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丽
摘 要:近年来,应用型本科逐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和办学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议题。2014年4月,教育部提出了600所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进一步加快了应用型本科建设的步伐。本文根据应用型本科教育基本特征,结合实际案例,重点论述“应用型大学”在教学改革中如何实现“课程设置复合性、教学过程实践性、教师队伍双师化、考试评价多元化”等方面的创新,从而探索“应用型大学”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突破口。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地方本科院校;教学;改革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7-0073-01
近年来,应用型本科逐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和办学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议题。2014年4月份,178所地方高等院校在河南驻马店召开了会议,达成了“驻马店共识”,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战略部署,探讨“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和“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之路”,教育部提出600所地方本科院校要转型。当然,“应用技术大学”实际上就是我们一直所说的“应用型大学”的概念。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已成为我国地方本科院校所普遍追求的办学目标。然而,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仅仅把“应用型大学”当成口号,并未真正认识“应用型大学”的实质和特性,更未在真正意义上付诸实践。建设“应用型大学”既要应对理论上的困惑,又要解决在实践上的难题。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面临应用转型这一时代课题的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需要实现教学改革与创新、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探索“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发展的突破口。
一、应用型大学概述
“应用型大学”这一高校类型的提出,是高等教育管理者与研究者在高校办学实际的基础上,运用思辨研究或理想类型法,在理论上对“应用型大学”的基本特征和具体建设的路径进行归纳与总结。可以说,它是一种典型的类型学研究范式。它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是高等教育转型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地方本科院校、民办本科院校的发展趋势。然而,学界对于“应用型大学”的具体概念还存在争议,总体来说,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应用型大学是学术教育与大众教育、职业教育统一。论者认为应用型大学从实质上来说,属于综合性大学。它是学术教育与大众教育、职业教育的统一;应用型大学是一种对普通本科教育模式的修正。该观点认为“应用型大学”并不是一种新的办学类型,它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发展的产物,它突出强调培养经济社会急需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在培养模式上使其更加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应用型大学一种研究型与高职型的有机融合体。它是以基础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各行各业的专门知识为重点,培养在在实践应用上先于研究型大学、在理论学习上高于职业技术院校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它是一种研究型与高职型的有机融合体。
以上观点各具有一定的正确性,但由此也看出对于应用型大学的认识和理解并未达成完全一致。
二、应用型大学基本特征
尽管,现目前学界对于“应用型大学”的概念,并没有一致的看法,但总体来说,它具有以下几点特性: 第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第二,以培养本科生为主,某些学科可培养专业研究生;第三,以教学为主,同时开展应用性、开发性研究。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决定了应用型大学在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学科专业建设等方面的应用性。具体在教学改革上来说,如何实现教学过程的“应用型”呢,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教学过程、教师队伍、考试评价”等诸多方面。
三、应用型大学教学改革与创新
1.课程设置复合性。应用型大学必须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更好处理好学科与专业建设之间的关系,应把重点放在学科建设对专业建设的支撑上,通过学科带动和促进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要服务于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2.教学过程实践性。“应用型大学”的建设,需要在教学上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和实践教学体系,是构建应用型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3.教师队伍双师化。建设“应用型大学”,设置应用型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离不开“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为此,应用型大学应推行了“引进来、走出去”的双向进修模式,即引进在业界有实战经验的老师来加入教学队伍,同时又鼓励在教学岗位的一线教师走到企业去学习进修。
4.考试评价多元化。在考试评价上,要实行“两个并重”、“两个平衡”、“两个并行”。即“低阶段认知目标”和“高阶段认知目标”两并重、“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平衡,“学术考核”与“行政考核”两并行,真正实现了“应用型大学”考试评价多元化。在考试评价改革中,提高“高阶段认知目标”,降低“低阶段认知目标”。具体来说,每门课程每学期的考试至少有1—2个题目是开放性的,尤其在理工科方面,更多的采用应用方面的题目,让学生思考分析,培养他的思考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考试的改革中,加强了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的平衡,老师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分析,探索适合每个专业特点的评价办法。在考核上,实施两个“考核”,平时考核更多的是学术考核,当然也包括行政考核。
四、结论及展望
综上所述,应用型大学要应做到科学定位,找准位置,明确发展目标;同时更应加强应用型的学科和专业建设,发挥学科优势,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倡导考试评价多元化,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步伐,构建产学研合作教育和實践教学体系,在转型过程中,求特色、谋发展,为国家培养高素质、高技能、高水平的创新型复合人才,从而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海峰,史静寰.高等教育史[R].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胡天佑.建设“应用型大学”的逻辑与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13,(1).
[3]徐英俊.应用型大学的特点及发展路径[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