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三结合、多模式”地方性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的研究

2016-07-04 07:53孙永林李运书余海忠
学园 2016年3期
关键词:科研院所应用型人才

孙永林 李运书 余海忠

【摘 要】以CDIO教育理念为基础,地方性高校应结合自身办学定位,以市场和行业需求为导向,与企业和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三结合”,以“2+1+1”结合模式、“学科融合+行业需求”及“三位一体”等多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提升应用型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

【关键词】CDIO教育理念 地方性高校 应用型人才 培養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3-0008-03

为应对经济全球化发展对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需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经过四年的研究于2004年共同创立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即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该理念提出了多项标准,包括能力培养、实施指导、实施过程和结果检验,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深受学生和企业的好评。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依赖于高素质的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而地方性高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摇篮,对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现行教育体制下地方性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在步入社会中往往出现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欠缺的状况。基于这样的背景,高校、企业、科研机构“三结合,多模式”共同培养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新模式研究迫在眉睫,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将教育、科研以及企业的生产实践进行有机结合,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教育目标,建立适应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不仅是地方性高校实现服务社会职能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顺应科技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 地方性高校的办学定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教育资源共享。高校应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和层次、类型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地方性高校要立足于区域经济,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在进行专业设置时,要根据地方经济的发展状况灵活设置专业,在掌握学科的专业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使人才培养目标与地区相关产业的职业和岗位需求相适应。然而,地方性高校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在专业设置、教学实践等诸多环节中均存在盲目性,使得培养的人才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能力欠佳,与社会及行业需求脱节。办学定位的盲目性具体体现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地方性高校的本科教育普遍存在以普及学科基础知识为主的现象,占据大量课时,而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直接相关的专业课课时却大大压缩,而且实践类课程往往流于形式,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无法在现实中得到真正落实,大大降低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 “三结合”合作教育

“三结合”即高校与科技企业和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结合,合作教育的动力源于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三方各自发展的需求,需求与利益共存是促成三方合作的根基,在三方优势各异和资源互补的前提下才能建立实质性的合作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因合作关系所带来的竞争优势。对企业而言,技术创新是获得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产品利润的最大化是其追求的最终目标,而目标的实现需依托技术的创新,高校和科研院所是科技创新体系的主体,拥有先进的科研平台和科技创新资源,是科技成果的主要产出单位,成为科技创新中的主力军,但受体制和观念的制约,自身的科研活动和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从而造成了科技创新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企业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是科技向生产力转化的中介,可将高校及科研院所创造的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推动本企业乃至区域经济的发展。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重任,故步自封、盲目效仿的办学模式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只有结合自身办学能力和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与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的方法,建立“三结合”合作办学模式才能多渠道获得自身良性发展的教育资源,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划方面,高校可结合自身的办学定位,面向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及时进行专业调整,以科学性、实用性和服务性为切入点,以计算机基础学科为工具,工程学等应用型专业为支柱,社会学和教育学类专业为辅助,整合专业优势,挖掘专业潜力。科研院所承担着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任务,是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在“三结合”合作创新中,科研院所具有独特的优势,可围绕企业的创新需求,提供科技咨询、成果转化、技术转移、构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对接平台,发挥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

三 “多模式”体系

1.“2+1+1”结合模式

CDIO教育理念的构建是以工科专业为载体培养应用型人才,工科专业的学生可根据本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划利用两年时间修完全部课程,之后,学校根据专业学科特点与相关企业进行沟通,设立专业实习点,由学生根据专业性质和专业特长自主选择到与本专业对口的企业进行一年的专业实习。实习期间,企业对实习生提出一定的要求,如实习生应严格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不得擅自脱岗或离岗,应了解企业产品的大致生产流程及实习岗位的具体要求,实习生在工作过程中应积极思考主动学习,要善于发现新问题且能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在企业员工的协作指导下解决一些技术难题。实习结束后返校,结合实习情况根据就业意向选修与专业技能相关的课程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在此期间,结合实习经历,针对企业的技术需求确定毕业论文的研究课题,进行毕业论文的设计及撰写工作。

2.“学科融合+行业需求”模式

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和重要环节,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高校是否以市场、行业和就业需求为指引,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宗旨培养人才市场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方案中整个课程体系的建构是否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应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从宏观层面确定大致框架,该框架既具备一定的理论高度,又能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和行业需求。因此,高校应对当前行业的发展概况进行深入调研,并结合国内外经济形势对未来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科学预测,更新专业设置,打造品牌专业,发展优势专业。另外,以学生为主体,树立多样化人才培养理念,拓宽培养路径,针对多样化人才需求制定小模块的课程结构,例如针对不同专业、不同行业或不同岗位的具体需要设置课程组合,以培养不同类型与规格的适应中小企业多样化的应用型人才。

3.“三位一体”模式

以社会和行业需求为指引,地方性高校可遵照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制订培养标准,培养专业知识扎实,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较强,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业务素质较高的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在“三位一体”模式中,知识体系包括基础知识(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化学等)、专业知识、与能力素质相关的人文知识(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形势与政策、语言文学、企业管理及营销学等),其中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基石,素质是特征。在“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科学优化课程体系,以夯实基础、提高能力、发展素质为主线,使学生成为知识结构完备、专业技术过硬、能力突出、素质优良的应用型人才。

四 结束语

以CDIO教育理念为基本框架和背景,结合地方性高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及社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探索“三结合,多模式”的合作教育途径,以培養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促进地方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建立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弥补现行地方性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这种培养模式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指导方针,既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地方应用型高校实现为社会和区域经济服务职能的重要途径。“三结合,多模式”培养途径在充分利用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可使企业得到所需人才,学生学到专业技能,学校得到全面发展,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得到转化,是地方高校寻求快速发展的新举措。

参考文献

[1]杜长海、张宝昌、孙德等.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4(19)

[2]季桂起、李永平.德州学院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1(6):22~25

[3]史兰香、张宝华、王娟等.地方院校制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4(6):123~124

[4]胡兴、刘胜贵、皮建辉等.以能力为主的“三位一体”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13(5):85~87

〔责任编辑:庞远燕、汪二款〕

猜你喜欢
科研院所应用型人才
人才云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航天科研院所“双创”路径研究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探索与实践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让知识型员工的心留在科研院所——浅析科研院所中知识型员工的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