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三组”队伍,促进学科研析

2016-07-04 14:24王海平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6年20期
关键词:备课组教研组学科

王海平

当今教育已进入现代化、信息化时代,课堂教学模式和师生关系已发生很大变化,这就要求有专业素养的教师,要运用专业方法开展学科研究,从而确保学校的学科质量。精湛的课堂组织、科学的教学策略,需要教师在实践砺练中积淀,需要专业引领、环境熏陶和吸纳群体智慧及经验。但是教师个体受学习、工作环境和经历的制约,不论是对教育教学内涵的理解,还是对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把握都有很大局限性,个体经验和智慧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教育现象,面对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面对多元发展的社会需求,需要多个教学研究共同体相互学习,通过交流互动将教师个人难题转化为公共难题,借助集体智慧解决教育教学困境。因此,抓好“三组”队伍,增加团队合作,促进学科研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途径。

什么是三组队伍建设?三组指的是“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段)”,三组是学校最基层、最基础、最重要的教师团队,只有抓好这三组队伍,才能落实学校现代化管理,开展现代化教育教学,提高学科质量。

教研组是学校以学科为单位开展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的重要组织形式,也是学校实施教学管理、落实教学工作的重要组织机构。

备课组是学校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活动组织形式。其基本功能是组织教师开展教材教法、教学设计、学生作业练习、学业检测评价的研究,重点是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所以称为备课组。

年级组是学校同一年级不同学科教师组成的教学管理组织形式。一般由同年级各班主任和该年级的任课教师组成,其任务和工作内容比较广泛,涉及学生德、智、体、美、劳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研究该年级各班的思想情况、各学生成绩统计与管理、各科任教师的任课与辅导安排等,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那么如何抓好“三组”队伍,促进学科研析呢?

一、构建研析理念

教师要提高专业素养,就要构建现代教育理念。学科研析,理念先行。三组队伍建设是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更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新世纪学习型人才的需要。

1.构建专业理念

专业是一种有理论依据,有科学研究可以验证的行业,并且能从理论分析与科学验证中积累知识来促进这个行业的活动。它具备核心特质:具备一套专业知识,具备一种专业自主权,具备一个服务理想。教师专业理念就是教师职业的知识基础、教师职业的专业自主权、教师职业的专业服务理想。三组队伍建设需要专业团队的理念。

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规律,即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如果一种职业是人人可以担任的,则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教师如果没有社会地位,教师的职业不被社会尊重,那么这个社会的教育大厦就会倒塌,这个社会也就不会进步。教师有了专业定位,才能充分激发潜能,从而达到提升教育水准的目的。三组队伍是教学专业团队,无论时间长久,人员变动,组织系统是固定的。因此需要不断学习,不断磨合。加强三组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不仅适应学校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而且能发挥团队作用,代表着学校教育发展的方向。

2.构建团队理念

团队理念,就是指一群有着共同目标的人走在一起,组合成一个队伍,为了共同的梦想,各组成员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个人利益服从于集体利益,不管组员做什么事都考虑到团队的利益,也就是说,每个成员心中都有一个信念:“我不只是一个人,我们是一个集体。”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团队精神的形成并不要求团队成员牺牲自我,相反,挥洒个性、表现特长保证了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目标,而明确的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则产生了真正的内心动力。团队精神是组织文化的一部分,良好的管理可以通过合适的组织形态将每个人安排至合适的岗位,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

三组队伍建设要符合团队理念。团队互助通过开放的团队学习与反思,促使团队成为学习型的团队。通过团队互助,使教师真正感受到学校是教师成长发展的乐园。

3.构建活动理念

三组队伍建设需要通过活动为载体,促进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在各个团队中,不同教师由于性格、能力、教育水平和实践经验等方面的差异,其现有的发展水平不同,并且社会发展也需要不同层次、具有不同专长的教师。因此,在三组队伍建设中,发展模式也需要多元化。教师在活动中各取所需,如新手级教师可以在随堂的磨课中起步,在导师的带领下顿悟,在活动的参与中启蒙,在广泛的学习中定位;骨干级教师在公开教学中锤炼自己,在独立研究中充实自己,在开放交流中成熟自己;专家级教师在课程开发中提升研究水平,在任务驱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通过各自活动,在活动中提高教师的教育实践能力、教育研究能力和教育反思能力,进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二、完善研析制度

1.制定研析制度

开展学科研析,制度建设是关键。以规章制度的形式,对三组队伍建设提出具体要求。如目标的制定、教师的培养、活动的组织、管理的评价等,让各团队的专业发展在学校科学的制度管理下分阶段、有序地推进。

建立日常管理制度。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主讲人、定专题;四有:有主题、有课例、有预热材料、有反思小结;四到位:组织形式到位、述评剖析到位、反思研讨到位、诊断总结到位。

