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琴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十分明显,同时也促进了我国教育行业的发展。信息化技术在教育课堂中的应用,大有逐渐代替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势。就目来看,信息化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只有积极采取相应的完善措施,才能更好地促进信息化课堂的发展。
一、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1.能够培养创新人才
通常来说,传统的教学都具有一定模式,学习新内容、复习之前所学、课堂巩固、作业练习等。在这种模式下所开展的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还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走上创新人才之路。
2.能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师生关系比较紧张,不利于学生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应用,能够营造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还能保证教学质量。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相关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并且通过相关的观察,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堂性质描述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积极进行科学课堂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科学课堂的性质,主要体现在:
1.教师积极组织教学实验
所谓的科学课堂,指的是教师在不断的教学过程中,根据相关的教学内容制定良好的实验课程,并且在实验中教师应该积极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2.科学课堂注重的是学生学习过程
科学课堂不仅是学生通过一些简单的记忆方式,对知识进行消化吸收,而是要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只有学生自己亲身经历过,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对于课堂教学情境设计要用心,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课堂优化的措施
随着我国教育力度的不断加大,相关的教学设施也在不断完善中,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利用,一定会促进我们的课堂效率的提高。主要采取的措施有:
1.积极进行教学观念的改进
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教师应该积极地把相关的信息技术应用在课堂,不仅能够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多样性,还能提高教学质量。另外,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分清主次,信息技术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方式,课堂才是教学的主体,因此,应该积极利用和发挥课堂的主体性作用。
2.组织讨论交流,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
随着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不断应用,对于教师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了许多,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之间应该积极地进行沟通交流,促进相关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例如:在小学三年级《植物》教学中,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可以做些PPT将一些植物的根、茎、叶、果实等通过多媒体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积极拓展思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度,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3.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果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一种灌溉式的,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因此,不能够很好地利用知识,因此,在信息技术的不断应用中,应该避免灌溉式的教学。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让学生能够获取更多知识,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小学进行《动物》教学的过程中,上课前,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放映一些动物的短片,这样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在短片播放完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这样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多传递一些课外知识,有效拓宽学生知识面。
4.教师应该制定良好的评价机制
在实际的教学中,进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能督促学生进行学习,还能够帮助教师查缺补漏,积极改进教学方式,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应该具有客观性、全面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评价效果,促使学生以及教师发现自己的不足,便于不断完善自己。
四、总结
综上所述,积极加强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效率以及教学质量,还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对在实际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敢于正视,用心解决和处理,才能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南昌市三店小学 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