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让表演游戏活起来

2016-07-04 16:09陈丽馨
学园 2016年3期

陈丽馨

【摘 要】孩子喜欢游戏,因为游戏是自由的、愉悦的,是能使人获得满足的。但长期以来,许多教师仅仅把表演游戏作为故事教学的手段,将表演和游戏相互分离,对孩子的表演游戏干预过多。她们一心按照自己的思路拽着孩子开展所谓的“游戏”, 片面地追求演就要像的表演,导致孩子在表演游戏中一点都不轻松、愉快,反而不知所措、无所适从,教师也因无法提高孩子的游戏水平饱受困扰。如何让孩子在故事和游戏中、在想象和创造中度过快乐而多彩的童年成为教师需要总结和反思的问题。

【关键词】自主选材 自制道具 自我欣赏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3-0121-02

一 自主选材

幸福、快乐的童年时光少不了故事与游戏的陪伴。我们常常发现孩子会情不自禁地通过表情、动作、语言将故事里丰富的情节、有趣的内容、不同的角色表演出来,这就是以故事为线索的表演游戏。

生活中,孩子可能随时随地自发地进行表演,他们的表演可能是曾经听过的一段故事,也可能是他们喜爱的某一部动画片,又或是来源于绘本的灵感……可是,当表演游戏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一部分,由教师组织幼儿开展表演游戏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总是《小兔乖乖》《三只蝴蝶》这样传统的故事,我们听到的是孩子们千篇一律的对话,看到的是他们依样画葫芦的表演。这样的表演游戏束缚了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孩子玩的不是自己想玩的游戏,表演成了被动的模仿,游戏成了一件不愉快的事。

那么,表演游戏的脚本该从何而来?如何让孩子在表演游戏中真正享受快乐呢?

1.懂得倾听,善于观察

游戏是孩子的游戏,孩子只有感兴趣才能玩得开心、玩得持久、玩得有劲儿。教师要发现、掌握孩子的兴趣,走进孩子的内心,悉心倾听孩子的声音,通过与孩子交谈,进一步了解孩子喜欢的故事内容,并思考是否能与表演游戏有机整合;教师还应善于观察孩子的行为,捕捉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故事,了解孩子的需要。例如有段时间电影院正在热播动画电影《冰雪奇缘》,班级里几个小女生便经常穿着印有公主图案的裙子来幼儿园,她们会在区域活动时扮演公主,叫男生扮演王子,显然孩子对这个故事很感兴趣,已经激发起了他们表演的欲望。

2.动漫配合,唤醒记忆

观看有趣的动漫作品是激发孩子表演欲望的有效手段。动漫作品画面栩栩如生,不仅有画面,还有角色的动作、声音,更能直观地帮助孩子理解故事的情节、内容,帮助孩子唤醒记忆。如今,利用发达的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故事、动漫结合在一起,孩子听完故事后还可以看动漫,使其加深印象,获得发展。例如丑小鸭的故事,在孩子听过故事后播放故事的动漫作品,能够加深孩子对丑小鸭心情的理解,同时为孩子提供鸭子动作的模仿活动,并为孩子在场景布置、道具准备等方面提供指导。

3.绘制剧本,酝酿表演

表演游戏的故事可来源于文学作品,也可来源于孩子自己的创编。孩子创编脚本的过程也是表演游戏热身或准备的过程。但在创编的最初阶段,孩子的角色意识不强,想法比较零散,那么教师可以提供纸和笔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绘制剧本,孩子绘制出的剧本可以在游戏时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参考,提示孩子故事内容及情节的发展,帮助孩子对故事从不熟悉逐渐走向熟悉,从而更好地扮演自己的角色。例如在最初参与“飞马奇遇记”这个游戏时,孩子们还不习惯自己创编故事,因此有的孩子游戲的目的性差,仍旧停留在嬉闹打闹的阶段。但是孩子绘制了剧本后,在进行游戏时,他们能够根据剧本的提示坚持表演,并且用心诠释所扮演的角色。

二 自制道具

长期以来,教师在为孩子准备游戏材料时通常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潦草地准备,准备的材料不能满足幼儿想象、创造的需要,久而久之,孩子们在游戏中就失去了表演的热情;二是筋疲力尽地准备,教师给孩子提供的许许多多现成的材料都是教师辛辛苦苦做成的,但孩子却并不领情,只是被动地使用,且这些道具功能单一,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

那么,该如何充分发挥道具的价值,让孩子想用、想玩,从而更好地促进表演游戏的开展呢?

