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海军
有效教学理论告诉我们:要展开课堂交互活动,让学生间的想法有实质性的碰撞和争鸣,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然达成“共鸣”,实现知识建构。在音乐教学中,常规上我们不习惯把事情交给学生做,怕“乱”,我们常把学生花费在探索上的时间看成“浪费”,所以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做,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以及可贵的探索精神、创造意识。分组实践是一种较好的课堂组织形式。在分组活动中,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相互教学去获取知识,心理学研究表明这两种获取知识技能的途径形成记忆的效果达百分之九十左右,所以我们不必担心学生在分组活动中会出差错,会“乱”。尽管开始时学生还可能把握不好,但只要我们坚信,分组活动本身就具有积极意义这一点,通过多次的实践总会出现“奇迹”。以下所述是笔者近三十年来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对于分组自主教学模式的探究与感悟。
一、分组活动,促学生的语言智能发展
智能多元理论告诉我们,讲故事、出点子是学生的语言智能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分组活动中,学生总喜欢把对音乐的理解通过朗诵故事、诗歌或歌唱的形式表达出来。如学生学会了《希望与你同行》一歌后,歌中那依依惜别、互勉互励的情感所深深地打动了他们,当老师布置学生分组演节目,开一个告别音乐会时,学生就开始分组活动。在分组汇报时,好多同学都在节目中用了故事或诗歌,有的小组还即兴编了台词,有的小组朗诵了李白的《赠汪沦》,还有的自编了故事。如,有一组的节目主持同学在肖邦的《离别》乐曲声中说道:六年的同窗生活使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如今我们即将毕业,将各自踏上新的征程,让我们永远铭记母校的一切,共道一声珍重,共歌一曲《送别》,希望永远与你同行……这是多么精彩的语言啊,如果不给学生这一平台,谁能发现学生如此的潜能呢?另外学生在小组排练时总免不了要为小组出谋策划,这也是语言智能发展的极好途径。
二、分组活动,促学生的视觉、空间想象智能发展
用鲜艳的色彩和美丽的图画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是学生最喜欢的形式,不同的色彩表达了不同的音乐情绪,不同的图案展现了各种各样的音乐形象。久而久之,学生的空间想象以及色彩判断、运用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学会《小孔雀告诉你》一课后,学生在分组活动中,好多组都用了图画的形式来表现对歌曲的理解,这也许与小朋友对小孔雀的喜欢分不开吧?小朋友们用稚嫩的笔法展现了一幅幅千姿百态、色彩艳丽的孔雀图,还颇有点傣家风情呢!同学们在介绍自己的作品时说道“小孔雀最漂亮了,所以我用了很多种颜色来画”“小孔雀开屏时有各种各样的样子,我最喜欢了”“小孔雀的头最好看,脖子很美”……小朋友的视角总是与众不同、丰富多彩。
三、分组活动,促学生的内省智能发展
能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或相互评价,被列为国外优秀教师所具备的素质之一。学生在分组汇报后,我会请同学们相互点评或自我点评,通过学生的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鉴赏水平,另一方面学生帮助别人指出不足,为以后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打下基础。学生在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过程中,促进了内省智能的发展。
如:在《希望与你同行》一课中,小组汇报演出结束后,有同学点评道:第一小组的主持很好,听了让我感动,好像真要离别了,音乐也好,催人泪下……。还有同学评价:第三组的演唱情感不够真切,打击乐加得太吵了,竖笛的吹奏蛮好……
你看,在不经意间是不是又诞生了几位音乐评论家了?
四、分组活动,促学生的肢体运动智能
智能多元理论指出体育运动、律运、舞蹈是促进学生肢体运动技能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分组活动时,好多同学都喜欢用舞蹈的肢体语言来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在课的开始部分,我也经常设置一个律动环节让学生自己律动或模仿律动,学生通过舞蹈或律动促进了肢体运动技能的发展。在上《小孔雀告诉你》一课时,好多小组都自编了孔雀舞,优美的舞姿、柔软的三道湾展现一只活泼、可爱的小孔雀。通过舞蹈学生较好地表达了歌曲的内涵,促进了舞蹈技能。
五、分组活动,促学生的交际智能发展
分组活动的特点是学生必须通过与同学们交往形成合力,共同完成任务,达成目标。组长在分配任务时,他首先要清楚地了解每个组员的特长,在分工时要取得组员的谅解和认同,这些都离不开同学们的相互交往。在练习过程中,有的同学要获得帮助也离不开交往,随时会变更策略,这对学生交际智能的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小组活动是学生创造能力的苗圃,因为小组活动是永无止境的探索,学生在探索中获取知识技能,形成创造意识,逐步确立“创造的人生观”,这是极有意义的。另外,小组间的交流也是小组互访式的交往,因此小组活动是同学间、小组间相互交往的活动,学生在交往中离不开思维,他们为了获得成功,必将萌生出创造的意念,这将会对我们的音乐教育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为音乐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震泽实验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