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托,别再喊我起床了

2016-07-04 11:01丛非从
祝你幸福·午后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娇惯潜意识任性

丛非从

起床应该是自由的。当我们懒惰、劳累、疲惫的时候,就想任性下。但很多家庭对起床这件事容忍度很低。

曾有人跟我说:她必须7点前起床,没有的话妈妈就会拿针去扎起她来。这是真事,并不是拿针吓唬她。我感觉到一阵毛骨悚然。妈妈的动机很好理解:我用一两次就可以让你学会按时起床,治好了你的懒惰。这种条件反射,就是每当到7点的时候你会被自然吓醒,因为你不醒来就会有迫害。好的作息养成了,副作用也很明显:对人际关系、亲密关系都缺乏基本的信任,妈妈都会伤害我,谁还不会呢?起个床都不自由,做什么还能随意呢?

有的家人可能会好点,7点钟不起就骂一通,或者,不起就不起吧,但早饭是不会给你留的。所以你醒了只能饿到中午,让你长点教训。这时候人的潜意识里就会形成这样的印象:1.我在这个家是不自由的,是被软性胁迫的,起床都被控制。2.这个家是冷漠的,我饿了不会有人给我弄吃的,我靠不得别人,只能靠自己。

有的人不仅得按时早起,还得给忙碌的一家人做早饭。家对他们来说,不是休息,而是负担。

我接待过很多访客,诉说了他们在家里是怎样的不自由:

有个严格的爸爸妈妈或者老公老婆。在家里感觉很拘束,坐着站着基本都是会被说的,怎么做都不对。你应该这样应该那样。卧室要怎么收拾怎么摆放,衣服被子要怎么叠等,都有明文规定。更可怕的应该是暗文规定,即你只有做了才知道哪里错了。这就会直接导致回家后,就得看家人脸色,然后决定要不要看电视,要不要开口说话。一个人连自己的卧室都不能决定,连自己的娱乐都不能决定,那么他会——

强迫,焦虑;生怕做错,小心翼翼,诚惶诚恐,如履薄冰,艰难而无助地活着。

当人在这种高度紧张的察言观色中,是很容易累的。所以就很渴望喘口气,休息下。对不起,这个家是不允许好吃懒做的。换句话说,是不允许累的。

累了不能休息,不能娱乐。对人生就会充满了抑郁,充满了绝望……

这种感觉就像是deadline(死线)来临,你不得不调动全身心的能量去应对。但当每天每件事都是deadline的时候,会怎样呢?

选择死亡。

所以很多抑郁了的人倾向于自杀。在他们的世界里:我活着不能决定自己,但起码我可以在是否活着上有自己的决定。

我在医院的时候见过一个抑郁症的初中生,厌学在家,消极悲观。医生跟她父母说不要这么多要求,她妈妈说:我们对她要求也不高,起码你得把初中读完吧,你说都初三了。是的,这样的要求对父母来讲真的不高。但在孩子的世界里,这已经是要求高负荷的驴子多一根稻草了。

那时候,医生告诉了父母一句话:抑郁和感冒一样,是种病。她都高烧了,你还让她去上学啊。她都想死了,你还让她学习啊。

难过的是:她的家人并不理解。

类似的事情不胜枚举。

很多人的家是不允许自由表达的。有委屈了不能哭,有意见了不能直说,不想说的话必须说,等等。

直接表达或直接拒绝被称为“没有礼貌”,不叫伯伯或舅舅也被称为“没有礼貌”,都是要被惩罚的。所以我们学会了嘴巴并不是自己的,而是他们的。

父母带给我们很多禁忌,家也就成了一个训练场。等我们长大,父母当年训练我们的方式,已经内化到了潜意识,我们已然学会了那么对待自己。不能随意不礼貌,情绪不能随便表达,累了不能休息,说话做事必须得到他人的认可,十分在意别人的评价,必须要忙碌,閑下来就有焦虑感。不敢随便相信别人……

所以我们从来不去温暖自己,不去宽容自己,不去允许自己睡到中午,不去允许自己有半年的时间放假不工作,不能停下来赚钱……

我们的灵魂,无处安放。只能通过忙碌来逃避。

你父母怎么对你,你就会怎么对待恋人和孩子。你成了和他们一样的人。心理学把这个规律叫做“向攻击者认同”,也就是,成为当年伤害你的人。

当你小的时候,他们不允许你哭,不允许你懒惰,不允许你逃避,对你要求高,要求你干净整洁准时上进,你也会这么要求恋人和孩子。每当他们懒惰逃避任性的时候,就会导致你的批评冷落责骂。那么,他们就会感觉到你小时候的感觉:这里没有家的感觉。我虽然和这个人在一起,虽然你是我的父母,但我的体验并不怎么好。

更不幸的是,你依然在渴望一个家,渴望有人能懂你,能安慰你,能看到你的脆弱,能懂你的孤独。当别人不懂的时候,你就很生气很伤心很绝望。

有人会说:我们也这样被对待,不也活得好好的吗?

你觉得好好的,是因为你没有体验过什么才是好好的。

我在北京工作很累,但回到老家就感觉很好。早上不愿意起床,我妈就会叫上两遍,从不超过三遍。是喊我起来吃饭。我不想起,我就会说不起了不吃了,直接表达。然后我妈就会在我的床头放一个凳子,把饭放在凳子上。在我睡意蒙眬中跟我说一句话:饭放在床头了,起来记得吃。我出门忙去了。

我这么大了,回家还是个小孩。不是我舍得让妈妈受苦,是她享受这么做,我也享受这么被对待,轻松、自在、有人牵挂。

我在创业,我问过很多搞心理的同行为什么不出来自己做。他们的答案是:不敢。我很理解,我失败了,我可以滚回家。但是对很多人来说,失败是无处可逃的。

我们看到的目的,是可以给自己一个家。放过自己,允许自己失败,允许自己不优秀,允许自己不规律,允许自己任性。这并不是纵容和娇惯。纵容和娇惯的意思是:你不相信人性具有向上的潜能,不相信自己。你不相信人休息完了可以继续干活。就像你不相信:手机是不能一直充电的,万一它充电久了不工作了怎么办。

猜你喜欢
娇惯潜意识任性
千万别任性
第一眼看到什么动物,测试你潜意识下的心理状态
健康新词典
大地之灯
任性者的搞笑
Modeling some long-term implications of CO2fertilization for global forests and forest industries
留学:中国式娇惯
戴上就任性
对小微制造业政策不能太“娇惯”
有才任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