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英
[摘 要] 分析了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的考试模式现状,为了探索和建立一种更能体现素质教育和高职教育特点的新型考试模式,提出了几点可行性的建议。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考试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6-0053-01
随着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在校人数逐年增多,生源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个班级内既有来自普通高考的学生,也有来自单招对口的学生,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参差不一,这给高等数学教学工作来了很大的难度,如果还继续延续过去旧的模式进行教学,将滞后高职教育发展的步伐。
考试作为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教与学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其目的不仅仅是考查教学结果的完成情况,测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及时向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信息,更有效地改进和完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改进现有的考试模式,探索和建立一种更能体现素质教育和高职教育的特点的新型考试模式,是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
一、高职高等数学考试模式现状
(一)考核方式单一
在考核方式上基本上是以笔试为主,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一般是2个小时)以闭卷的形式进行。题型主要是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和应用题。题量大概是25题左右。考试内容基本上都是课本上的重点、难点知识,考试题目是参考课本例题或课后的习题修改得来。相同的考核方式考核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效果并不理想,也不能充分反映学生对该门课程掌握的真实水平。
(二)评定方式唯一
在考试成绩评定上,以平时成绩(40%)加期末考试卷面成绩(60%)作为期末考试的最终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学生课堂出勤情况、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成绩。在高职院校中高等数学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大多数是大班教学,一个班人数50~120人不等,这让课堂出勤率的统计以及课堂提问存在困难,同时,在平时作业里抄袭现象也比较普遍。因此,学生最后的考核成绩基本上还是以期末卷面成绩来决定,这种“一锤定音”的考试模式不能够对学生平时的学习起到督促作用。
(三)教师学生对考试的态度
学生大多认为考试只是一门学科的结束,是拿到学分、奖学金、毕业证和学位的依据。考前抱着“及格万岁”的态度,有些甚至抱着不及格也无所谓的心态。教师为了让学生顺利通过考试,不出现大面积补考,在考试前反复强调考试的重点、难点。学生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考试结束后,如释重负,对数学的思想、基本方法也就都忘得差不多了。这对今后学生在专业课上的学习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没有起到帮助作用。
二、考核方式改革的几点思考
综合上面传统考核方式出现的问题,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对高等数学课程考核方式进行了探索思考,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除了传统的考勤、作业评价、课堂上的提问外,我们还加入了教学实践活动。对班级进行分组,每个学习小组的基本水平相似,布置简单的教学任务让小组共同完成。例如,寻找专业课中与数学相关的知识,一些数学家的小故事,有趣的数学实验,总结每个章节的重点、难点、考试会出现的题型,收集作业中容易出现的错误等等,以面试、宣讲或录制小视频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考核。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潜移默化中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
(二)考试形式多样化
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数学基础较差,接受和消化数学知识的能力比较弱,因此期末一次性的考试不再适合他们。加入期中考试,采取开卷的形式,以考查已学章节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运算为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的同时也巩固已学的知识点,让学生了解考试的模式,为期末考试奠定基础。
期末考试采取闭卷的形式进行,内容方面注重基础知识和能力方面的知识相结合,突出“实用”“应用”等特点。根据不同的专业选择结合实际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题目。试题的类型除了传统的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应用题外,可以同一道题目分基础版和提高版两个不同的版本、不同的分值给学生进行选择性作答,达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考核的目的。
(三)考试评定方式
期末总成绩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平时成绩,包括平时作业、考勤、课堂提问、教学实践活动,占30%;第二部分为期中考试,占30%;第三部分是期末筆试成绩,占40%。
新的模式在实际操作中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首先在给学生分组的时候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尽量安排基础较好的学生搭配基础较弱的学生。在进行教学任务时,为了使学生的作品规范且有质量,教师要先做出示范和引导,同时分组多,任务量大,一个学期建议进行1~2次。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等的考试模式改革应该是一个不断探索实践和改进的过程。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及时调整高等数学的考试形式、考试内容、评定方式,使其能够起到引导作用,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志瑛.高职考试方法要服从高职目标[J].考试周刊,2007(19).
[2]侯秀丽,胡连华.高等数学考试模式的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