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勘单位改革的现状与发展方向探索

2016-07-04 23:05:22桂文莉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勘查单位改革

摘 要:文章回顾了地勘单位成立、变革及近年来的改革发展,研究了改革进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对地勘单位改革前景和發展方向提出建议和展望。

关键词:地勘单位 历史 改革 现状 发展方向

一、改革的背景

1.作为事业单位的历史使命已经基本完成。我国的地质事业起源于辛亥革命之前,当时主要是外国学者到我国进行地质调查,其目的是开采我国的矿产资源和建立军事基地。1912~1916年,国民临时政府在实业部矿务司下设地质科,成立了地质调查所,主要以室内研究为主,其主要成果是在黄汲清等老一代地质专家的指导下编制的《1/300万中国地质图》,实现了中国大陆没有全国地质图的零的突破,但对于矿产资源方面没有更多的涉及。随着中国革命的成功,国内主要任务转向经济建设,需要大量的自然资源,急需对地质状况进行全面详尽的认识。因此,1952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领导和管理全国地质矿产工业的生产和建设,开始了全国性的地质大调查和矿业普查工作,期间发现了石油、煤炭及各类黑色和有色金属等丰富的矿产资源,并建立了诸如大庆油田、大孤山铁矿、金堆城钼矿、霍林河煤矿等一大批矿山企业,极大地支援了新中国经济建设。半个世纪过去了,除青海、西藏等边远区域外,全国的地质资源普查工作已经结束。

2.地勘单位门类庞杂、机构臃肿,改革势在必行。我国地质勘探队伍从成立之初的几百人发展到1994年近100万人,地矿、冶金、有色金属部门均超过30万人;1999年属地化时,人数达到113.13万人,其中地矿系统多达40万人。目前,初步估计人员在200万以上,人员基数大,但结构极不合理:(1)离退休人员比例大,在职和离退休人员比例普遍达到1:1;部分单位甚至更高。(2)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合理,黑龙江地勘单位统计数据表明:地质勘查类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到40%,其他专业人员比例多达50~60%。地质勘查是一门综合学科,涉及地质、物探、化探、测量、水工环、采选业等专业,门类庞杂,业务点多面广,机构臃肿,人员冗余,结构不合理,导致地勘行业效率低下,地勘工作成本增高,严重阻碍地勘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3.地勘市场化局面已经形成。地质勘查的任务无外乎两个,一是对地质情况的认识,几乎不会产生经济效益,属于公益性质;二是寻找地质资源,进而产生经济效益,属于市场行为。目前,第一个任务已经基本完成,第二个任务的市场已经形成。据中国矿权网报道,仅2014年第一季度全国共出让探矿权184宗,同比增长25.2%;出让价款1.7亿元,同比增长23.4%。出让采矿权255宗,同比增长58.4%;出让价款4.8亿元,同比下降39.5%。连续多年的全球性矿业大会在中国举行,使得地质矿权交易进一步活跃,地质成果市场化、风险勘查市场化的格局已经形成,有力地推动了地质行业优胜劣汰,地勘产业活力迸发。

二、地勘改革现状

目前,地勘单位改革进展参差不齐。(1)部分地勘单位主体业务已经完全市场化,比如内蒙古自治区地勘单位自2005年就开始进行以“事企分离、转变机制、实施企业化管理”为目标的整体性改革,2008年实现经营收入比2004年翻了3倍,利润翻了6.5倍。作为国土资源部全国地勘行业改革试点单位,华东有色地勘局对全局资产进行重组、整合,组建了拥有数十家境内外矿业开发、地质勘查、工程建设、科技研发企业的华东有色投资控股有限公司,2012共募集资金20.5亿元,使企业化载体规模迅速扩大,有效推动了资源、资产、资本的深度融合。(2) 部分单位才初步涉足市场,这是中西部大部分地勘单位的现状。例如:安徽、河南、贵州、陕西等地方地勘单位在矿权交易、工程勘探、房地产等市场化行业已经涉足,但大部分业务仍局限于传统业务,大部分资金来源依然是事业费。(3)西藏、青海等边远地区地勘单位,受到周边经济环境和人才匮乏等因素影响,仍实行事业化管理。

