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妙的月光,灵动的启蒙

2016-07-04 18:03陆环宇
新课程·小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沈老师歌谣凤凰

陆环宇

著名作家孙友田的《月光启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講述的是,每个夏夜,“我”沉醉在母亲动听的歌谣、幽默的童谣、美丽的神话和有趣的谜语中,渐渐进入了梦乡。沈老师的这堂课,用他充满智慧的语言让孩子们感受着语言文字的愉悦,充分感受学习的快乐。

一、顺学而导,关注课堂生成

沈老师在课堂上倡导个体研读,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解读文本,体验情感,获得感悟和思考。课堂上,沈老师让学生研讨歌谣,畅谈体会,学生在彼此的交流中也实现了生生互动,于相互启发、碰撞中生成新资源,扩大个体研读成果。

例如,在教学歌谣“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体悟,层层递进,学生越读越有味道。第一遍读时,学生吐字清楚,声音明亮,语速明快,但在这时学生读得铿锵有力,与文章的情境明显不符,但是沈老师没有马上指出。接着教师带领学生品味当时宁静悠远的意境,体会母亲那芳香的音韵,学生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之后,教师再问:“在这样的情况下,母亲搂着我,还会像刚才一样铿锵有力地读吗?”学生恍然大悟。

二、品味文字,授之以渔

沈老师在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文字时,可谓匠心独运。印象深刻的是沈老师在讲解“启蒙”的意思时,运用了象形字这一独有的特点进行讲解。

同时沈老师对四个“了”字的挖掘和探究,可谓细腻至极:

师:孙友田说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让我们一起去读一读。

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

师:平常写作文的时候,老师经常说这个“了”字病,那到底有没有问题,让我们去掉读一读。

生自读比较。

师:你觉得哪个更美?

“了”背后所蕴含的美妙诗意也在沈老师的层层点播中跃然而出。

三、精心设置问题,衔接自然

我教学这篇课文前就在思考:如何把文字中的爱传递给学生,给学生美的熏陶?因为本文是一篇如诗的课文,通过朗读可以让我们感动,沈老师从初读,到深读,到研读,在读中感悟、品析语言,层次清晰。沈老师不是仅仅为了解疑而解疑,而是把问题融入不同的教学过程,整个教学如行云流水般,问题的解决却不留一点痕迹。同是问题的教学,沈老师精心设置问题,采用了巧妙的处理方法,让人回味。

编辑 王团兰

猜你喜欢
沈老师歌谣凤凰
巧用衬托刻画人物形象
——以写老师为例,让学生写人时有话可说
幸福歌谣
春天的歌谣
把杯子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