1.商量讨论,积累经验

协商、讨论是开展表演游戏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小班的孩子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集中商量;中、大班的孩子在游戏初始阶段,应先自由分好小组,再进行讨论。表演游戏中需要什么材料、道具,不可能经过一次讨论或一次游戏就能确定,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游戏场景的布置、角色所需的道具有可能随之增多或减少,孩子们可以共同商量、听听同伴的建议或是寻求教师的帮助,又或是自己在生活中寻找,这些解决问题的方式为孩子日后的游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收集材料,整理分类

在表演游戏中,孩子往往受制于许多形象性的道具:漂亮的房屋背景、华丽的礼服、逼真的小草和大树……这些看似好用、方便的材料束缚了孩子想象的翅膀;这些单一的道具剥夺了孩子自由创造的权利;这些现成的东西让孩子忘记了思考。其实,绿色的纱巾不仅可以做成披肩、裙子,还能铺在地上变成绿油油的草地;椅子不仅能拿来坐,还可以拼搭成青青草原的羊村;报纸不仅可以揉成纸球在地上踢,还能卷成长长的拐杖……这些都是孩子在游戏时进行的创造。他们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并会从家里收集材料为游戏服务,如茶叶罐、酸奶瓶、纸袋、硬纸板、绳子……只要孩子想好了用途就都可以用上。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孩子们逐渐感知材料的特性,教师可以引导孩子对材料进行分类,让孩子养成收纳的习惯,方便孩子在游戏时更快地选择相应的材料,在游戏结束后更好地整理材料。

3.废物利用,创新思维

自制道具为孩子提供了想象和创造的空间,通过亲手制作道具,孩子会更加投入游戏,玩儿得更开心,表演得更起劲儿。孩子们从家里收集来的许多废旧物品,如塑料袋、纸巾筒、泡沫垫、纸盘……教师可以设置一个自选材料区,当孩子们遇到缺少游戏材料的情况时,就可以从这些废旧物品中挑选形状、材质、颜色合适的材料进行加工,这样有利于他们开启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既实用又美观的道具。如在一次游戏中,班上一个女同学需要一对翅膀,她来到自选材料区左思右想,考虑要用什么材料来代替。她首先选择用报纸画翅膀,然后把松紧带粘在报纸上,刚要把翅膀背在背上,报纸就被扯破了。但她没有放弃,继续寻找材料,另一名女生给她出了个主意,让她用比较厚的硬纸板来制作。在两人的合作下,翅膀做好了,她们心满意足地用上自己做的道具玩起了游戏,在以后的几次游戏中她都选择用自己做的翅膀,并且加以爱护,收玩具时也认真小心。

三 自我欣赏

分享、交流是补充、丰富孩子经验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表演游戏中,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亮点,有的孩子能巧妙使用材料、有的孩子善于布置游戏场地、有的孩子表演得惟妙惟肖……因此,游戏后的分享、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丰富孩子对故事内容、不同角色的认识,提高孩子对游戏的兴趣,促进其健康成长。

1.材料展示,丰富经验

游戏时,有些孩子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材料进行表演,有些孩子则经常产生使用材料的新点子,因此,每次游戏后,教师应把时间留给孩子,让每一组的孩子都充分交流、分享自己在游戏中使用了哪些材料制作道具,他们可以牵着手到自己布置的游戏场地,真实地向对方展示自己的材料,让其他孩子亲手摆弄一番。例如其中一组在游戏时,用地垫拼搭出了一个立体的房子,孩子们可以进入房内游戏,其他孩子在游戏时看到了,感到非常喜欢,便立刻去拿地垫也想拼一个。

2.旁观游戏,模仿学习

孩子渴望自己的表演得到关注,渴望获得教师的鼓励,因此,有观众的表演令孩子们更加起劲儿。教师可以为孩子创设一个展示的平台,满足孩子内心的表演欲望,在台上他们是小明星,获得台下小观众的瞩目,掌声中,孩子的表演会越来越自信、大方。台下的小观众通过观看其他孩子的表演,也会模仿他们的动作、表情、语言,从而丰富了他们布置场景、使用道具的经验,这就一改过去教师采用“现场示范”或“手把手教”的方式,那样孩子只是被动地接受。如今孩子主动学习、灵活参与,用自己的理解与表现玩自己喜欢玩的游戏。

重表演、轻游戏是长期以来表演游戏中存在的问题,教师片面地追求逼真的表演效果,却忽视了让孩子在游戏中获得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游戏应从孩子的兴趣出发,教师应放手让孩子自由、自主地游戏,在孩子游戏的过程中解放孩子的天性,而不是指挥、导演幼儿的表演,只有这样,才能让千篇一律、如出一辙的表演游戏焕发新的活力与生机。

〔责任编辑:林劲、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