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文超
(河北省地矿局第十一地质大队,河北 邢台 054000)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变及发展趋势研究
任文超
(河北省地矿局第十一地质大队,河北 邢台 054000)
[摘 要]20世纪60年代以来,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先后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本文回顾了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变化,并结合当代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变化的特点,阐述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发展历程;趋势
企业战略管理于20世纪60年代才被作为一种理论来研究。从此之后,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实现了迅速发展,各种新的观点和学派相继出现,并广泛应用到企业管理实践中。按时间顺序,本文对企业战略管理理论进行整理,探讨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
1.120世纪60、70年代的战略管理理论
战略管理由巴纳德于1938年在《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中首次提到,由此战略管理的研究得以发端。1962年,钱德勒出版了《战略与结构:工业企业史的考证》一书,提出“结构追随战略”,并阐述环境—战略—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最终形成了两个学派:“设计学派”“计划学派”。
设计学派和及计划学派分别以哈佛大学的安德鲁斯教授和安索夫为代表。前者将将战略分为公司实力、个人价值观和渴望、市场机会、社会责任4个要素;而后者将战略分为产品与市场范围、协同效应、增长向量和竞争优势4个要素。设计学派认为公司应该对自己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形成具有特色的能力,从而获得竞争优势;计划学派认为公司应该组织如何实现企业目标和使命。设计学派强调战略制定是一个企业高管负责的、有计划、周密的设计,简单但非正规的过程;而计划学派认为战略是一个由企业高管全程负责计划的、有控制、有意识的正规计划过程。由此可见,设计学派和计划计划学派有同有异,但都同为企业战略制定、实施提供理论支持。
1.220世纪80年代的战略管理理论
20世纪80年代,哈佛大学的迈克尔·波特提出了竞争定位理论,此理论成为当时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焦点。波特认为企业战略的核心是获得竞争优势,竞争战略的选择面临两个问题:产业选择问题和竞争地位问题。竞争战略基于选择有吸引力的、高潜在利润的产业这两点进行选择,之后,在已选定的产业中确定找准自己的优势竞争地位。竞争定位理论将企业战略分析的重点由企业转向行业,强调外部环境的重要性,为战略的选择过程提供了行业吸引力矩阵、价值链分析等极为有用的分析工具。
定位学派的新颖之处在于将竞争优势作为中心,将战略制定、实施有机结合起来。这和计划学派、设计学派是有区别的,计划学派、设计学派将战略制定、实施分离开来,是分开的两个过程。虽然定位学派为战略管理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但是对企业内部分析的关注度不够。这为之后90年代的能力学派的出现及发展提供了机会。
1.3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战略管理理论
1990年,普利哈拉德和哈默发表了《企业的核心能力》,掀起了关于核心能力的研究,形成了“核心能力学派”。他们认为“长期而言,起决定作用的是造就和增强企业的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是在企业管理组织中不断积累得到的学识,特别是对不同生产技能的协调以及对各种流派学识的有机结合”,这是企业的所有能力当中最核心、最根本的部分,具有外辐射性,对新能力的产生及能力的发挥具有促进作用。核心能力学说认为企业中的资源、知识和能力并不是所有的都能形成良好的竞争优势,只有稀少、异质、不可模仿、难以替代的标准,才成为核心能力。普利哈拉德和哈默理论强调对于保持竞争优势并获取超额利润来说,企业内部条件起着决定性作用,其战略目标在于识别和开发难以模仿的核心能力。
1.4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战略管理理论
在《竞争的衰亡》一书中,美国学者穆尔于1996年提出生态系统理论。穆尔从生物学的生态系统均衡演化的层面来描述市场中的企业活动,将商业活动分为开拓、拓展、领导和更新4个阶段。穆尔认为商业生态系统是包含了生产者、竞争者、提供商、风险承担者的组织以及个人的联合体,这些结构之间相互作用,而促进商业活动内部的共同进化。穆尔认为应从微观经济和财务的创新角度制动战略,设计战略来代替以狭隘行业为基础的战略。
1998年,布朗与艾森哈特合作出版了《边缘竞争》一书。布朗与艾森哈特认为未来公司经营环境具有高速变化性和不可预测性。战略最重要体现在对变革进行管理,包括3个方面:对变革做出反应、对变革做出预测、领导变革。领导变革的意思就是要走在变革的前面,更有甚者是变更竞争游戏规则。企业应该不断对管理进行变革来构建和调整竞争优势,以取得良好的竞争优势。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虽然边缘竞争战略是不可控、不确定的,但却一种最有效的战略。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新观点出现。动态统筹的战略管理理念,强调对企业的资源、能力和竞争能力进行动态统筹,以形成竞争优势;基于系统概念和系统方法论的新进展,对企业战略研究方法论进行了集成和创新;行业竞争结构的网络模型分析模型,用网络形式分析竞争结构,在动态和联系的基础上分析竞争情况;引入人工智能,用计算机化网络系统和人机交互方式实现动态战略决策过程,以应对新战略挑战,在战略决策过程中融合复杂性理论、博弈论等理论。
2.1企业战略管理呈现动态化趋势
随着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的传播速度加快,市场瞬息万变,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急剧增加,像过去一样对长期进行预测已经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想取得更好的竞争优势、盈利更多,必须更努力地研究适应全球经济变化的战略管理理论以及企业组织、人事、治理结构、生产流程等环节的动态变化。
2.2战略制定需要全员的参与
传统战略管理理论中,由企业高层管理者制定战略,首先依次确定企业的总体战略、职能层和业务层的战略,然后负责战略的实施。然而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传统战略模式将会失效,因为面对动态变化的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再优秀的管理者也会受认知和信息的约束,而制定出滞后的战略方案。现在的战略制定需要全员参与,特别是能最早感受到环境变化、最快捕捉到市场机会的一线员工。因此,目前形成了一种模式,高层管理者重新设计组织结构和再造业务流程,提供畅通的信息通道,实现全员参与战略制定和方案实施过程。
2.3多种研究方法的有效融合
企业应广泛借鉴战略理论的研究方法,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形成具有自己企业特色的体系,这些方法包括产业组织经济学方法、博弈论方法、企业经济学方法、系统论方法等。面对不确定性日益增强的竞争环境,要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要提出应对各种状态的具有博弈色彩的对策和规则,寻求方法上的突破:将其他相关学科理论知识有机的结合,用博弈分析各种状态。
主要参考文献
[1]白松松,梁亚粉.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嬗变与新趋势[J].经管空间,2012(1).
[2]黄炜,李雷兵.战略管理理论的动态发展历程与趋势分析[J].经济论坛,2006(4).
[3]陈宏志.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变迁与发展趋势[J].求索,2005(8).
[4]杨林.西方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变及其新发展[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3(3).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2.059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2-0091-02
[收稿日期]2016-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