三、改革方向

1.地质工作细化。以前的地质工作方向单一,主要集中在对地质构造的认知和对矿产资源的勘查,在水文地质、海洋地质、工程地质、民生地质等方面涉及不足,而这些方面还有很大的市场和前景可挖。比如在水文地质方面,政府为能在缺水地区以及水质不达标地区找到优质水源投资巨大。甘肃工程地质勘察院近年来抓住机会,先后完成酒泉钢铁公司地下水资源勘察、张掖市城市供水水源勘察、甘肃省城市供水后备水源等项目,获利颇丰。此外,浙江地勘局积极拓展海洋地质,2013年12月,与舟山市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实施浙江省海洋地质调查与勘探项目建设工程,整体规划总投资达5亿元;华东冶金地质勘查局充分利用全局地质技术资源,以地理信息技术服务为切入点,积极融入地方经济建设,开展农业地质、城市地质、地质灾害治理、环境地质工程、土地整治等工作,拓宽服务领域,向行业的上下游延伸,形成规模经营。由此可以看出,通过不断的细化地质工作、拓宽地质工作市场,一定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地质工作延伸 。地质工作延伸主要体现在以地质工作为主,不断向与地质工作相关的下游方向或辅助方向发展,例如可以大力拓展矿业开发、工程勘探、工程测绘等方面工作。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20年前在地质勘探的基础上进行矿业开发,如今建成矿山十余座,矿业收入占到全局收入70%以上;新疆地矿局三大队勘查和开发的智博铁矿,截止2011年年底累计开采铁矿647万吨,实现税后利润1.45亿元,安排就业800余人。地质工作的延伸扩大了地勘单位的业务范围,提高了地勘单位企业化以后的抗风险能力。

3.地质工作走出去。海外地质工作,尤其是技术落后的非洲、南美洲等地区,地质盲点和空白区域多,地质勘查程度底,找矿潜力大,很容易发现价值较高的矿产资源,也是国家政策扶持、有效保障经济发展动力之一。海外技术落后的地质市场前期的地质勘查投入少、产出高,是国际风投和金融行业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因此,积极走出去是近年来许多地勘单位切实有效的发展方向。由原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地质勘查总局发起成立的中矿资源勘探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开拓国际地勘市场,仅2014年就承接了十余个大型海外地质勘查技术服务项目,海外勘查业务年收入超3亿元,经营业绩十分显著。

4.地质工作转行。在围绕地质工作发展的同时,地勘单位也在多个领域和行业探索,成功的走上了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为地质单位的升级和转型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出路。(1)房地产业。许多地勘单位积极参与建筑行业发展,在为自己职工建筑集资房的同时,积累了经验,走入地产业,并取得收益。华北地勘局2015-2016年开发建设的三个小区,都已完成交接,其中宝境檀香二期获得天津市“市级安全文明工地”,成功挤进房地产业。(2)珠宝、奇石、黄金深加工等业务。广东地勘局开展珠宝检定和奇石交易,西北地勘局进行黄金深加工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3)兴办教育。成都地勘局、内蒙古地勘局等利用地利和人才优势,兴办机关幼儿园,积极探索行业转型和发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四、结语

1.地勘单位的历史使命已经终结,市场化孕育已经完成,适时适应和迎接市场化是现有地勘单位的时代选择。

2.地勘单位资金积累少、底子薄,发展需要政策扶持,更需要思想统一,互相学习和借鉴有助于地勘单位更快发展。

3.专业化和多元化并进的思维有助于地勘单位在市场化的大潮中找准自己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6.

[2]谷早.矿产勘查实践与资源经济战略[G].//矿产地质 勘查论文集.北京:国土资源部,2003,42-46.

[3]赵腊平.地勘单位改革路径的选择 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

作者简介:桂文莉(1964—),女,高级政工师,主要从事经济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勘查单位改革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宁波通讯(2021年14期)2021-09-29 07:33:46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在地热资源勘查中的应用
河北地质(2020年1期)2020-09-16 07:19:06
填单位 要推敲
改革之路
金桥(2019年10期)2019-08-13 07:15:20
看错单位
幽默大师(2019年6期)2019-06-06 08:41:36
协办单位
改革备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