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静
[摘 要] 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是一门将情感寄托于文字进行传播的学科,斟字酌句是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过程。一本书一篇文章,就像是一个世界,可以尽情感知作者的那份心境,感悟人生真谛的同时,品味文章中那关于人生的美妙阐述。在这个不断品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感知到更多美好的存在。从语文教學内容和教学方式两方面入手,对如何有效地开展审美教育进行了详细论述。
[关 键 词] 语文;审美;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05-0052-01
现实生活中,大家都喜爱美、欣赏美,并不断地创造美。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当中所选大多是文质兼美的课文,且体现了不同的美。教学中若少了美,那么整个教学便显得封闭、枯燥、乏味,长此以往,学生便会产生厌恶情绪,那就更谈不上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了。语文是一门有较强表现力的学科,这种表现力一方面来自于教学内容,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一本书一篇文章,就像是一个世界,我们可以尽情感知作者的那份心境,感悟人生真谛的同时,品味文章中那关于人生的美妙阐述;另一方面来自于教学方式,通过教学方式也同样能够感知“美”的存在。语文是一门将情感寄托于文字进行传播的学科,斟字酌句是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过程,在这个不断品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我们感知到了更多美好的存在。
一、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审美教育
如今社会,各种思想及诱惑的存在对年轻人产生了很大影响,年轻人内心静不下来,比较浮躁。开展审美教育有着一定难度的同时,也很具有迫切性与必要性。开展审美教育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学生内心真正静下来,才能够去品味那种或许从未感知过的美。
语文的教学内容在于斟字酌句,品味语言的运用,感受其中的文字美。具体来讲,教师在教学当中应该注重并善于引导学生对文字进行品析与鉴赏,并从语言美的重要特征入手进行推敲,生动的语言能够为读者营造一种美妙的意境,以生动的文字勾勒出遐想的同时,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有一种“言有尽而意无尽,意有尽而情不尽”的意境,这种意境是独特的、耐人寻味的,感悟这种意境美,让心灵获得旅行。
二、结合教学方式开展审美教育
与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审美教育相比,结合教学方式开展审美教育更为间接,却更加注重过程和细节。具体来讲,可通过以下教学方式来进行:
(一)指导诵读,感知语言美
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对书面形式的文字进行诵读同样重要,是一种语言艺术。注于目、出于口、入于耳、了于心,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感知语言的优美与和谐。诵读教学是一种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它的特点是让学生反复吟诵以理解课文,不强调诵读前对课文的分析理解,有其历史局限性。而当代语文教学则重在对课文的分析,轻视诵读,也欠全面。执教者应引导学生在分析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表情达意的诵读,从而凭借语感进入到“口诵心惟”“品味”的理想境界。与此同时,在诵读过程当中,需要声调美、韵律美,感知汉语言文化的同时融入情感,赋予词、句以形象,对句中的形容词、动词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将其“读活”,并且能够随着文章情节的变化,抓住情感线路,运用高和低、轻和重、快和慢、停顿和转折的语音、语调变化,读出文章的基调与情感韵味的美。
(二)丰富教学实践,以表现力带动审美能力的提升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最终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向学生传递美的基础之上,学生最终能够以更具表现力的语言功力去自我阐述和发扬这种美。所以说,我们在教学当中需要丰富教学实践,以培养学生的表现力来带动审美能力的提升。
具体来讲,首先教师自身需要具备对审美对象的审美价值进行感知、评价的感受力、理解力和创造力,才能愉快地进行语文教学,也才能尝到语文教学的乐趣。再者,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或者是选取典型素材的方式来让学生自主发挥,比如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说,教师在对背景情况进行讲述的基础上,奠定学生内心对该演讲大体认知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热情,以更具情感的方式来演讲,而这种情感的寄托与宣泄也正是语言美的一种重要表现。与此同时,学生通过对背景故事的了解以及对演讲过程的体会,从而加深自身对人人平等观念的认同感。
语文不仅是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人文教育功能和内蕴丰厚的艺术魅力是学生精神生活、情感培养和智力发展的动力。可以说,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审美教育。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需要善于发掘和利用科目教学当中的有效性因素,以更为细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感知语文的美、生活的美,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万斌.语文课应注重审美教育[J].考试(教研版),2008(4):19-20.
[2]覃可霖.论语文诵读教学[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79-84.
[3]李书阁.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语文审美能力[J].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1(3):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