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05 23:58:42郑小明
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28期
关键词:对话体验文本

郑小明

【摘 要】新课程积极倡导对话的课堂教学,目前教师采用最多的对话模式是教师质疑,学生讨论,师生交流,事实上这样的对话方式存在着很多弊端。本文旨在说明课堂教学还可以利用“写”与文本进行对话,具体形式有与文本的内容对话和与文本的人物对话。

【关键词】对话;文本;体验

一、理想中的课堂

许多教师也正在积极尝试和实践着各种对话教学,希望通过对话的方式使课堂教学达到这样一种境界:这里是生机勃勃、气象万千的生命活动的广阔天地,是浮想联翩、精神焕发和创意生成的智慧沃土。在这样的课堂中,人人积极思考,经验相互分享,意识相互碰撞,这是教育的理想境界,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但是,我们的语文课堂都能如此吗?

二、实践中的困惑

目前语文教师采用的最常见的对话模式是教师质疑,学生思考讨论,师生交流。这种口头对话确实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它让学生有了相对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感受到了自己的主体地位。但同时,我也看到了这种对话的弊端:

1、语文对话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的方式就是小组讨论汇报,即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四人一个小组讨论,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是对话的一种有效的方式,然而当前对话教学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师把讨论等同于对话,不管教学什么文本,都让学生讨论,其结果就是学生往往忽略了文本的存在,没有在对文本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来交流,所获得的体验和理解也往往流于浮泛,大而无当。

2、职高学生的独立意识自主意识很强,他们强烈需要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他们的思维比以往更活跃,但他们在老师面前却更沉默,他们认为面对提问,自己有选择是否回答的权力,有时即使面对的是已经明白的问题学生一样会保持沉默,他们认为只要我明白了说与不说没有什么不同,所以每到师生一起交流的时候,常常会出现冷场的现象,鼓励的话说了很多,学生的热情却唤不起来。

三、困惑中的探索

以下谈谈笔者在利用“写”与文本对话的几点尝试:

1.与文本内容对话

文本是学生与作者、教师心灵对话的媒介,它也可以是学生直接对话的对象,与文本的对话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A、畅谈整体感受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首先要有整体感知、整体把握的能力。为了让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受更加深入,我经常采用一句话写作的方式让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比如,《散步》一课,我在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之后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阅读感受。学生在思考之后写道:

这是一次一家四口其乐融融的散步。

这是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

这是一幅共享天伦之乐的精彩画面。

这是一把由爱心撑起整个世界的大伞。

这是一次对生命轮回的高度礼赞。……

这一句句的感言,是学生在反复思索和交流之后灵感的突然闪现,是写作和对话的结晶。只有当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展开超越时空的精神之约,才会有如此的真知灼见。

B、体验作者情感

有教师教学朱自清散文《背影》,在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了“父亲”穿过铁道买橘子的内容后,没有受教参的束缚,提出一个个问题,得出一个个索然无味标准答案,而是引导学生通读全文,找出体现父爱的典型语句,然后以课文第2段“那年冬天,祖母死了……”为例,领路作了一节诗

“父爱,是簌簌落泪时一句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的劝慰

结果全班学生都成了诗人。请看下面的一首:

父爱,是再三的叮嘱

和最终的不放心

父爱,是迂

也是害怕(儿子)夜间着凉的一件紫毛大衣

父爱,是攀越铁道蹒跚的背影

和一个朱红的橘子

父爱,是一封让自己泪光晶莹的书信

和终生品读不完的背影……

有了这样富有创意的表达,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学生已经深刻地理解了作品。诸如此類的写作还可以在很多方面开展,如辨析词语,概括要点,抒写感受等等,学生以写作的方式与文本对话,既锻炼了学生概括性遣词造句的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多元化的解读。

2、与文本人物对话

新课程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情不自禁的进入文本,穿越时空的隧道,与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对话,与他们同欢喜、共悲欢,从而使自己的思想受到震撼,精神得到洗涤,灵魂得到提升。

案例一:

在教完《最后一课》时,韩麦尔先生的爱国情感不仅震撼了小弗郎士,也深深的打动了学生的心弦。笔者因势利导,在结尾部分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最后一课》结束了,它意味着阿尔萨斯人民从此失去了家园,意味韩麦尔先生就要告别他热爱的教育事业,意味着小弗郎士在觉醒的同时也失去了学习法语的机会,此时此刻,你想跟小弗郎士或者韩麦尔先生说些什么?请以《________我想告诉你》为题,写几句话。

学生在短暂的构思之后,写出了很多令人感动的文字。如:

我想告诉你,小弗郎士,我为你的觉醒而感动,只要你不丧失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只要你不忘却一份高贵的民族尊严,只要你不抛弃祖国的文化,只要你不忘却祖国的语言,总有一天,胜利将会属于你们。

我想告诉你,韩麦尔先生,您的赤诚之心深深的感动了我,也教育了我,我就像您的学生小弗郎士一样,幼稚、无知而又贪玩,然而当我和小弗郎士一起上了您的最后一堂课之后,我懂得了学好祖国语言的重要性,从今以后,我一定会好好学习自己的母语,谢谢您,韩麦尔先生。

案例二:

笔者在执教《羚羊木雕》一文,让学生围绕“父母对‘我的批评是否正确”展开辩论,然后转换角色把自己想象是父母或孩子,写一段对对方说的话。以下几位同学的看法颇令人回味:

生①:“礼物不是因为金钱才贵重,而是因为凝结友情才贵重,希望爸爸妈妈能认识这一点,还我一份纯真的友情吧!”

生②:“物品失去可以再买回,但自尊心和友情的损害,这是买不到的,所以做父母的也不能不加思考的一味责怪孩子的不是。”

生③:“孩子,我虽然是大人,是家长,但也不处理任何问题都是妥当的,也许爸爸妈妈在这件事上确实伤害你了,是我们把金钱看得太重,事实上友情才是更可贵的,现在你能原谅我们吗?”……

与作品中的人物对话,学生真正把自己当成了文中的人物,带着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来与与人物对话,其实更是与心灵的对话。

当然,在引导学生以写作促进阅读教学的对话时,教师的示范作用不容忽视,教师的示范,是师生交流的源泉,它可以触动学生的心灵琴弦,引领学生发现文本之美,语文之美,生命之美,从而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在润物细无声中重塑尊严,弘扬人性,提升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钟启泉等)

[2]《语文教学对话论》(王尚文)

猜你喜欢
对话体验文本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浅谈演员“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转化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8:33:48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0:55:34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语文知识(2014年1期)2014-02-28 21:5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