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 扬
城市化、社会保障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
——来自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 南 扬
内容摘要:本文采用2002-2012年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31个省市的城市化率、社会保障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化率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倒U关系,社保支出的城乡差异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说明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社保支出还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为了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应当继续推进城镇化并改善城乡社保结构。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社会保障支出城市化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经济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结构性问题也逐渐显现,其中,高于国际警戒线的基尼系数使国家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将政策导向逐渐转向收入分配领域,由于“城乡二元结构”这一特殊国情,城乡收入差距成为收入分配中最为核心的问题。为了从根本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城市化成为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关键途径,同时,国家应当运用政策工具在再分配环节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其中社会保障支出对居民生活水平有最直接的影响,因此,对于现阶段的中国来说,如何利用城市化和财政政策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引起城乡收入差距的根本原因——“城乡二元结构”出发,基于对国家政策的分析,建立了面板数据模型考察城市化率和社会保障支出两个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通过计量经济分析为国家政策提供理论支持,并且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城市化和财政社保支出两个层面提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一)计量模型及数据来源
我国幅员辽阔,省市众多,城乡收入差距、城市化率和社保水平存在明显的地区性差异,因此考虑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
(i=l,2,…31,分别表示31个省市自治区;t=2002,2003…2012,表示年份)
通过整理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国家统计数据库以及各省市自治区地方统计年鉴的数据,得到2002-2012年各省市的面板数据,除去缺失值,共有341个观察值。通过观察各主要变量的变动趋势发现:2002-2012年我国31个省市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增长的趋势,城市化率和社保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也呈不断上升趋势,并且城乡转移性收入的差距不断扩大。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城市化和社保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而且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不符合国家关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方向,因此有必要建立面板数据模型进一步分析。
(二)实证结果及分析
根据表2所列结果可以看出,如果剔除各省人均GDP增长率和物价指数的影响,回归(1)解释变量前的系数表明城市化率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倒u型”关系,即城乡收入差距会随城市化率的提高而有所扩大,我国正处于这一发展阶段,但是从长期来看,在达到峰值后,城乡收入差距会随城市化率的提高而缩小,二者会呈负相关关系,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当前的发展阶段,我国的城镇化依然存在问题:第一,城市化率不是以居住在城市和农村的人数来划分的,否则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加,居住在农村的留守儿童和老人的收入就十分微薄,这在无形中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第二,当前中国的城镇化存在“重速度、轻质量”的问题,有能力的进城务工人员举家大量涌入城市,城市化率随之提高,与此同时,农村只剩下能力欠佳的留守家庭,农村的生产力水平相比于城市进一步下降,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第三,进城务工人员的知识和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在竞争激烈的城市中从事的几乎都是低收入的工作,而随着国家对农业政策的倾斜,进城务工人员的工资收入甚至低于从事农业生产的收入,如果按照户籍制度统计城市化率,大部分进城务工人员的收入就应当计入农村人均收入,随着进城务工人员收入水平的相对下降,看似迅速发展的城镇化却使得城乡收入差距被进一步拉大;第四,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加,城市的经济发展更加迅速,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相比之下农村居民的收入相对下降,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表1 计量模型中所使用变量的统计特性
表2 模型的估计结果及检验
回归(2)的结果表明,城乡转移性收入的差距与城乡收入差距正相关,可以推论社保支出的城乡差异是社保支出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第一,社会保障支出存在结构性问题,国家过于重视城乡“平等”,但考虑到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和社会保障机制的差别,这种“平等”的社会保障支出必然会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第二,城市相比于农村,拥有信息、资源、公共服务等多方面的优势,政府财政支出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程度自然大于农村,必然使得社会保障支出向城市倾斜,因而使得城乡收入差距在原有水平上进一步扩大;第三,大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尚未取得城市户籍,又因居住地不在农村,因而处于社会保障的“灰色地带”,这也使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第四,社会保障的落实有赖于地方政府的配合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健全,农村地区的基层政府机构职能混乱,公共服务体系尚不健全,财政支出对居民生活的改善作用不明显,而与此同时,城市的公共服务体系较为健全,社会保障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更加明显,进一步加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作为毗邻北京的直辖市,天津近几年的经济发展成果显著,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天津的经济水平与北上广相比仍有差距,尚不能列入国际性大都市,因此,以天津作为案例说明,具有一定代表性。
2002-2012年的数据显示,天津的城市化率从58.97%增长到81.6%,社保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从8.71%增长到9.3%,总体呈上升态势,然而,天津的城乡收入差距也从5058.9元增长到15600.87元,增长超过一倍,可以看出,城市化率和社保支出比重与城乡收入差距都呈现扩大趋势,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凸显。
首先,天津市的城市化率在全国位于前列,仅次于北京和上海,可见城市化的发展速度快,但是,正如前文所述,城市化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天津周边农村地区的人口大量进入天津市区,从而使周边农村地区的生产发展困难。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天津市确定了以“宅基地换房”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办法,并在“十二镇五村”开展试点,通过让农民“上楼”,将整合后的土地通过规划,体现其最大价值化,让土地流动起来,使土地资源资本化,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农民收入构成比例变动,人均纯收入相对下降的问题。另外,天津实行滨海新区、环城四区的就地城镇化政策,使得农业生产进一步缩水,导致城镇尚未健全,农村反而更加贫困。同时,天津的城市基础设施有待完善,而且随着市区房价的攀升,进城务工人员难以实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生活水平,反而因为严格的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而被排除在城市之外,在这一过程中,天津的城市化率提高反而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其次,天津的社保支出比重也位于全国前列,却带来收入更加不平等的问题,2002-2012年虽然社保支出比重呈上升趋势,但是天津的城乡人均转移性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反映出天津财政社保支出的城市倾向问题,天津致力于建立示范小城镇,统筹城乡发展,财政社保支出自然有所偏向,然而考虑到城乡在资源、信息等各方面的差异,社保支出比重的总体增长却并未缓解社会保障在城乡间的差异,未能发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与此同时,尚未被划入重点建设区域的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资源更加稀缺,农村居民在再分配环节中的劣势更加明显,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一)研究结论
本文采用2002-2012年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各省份的城市化率、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城市化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倒U型”效应,当前我国正处在曲线的上升阶段,为使我国尽快度过正相关阶段,进入城镇化改善城乡收入差距的阶段,“新型城镇化”势在必行。城乡社保支出的差异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说明我国的政策机制存在弊端,社会保障支出存在结构性问题,这为我国的财政体制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政策建议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制度、政策、机制等各方面采取措施,相互协调,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基于本文的研究对象——城市化率和财政社保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本文提出下列建议:
第一,坚持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从而实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第二,健全农村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使财政社保支出适当向农村地区倾斜,在再分配环节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第三,实行结构性减税,诱导农村产业结构优化,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第四,规范户籍制度,逐步转变“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民也和城里人一样享受到公共产品的优质服务,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第五,促进经济发展,使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为各项政策的协调与实施提供经济基础。
参考资料
1.陈宗胜.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上海三联书店,1991.
2.陈宗胜,周立波等.中国二元经济结构与农村经济增长和发展[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3.陈宗胜.倒U曲线的“阶梯形变异”[J].经济研究,1994,(5).
4.陈斌开,林毅夫.发展战略、城市化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J].中国社会科学,2013,(4).
5.余菊,刘新.城市化、社会保障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经济地理,2014,(3).
6.陆铭,陈钊.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4,(6).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经管法试点班)
责任编辑:陈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