《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新会计准则运用中的若干问题思考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构成及展望
我国文化传统对会计准则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