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静 罗荣富
[摘 要] 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明了新时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路径。
[关 键 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6-0018-02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中来。大学生肩负着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思想状况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中国梦”的实现。而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我国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以来,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合格人才。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及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社会思潮涌入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考验,党中央提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完成新时期国家和社会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首先我们应该准确把握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理论基础和专业素养不足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但大多时候没有起到关键的引导作用。一方面,思政课教师由于教学任务重、大班上课等原因对学生思想状况了解不到位,做不到因材施教。部分思政课教师不积极研究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对思政课失去兴趣,不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另一方面,高校辅导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起着直接、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大多数辅导员没有经过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面的学习,在思想理论素质方面达不到社会和教育部的育人要求,且辅导员平时忙于一些事务性工作,也没有时间好好学习和钻研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因此不能很好地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所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
(二)大学生对思政课程缺乏兴趣
1.思政课内容虽然更新比较及时,但没能很好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加上有些思政课教师政治敏锐性不强,只关注教材,不关心时事政治,就会使学生认为思政课和国家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关联不大。
2.一部分思政课教师教学方法没有创新,喜欢照本宣科、课件和教案不进行及时更新、上课缺乏激情等使思政课教学流于形式。这样的教学内容无法走进大学生的内心深处,很难得到大学生的认可。
3.思政课对学生产生的是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像一些专业课程,学了之后便能实际运用,正因如此,大多数学生认为思政课空洞乏味,没有现实感,对自己实际用处不大,导致对思政课学习的兴趣不高。
(三)学生思想受多元化的价值观冲突较大
当前各种文化思潮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西方所推崇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正好符合了当前大学生的心理,这使得很多大学生对西方文化产生了盲目崇拜。同时,对我国的主流文化产生了抵触和排斥心理。因此,进行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明辨是非、区分荣辱,树立正确的“三观”,是思想政治教育需紧迫解决的问题,也是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发展的保障。
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用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来引导大学生价值观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动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地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全体社会公民为之奋斗的目标。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肩负着实现“中国梦”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一层面为当代大学生指明了肩负的历史责任及今后奋斗的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提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目标的设定,引导他们切实践行核心价值观,使自身得到健康、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个人层面提出的要求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大学生应当具备的道德品质所进行的要求,要求大学生将这些品质内化于心和外化为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索
(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队伍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承担着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养成教育工作,要加强自身队伍建设。(1)要加强自身队伍的严格选拔、培训和培养,鼓励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及理论功底。(2)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打破平均主义,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常态机制。(3)充分调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荣誉感和责任心,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融入平时的教育工作中。(4)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作用。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关注时事政治,学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我的行为准则,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准及人格魅力,以此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对高校思想政治课提出要求:“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形势,把握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增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肩负的历史使命,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因此,为应对新形势,思政课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都应该有所革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融入思政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真正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1)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思想政治课教师需着重从个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阐述,理论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爱国精神、人生价值、道德观念和法律基础等方面的教育,明确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要求。(2)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中,要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思想和旗帜地位,帮助大学生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从而为大学生理解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理论基础,并引导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讨论和分析。(3)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中,要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者和依靠者等内容进行梳理,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相关内容,自觉将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起来。
(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教
学中
习近平同志指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因此,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的实际行动,必须加强社会实践,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升华理论,进而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和价值目标。例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周边条件开展实践教学,如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加深学生对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理解,激发他们为党的教育事业不懈奋斗的豪情壮志;实地调研家乡变化,体现社会主义新风尚,感受社会的和谐、富强等。
(四)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校园环境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因素。建设和谐、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1)加強校风、学风和教风建设,营造奋发向上、团结文明的校园文化环境;(2)利用校园广播、校报、橱窗、晚会等载体,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积极进取、诚实守信的校园文化氛围;(3)积极运用网络、微信、微博、QQ、电子邮件、BBS等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4)加强制度建设。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各相关部门相互协作、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做好核心价值观制度层面的保障。
参考文献:
刘奇,郭冬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研究[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