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如何有效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016-07-04 23:12:06吴晓辉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6年6期
关键词:汉语言中华大学

吴晓辉

[摘 要] 文化在可持续发展中作为驱动力与促成者作用巨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试图通过开放大学营造多终端泛在文化学习情境,教师不断提升学习支持服务能力,把学科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相融合,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创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形式,发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文化教育功能。这将有助于学生修身立业,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 键 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教育功能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6-0072-02

一、开放大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世界各国早已把文化建设纳为国家重要战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和魂魄,是中国民族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大任务。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任,是国家改革和发展的重任,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重要内容,更是关乎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大问题。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国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办好开放大学”作为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开放大学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它必须面向全体社会成员,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集聚、整合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促进内涵发展,提升服务社会能力。尤其它的非学历教育正适应了当前社会成员多样化、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是提升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抓手,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形成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多地开展的社区教育和全民终身学习活动等任务都是由开放大学来承担。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开放大学重点建设学科,专业内容蕴含的中华优秀文学文化遗产,历久弥新,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该专业在传统学历教育和当前不断兴盛的社区教育、老年教育、文化艺术教育、汉语国际教育等各级各类社会教育中都应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大作用。当前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首先就要有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作为传统人文学科,汉语言文学专业一直担当着传承与提升全民族语言与文化素质的重任,坚定不移地强化文化自信。

总之,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开放大学的重要内容和使命。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将促进开放大学的建设与发展,是办好开放大学的重要内容。

二、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一)学历教育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学生缺少学习传统文化的知识素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往往是通过精心锤炼的语言文字来表达深刻的思想和道理。这必然决定学生须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的才能领悟、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对开放教育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调查发现,虽然该专业学生有着强烈的学习需求,但大部分学生文化基础还是相对薄弱,尤其是对以古诗词和文言文为表现形式的传统文化内容感觉吃力,字音读不准,断句不正确,思想内容无法理解,汉语美根本无从体会,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亟待于提高。

教师缺少对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教师个人的文化素养和人格魅力在传统文化的传播过程中作用重大。开放教育的面授课、实时教学课和社会实践课等存在课时有限、学生学习热情不高等情况,教师常常只是功利地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忽略了传统文化对学生思想人格的影响和塑造,未能深入挖掘课程传统文化资源,有效地组织传统文化教学活动。

学校没有创造传统文化的教育氛围。传统文化的传播是一个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过程,它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和良好氛围。由于开放大学以远程教育为主,传统文化教育不占突出地位,因此学校领导多缺乏对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没有给教师和学生营造感受和学习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

(二)非学历教育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一段时期《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汉字英雄》等综艺和知识于一体,文化和娱乐相包容的电视节目脱颖而出。汉语的精美、古典诗词的优雅、古圣先贤的智慧、古老民族的魅力,深深打动了国民。可见,大众喜爱并乐于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是需要有好的载体呈现给民众。

通过走访发现,市民对汉语言文学是有相当的需求的。大体上需求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实践性课程,如应用文写作、言语交际;二是艺术性课程,如诗歌赏析、文学鉴赏。而汉语基础知识、文学理论的学习需求很少。市民学习需求的针对性更强。国家积级引导社区教育资源的建设,如举办首届全国“传统文化进社区”微视频大赛、“中国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论坛”等活动,但目前来看文学类课程数量还是相对较少,选材方向上也多重传统、重经典。各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还没有真正迈开非学历教育的步伐走向广阔社会。

三、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方法

汉语言文学教师要立志成为“文化教师”,提升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支持服务能力,积极营造各种文化情境,如学科文化情境、主题文化情境、节日文化情境、校园文化情境、社团文化情境、社区文化情境、野外文化情境等,创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形式,坚持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相结合,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发挥学科教育功能。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所好的学校,墙壁也会说话。”开放大学可在校园绿化美化和宣传媒介的设计布局等方面融入传统文化的内容,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展示传统文化魅力。如在走廊设置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名人名言展板,或根据经典原文绘制精美图画、手抄报、黑板报对教室进行文化布置,使校园处处沐浴在中华传统文化的书香雅韵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和人文精神育成。

开放大学更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大学,虚拟“校园”文化生活的建设尤为重要。教师充分利用开放教育校园网,建设传统文化网络平台,师生利用网络互动沟通,渗透思想品德修养教育。可开设传统文化板块,如通过设置“传统文化教育”论坛、创建“传统文化社区”等开展各种类型的传统文化活动。

(二)把握教材选编经典

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曾说:“教育本身不过是对成熟的思想文化的一种选编。”一部教育史就是一部思想文化史。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养、价值取向、审美情趣和社风民俗等都蕴含在经典文献中。(1)把握好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教学用书,便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要精选教学用书、学习指导用书推荐给学生。(2)善于发掘利用专业教材,选编用好经典。如选编历代经典《诗经》《论语》、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的佳作名篇,悉心指导学生体会感悟,使学生发现民族文化的基因,如“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如“杨柳依依”的送别文化,如关于爱国、节操等等精神元素,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吸收民族精神的营养。

(三)开发课程建设资源

(1)发挥学校图书馆文化功能。图书馆充实传统文化相关书籍,设立传统文化书籍专属书架或阅览室,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传统文化学习资源。

(2)有选择地将我国非物质性文化遗产纳入课程内容,如开设、中华经典诵读、书法欣赏、民间故事等课程,还可设置中国的农历节气、汉字的故事等主题课程。如能因地制宜,发挥地方文化优势,设置特色课程最好,如开设地域文化课程。课程教学中坚持把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行为模式、德行素养和社风民俗贯穿其中。

(3)建设传统文化资源。教师要多方挖掘互联网传统文化学习资源,如借助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五分钟课程网、长春全民学习网、网易公开课等网站,整合优质的传统文化资源,呈现给学生。同时更要依据学生的需求自建课程资源,当下“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已经指明课程建设的方向。

(四)开展文化实践活动

中华传统文化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设计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追求情感带入、智慧带入、艺术带入、活动带入和生活带入。开展节日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如春节、元宵节开展“网上拜大年”“网上猜谜”活动,清明节纪念先人、缅怀先烈,中秋节、国庆节以团结、团圆为主题开展活动……重视民族传统节日的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开展社团文化教育活动,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组建文化社团。采取小组比赛、个人风采展等形式开展经典诵读比赛、诗文书画比赛、征文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其中,成立诵读小组开展“经典诵读”尤为重要。中华经典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学生通过吟诵经典,体会文化韵味,从而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进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营造社区和野外文化情境,开展生态教育活动。如设计“我乡我土”文化活动,师生结伴游览家乡胜地,了解文化名人,感受风土人情;如在社区实践基地开展“中秋赏月会”,吟咏月亮,感受中国月亮文化。文化综合实践活动会使学生在充满生命活力和张力的学习活动中濡染中华文化,从而获得知识,激活潜能,涵育人格。

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和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质和精髓,并结合时代特征,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先进文化,通过开放大学营造的多终端泛在学习环境,提升自身的学习支持服务能力,在教学中引发学生知识、生活和生命的共鳴,才能真正有效地创造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教育的新形式和新路子。

参考文献:

[1]吴庆军,翟翠娟.新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2(5):111-114.

[2]李斌强.经典素读成就经典人生[N].中国教育报,2012-12-24.

[3]顾健鑫.一大追求,五大带入:“文化语文课”研究[J].文科爱好者,2009(6).

猜你喜欢
汉语言中华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海峡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08
大学求学的遗憾
国家级一流专业 汉语言文学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简介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5:02:00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2:17:28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6:22:44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0:0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