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
摘要:本文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出发,在分析教师职业生涯早期阶段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教师职业生涯早期管理策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传、帮、带”活动、组织境内外培训、推进企业锻炼项目、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关键词:专业发展;职业生涯;职业生涯早期管理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7-0036-02
职业生涯是人一生中的职业历程,分为摸索、确立、维持、退出四个阶段,高校教师职业生涯的早期是职业生涯的确立阶段,是他们适应教师岗位,实现自身快速成长,并逐步走向职业成熟和职业成功的重要阶段。而专业发展作为高校教师群体的重点关注对象以及职业成功标准之一,就有必要从它的视角去研究教师职业生涯早期的管理,实现教师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维度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教师专业可从三个维度理解:(1)教会学生学习,即如何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以及教会学生学习什么。在实践中,教师要经历“学会教学”、“会教”以及“教会学生学习”三个阶段。新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学会教学”,这不仅需要个人自身的努力和摸索,同时也需要来自组织层面的推力。(2)育人,即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新教师应以身作则,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教学,关心爱护学生,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以及学术道德,为学生树立典范。“育人”与“教会学生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带有“育人”性质的“教会学生学习”,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3)服务,即对学生服务,对学校服务,对同伴服务等。“服务”表现在“教会学生学习”和“育人”上,同时会为满足制度等的需要而提供服务,如对口支援计划、校企合作项目开发等。此时的新教师处于接受任务或者辅助的角色。
发展是一个变化的概念。国际上通常用阶段论,如三阶段、四阶段等来阐述这种变化,但不足以揭示本质,于是就有学者提出“主体层次”论,将专业发展分为五个层次,即“前经验主体”、“经验主体”、“认识主体”、“价值主体”和“审美主体”层次。五个层次层层递进,教师职业生涯早期的专业发展处于前经验主体层次。在该层次,教师在“教会学生学习”上处于“学会教学”阶段;在“育人”上关注学生道德发展而不是人的全面发展;在“服务”上处于被动地接受任务或者扮演从旁协助的角色。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维度
很多学者对专业发展的维度进行了研究,比较典型的看法包括以下两种:(1)认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包括教师精神(即专业意识、专业思维活动和一般专业心理状态)、教师知识和教师能力,运用三者的活动过程即是实现专业发展目标的过程。(2)将教师专业发展的维度做了进一步细化,分为外显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态度,内隐的专业情感、专业理念和专业道德,并构建了专业发展结构的冰山模型。内隐层次和外显层次具有和谐共存、相生相长的关系,前者对后者的发展起着决定性和基础性的作用,后者则对前者的构建和完善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本文将以第二种研究为基础,分析教师职业生涯早期阶段的特点,并就此提出一些管理对策和建议。
二、专业发展视角下教师职业生涯早期阶段的特点
(一)新教师的专业能力普遍偏低
新教师一般具备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是由于经验的匮乏及专业教育理念系统性的欠缺,无法将知识进行有效的转化并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传递给学生,加之对高校教学模式的生疏、教学环节把握不足,造成教学得不到学生认可,极大地影响了教学的积极性,那更不用说专业理想(培养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要培养这样的人、成为怎么样的教师)的实现了。
(二)新教师的教学态度严谨认真
新教师怀揣着梦想和信念投身于教育行业,期望能够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形成个人独有的风格,创造出辉煌的业绩,再加上他们富有想法,精力充沛,希望尽快熟悉工作环境,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形成良好的初步印象,因此他们会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严谨细致的作风投身于工作,能够自觉规范自身言行举止,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以及学术道德要求。
(三)新教师的专业情感有待形成
专业情感不仅包含了对教育工作持久的热爱,还包含对科学研究高度的兴趣和热爱之情。尽管新教师抱着一腔热血投身于教育事业,但这种情感并不稳定,需要完善的教育理论知识构建、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专业成就感的满足,以及组织层面的教师培训、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搭建、教师专业发展政策体系的完善等一系列措施来不断加固和深化。
總之,处在职业生涯早期阶段的教师可塑性非常强。组织层面如果能给予一定的引导和干预,既能有效地促进个人的成长发展,也能带动学校发展壮大。
三、专业发展视角下教师职业生涯早期管理策略
(一)循序渐进注重引导,强化“冰山下”的基础
