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诗义
(哈尔滨市第四医院心内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6)
急性心肌梗死应用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溶栓治疗对比研究
张诗义
(哈尔滨市第四医院心内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6)
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应用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溶栓治疗效果。方法 针对30例患者,首先进行对照组和观察组的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瑞替普溶栓治疗,两组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间收治。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再通率、4周病死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80.0%,生存率为93.3%,对照组分别为60.0%和73.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替普酶溶栓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药物,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急性心肌梗死;瑞替普酶;尿激酶;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疾病,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起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主要PCI治疗或使用静脉溶栓治疗。本次主要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应用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溶栓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间收治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对象均符合WHO相关标准,拒绝急诊PCI的,排除静脉溶栓禁忌症。采用随机数字化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中年龄均值为(61.4±7.0)岁,年龄区间为42~70岁,其中包括女性8例,男性7例;观察组患者中年龄均值为(62.7±8.0)岁,年龄区间为41~70岁,其中包括女性7例,男性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其中P>0.05。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应用山东阿华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的瑞替普酶(批准文号:S20070023,18mg/支),静脉溶栓,取18 mg融入5~10 mL注射用水,2 min完成注射,半小时重复一次;对照组给予成都通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尿激酶(批准文号:H51021402,50万U/支)静脉溶栓,取出150万U,溶解于100 mL生理盐水中,半小时注射完毕。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服用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皮下注射低分子分子肝素[1]。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血管再通率、4周死亡率与住院不良反应。血管再通评定标准:(1)溶栓两小时内临床症状消失,患者可入睡;(2)ST段下降50%以上;(3)再灌注心率失常;(4)CK峰值前移14 h内。满足任意两点,包含单独满足(3)和(1)[2]。
1.4 统计学方法
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 19.0分析汇总上述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血管再通率、4周生存率及不良反应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对 [n(%)]
冠脉阻塞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基础,临床治疗时主要以快速恢复冠脉血流灌注为主,促进了静脉溶栓治疗的应用,作用机制是激活纤溶酶原并将其转化为纤溶酶,溶解血栓,促进血管再通。而且此种方法的操作要求较低,可应用到基层医院治疗中,目前已经得到了推广和应用。现阶段,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溶栓药物种类越来越多,为了提高救治质量,必须选择合适的药物质量,改善患者预后,并提高患者心功能。
尿激酶为第一代溶栓药物,可迅速将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加大可血栓溶解。但是该药物不具有纤维蛋白选择性,会在全身纤溶系统中发挥作用,出血率较高,直接影响了溶栓效果[3]。
瑞替普酶为第三代溶栓药物,可激活血栓部位的纤溶酶原,有效弥补了尿激酶不具有的纤维蛋白选择性问题。经分析发现,该药物主要具有以下特点:出血率较低,能够与肝脏受体结合;提高了血浆清除速度;操作较简单,半衰期较长;临床应用较安全。相关研究人员进行瑞替普酶效果研究时发现[4],观察组动脉再通率及开通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不良反应较低,有效改善了患者预后,与本次研究结果相符。而且该药物属于第三代溶栓药物,半衰期较长,静脉注射后可持续发挥溶栓作用,提高了血管再通率,而且不需要长期静脉维持,尤其适宜在基层医院中推广应用。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80.%,对照组为60.0%;观察组4周生存率为93.3%,对照组为73.3%;观察组出现1例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2例,两组差异显著,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瑞替普酶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主要药物,血管成功率高,出血率低,而且操作方便,值得在基层医院中大力推广应用。
[1] 胡顺玲.瑞替普酶和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对比[J].中国医药科学,2014,2(03):45-46.
[2] 程往太.瑞替普酶与尿激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9(10):120-121.
[3] 王 平,岳元龙.瑞替普酶及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对比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6,2(04):67-68.
本文编辑:李 豆
R542.2
B
ISSN.2095-6681.2016.35.04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