“冰山下”的部分是教师专业发展中最具个人“修为”特征的部分,新教师在这些特征上处于逐渐形成或保持理想化的状态,因此需要一个好的校园文化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打好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
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所谓“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为保障学校教育有章、有序和有效,必须用制度进行规范和引导。制度的建立应充分发扬民主,在师生充分酝酿和讨论的基础上以条文的形式确定,明确哪些该做,哪些不能做,有什么惩罚措施等。比如在制定专技职务评聘办法等实施办法时就应明确:教科研成果弄虚作假者或者师德表现不良者均实行一票否决制,引导教师自觉遵守相应的道德规范,明确只有合乎道德规范的发展才能得到认可。作为新教师应认真学习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政策导向并加以运用,了解政策红线并自觉遵守,实现健康有效的发展。
构建和谐人际环境。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形成专业发展的人际环境。和谐的人际环境需要领导特别是校领导以身作则,更需要各项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这样才能促使领导公平、公正的为下属提供机会,不包庇错误也不吝啬奖励,不打压强者也不低看弱者;同事之间真诚相待、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形成良性竞争机制。在这样的环境下,新教师就能迅速地适应工作环境,心无旁骛地开展工作,不断提升个人“修为”。
营造学习型文化氛围。建立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将教师参加培训、学术交流、经验分享等活动折算成相应的学分,年终按照学分的高低给予相应的奖励或者惩戒,鼓励大家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形成系统性的专业理念,引导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开展培训成果转化优秀案例的表彰、宣传工作,强调学有所用,注重知识的转化;选取校園内外优秀教师的典型事迹进行宣传,通过学习和反思,寻找自身不足,寻得实现专业理想的方法;开通数字化教学资源,搭建电子图书、期刊等知识服务平台,为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源。相信专业知识的不断积累、体系的不断完善必然会推动教师专业情感的不断深化、专业理念的不断升级和专业道德自律能力的不断提升。
(二)多措并举强化培养,提高“冰山上”的素质
“冰山上”的部分是可见和可衡量的,在这些方面新教师没有优势可言,只有组织层面的支持才能促使他们更快的成长。
开展“传、帮、带”活动。“传、帮、带”即是老教师帮助新教师成长。实施中应以系部为单位,以教研室为载体,选取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作为新教师的指导教师,通过随堂听课、交流讨论、反思应用及老教师的现场指导、经验传授等,促使新教师掌握一些好的教学方式方法等,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学会教学。优秀的指导教师所具有的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等也会影响着新教师,促使他们明白只有持之以恒的以端正的态度、良好的道德开展工作才能不断进步。
组织境内外培训。新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专业性还不够,除加强自学外,还需组织层面提供平台,组织他们参加一些境内外的专项培训项目,就专业学科知识、教育理论知识的发展历程、发展趋势、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案例分析等内容进行专项培训,一方面加快知识的积累,加深专业了解,另一方面强化分析反思能力,学会教学。
推进企业锻炼项目。新教师往往缺乏实践经历,为此,学校应鼓励新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通过在企业的实践,了解企业最新的生产工艺和流程,熟悉生产设备的使用、行政公文的撰写、岗位的设置等内容,掌握企业人才需求意向,为教学积累第一手案例资料,既能丰富教学内容,也能提高教学认可度,为实现专业理想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事求是做好生涯管理,实现职业化专业发展
为从根本上实现教师职业生涯早期管理的目标,必须在大力宣扬职业生涯管理重要性的基础上,强化青年教师自我职业生涯管理意识,从自己做起,从职业生涯规划做起。
首先,教师应深入分析自身,明确自身优势不足,以便在工作中扬长避短,加快对工作的适应和把握程度。其次,制定一个期限(一般是3年)内的目标,从教育教学、教科研、自我成长等几个方面进行量化。目标的制定必须从实际出发,不可好高骛远,应遵从发展的规律。第三,组织层面的跟踪管理。学校应定期对规划完成情况进行抽查,督促教师向着目标前行,了解完成目标过程中的困难,以便采取支持措施。最后,全面检查规划完成情况。教师个人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分析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做好下一阶段的规划。组织层面也应在肯定进步的基础上进行反思,以期不断优化后续的管理、支持工作,循环往复地做好职业生涯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朱旭东.论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模型建构[J].教育研究,2014,(06):81-90.
[2]陆道坤,周文静.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维度及结构模型试构[J].高校教育管理,2016,01(01):92-98.
[3]唐习华,李骏,吴三红.加强高校新教师职业生涯早期管理的思考[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2):88-93.
[4]周礼.加强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生涯早期管理的思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12(23):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