建立学习反思制度。保证教师要有一定理论和业务学习内容和时间。新授课结束后写教学后记,每周有教学反思,每学期写一篇反思总结。要保证常态研析活动,如每周一次的教研组、备课组会议(两组可以间周一次),每月一次的年级段会议。

建立展示交流制度。在教研活动中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和学习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分析现状、提出建议。教师的自我反思、学习小结、培训纪录等均记载在教师成长手册中。通过研析,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日程管理中反思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在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层面展示交流,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组织分类归纳,形成小课题进行研究。这样研究目标明确,关注教育教学的实践研究,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教师外出学习后建立汇报机制,一人外出、多人受益。组织骨干教师成果展示,青年教师教学汇报及教学大比武。实行骨干教师培养校内外青年教师的师徒结对制度。

2.实施责任主体

学科质量是学校的重心工作,要确定学科研析的责任主体。确立由教学校长负责的教学管理处(教务处),下设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年级组长。

教研组长负责教研组,其基本功能主要有三个:一是协助学校教务处进行教学管理。如组织教师制订和执行本学科的教学计划,依据教学常规对教师日常教学工作进行督促检查、考核评价,对本学科教学质量进行调研与监控等。二是组织本学科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主要是以加强课程建设、创新教学方式、培育学科特色为目标,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三是教师培养。通过学科组开展理论学习、专题研讨、教学反思、个别指导等活动,不断提高本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有计划地培养青年教师、骨干教师。

备课组长负责备课组,由于同一备课组的教师使用相同的教材,承担相同的教学任务,具有更多共同的需要、感受和话语,因此能够更好地交流合作,资源共享,能够更好地把握教材,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益。

年级组长负责年级组,年级组是学校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执行学校管理决策,规划和组织实施年级教育、教学、教研活动及教师培养等多重任务。强化年级管理职能,把管理重心下移到年级,把年级组建成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实体,是夯实管理基础,简化管理层次,减少管理幅度,增强工作向心力、凝聚力,形成教育合力的有效途径。年级组是学校实现全员育人、全面管理的重要举措。它能适应教师劳动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集体性的特点,有利于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它能适应教育的周期性特点,有利于统筹安排有关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它能适应系统目标的特点,有利于学校总体管理目标的实现。加强了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相互沟通与协调,便于充分发挥教师合力的作用。

3.明晰主题内容

依据学生成长规律来纠正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依据教师发展规律开展专业化思考与实践,依据教育教学规律打造现代学校,丰富学校内涵。研究可包括国家地方教育教学政策、学科内容、教育教学规律、学生情况。

(1)教研组侧重研究教师教研和发展,研究教师的成长规律。

落实教学常规。教研组要组织全体成员认真梳理本学科在备课、上课、作业、检测、评价等方面有哪些具体规范要求,形成本学校特有的学科规范制度。包括教师、学生的教学行为规范,要定期对梳理出来的规范要求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进行解读、实践、反思。

研究课堂教学。一是组织成员深入研究各种课型的基本模式(包括概念课、复习课、实验课、活动课、试卷评讲课等),通过各种课型的研究来指导和提高成员的课堂教学能力。二是要对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进行研究,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三是要组织成员研究如何评课,如何说课,如何鉴别一堂有效的课,并如何评价检测课堂教学效率(包括如何命题)。

相关培训工作。教研组要定期对成员进行教育理念,新课程理念的学习与培训,突出案例培训。另外要组织成员进行如何撰写案例、课堂实录、教学反思、教学论文,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相关培训。

组织对外交流。一个教研组不是封闭的研究组织,而是开放型的研究组织,一方面定期邀请相关学科专家或有经验的教师来组指导、交流,扩大视野,增加教学信息。另一方面,要积极外出交流学习。包括认真推磨出本组成员参加各级各类的展示、评比等活动,与相关学校建立学科协作研究体。

整合教学资源。一方面收集学科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资料(包括典型的案例集,配套练习集,学科教育文化类书籍),另一方面要整理出本校学科的教学资料(包括有主题性的课堂录像,开发的校本化的课程,富有学校自己特点的课堂设计方案,特别是每个备课组所积累的系统的拓展性的练习资料)。

(2)备课组侧重研究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各学科教学都有自己学科的规律,首先要研究课标,明白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将教材整合,开发校本课程。研究教学手段,研究教师都是为了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组织教材分析。备课组要组织成员对教材进行深入解读、分析,要从单元结构分析,到每课时的分析,并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

统一检测练习。在每课时分析时,针对本年级学生配备怎样的课堂练习,配备怎样的课后练习,要进行认真组合、筛选,由一人执笔,并不断积累。这样一方面便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另一方面也便于本学科教学资料的积累。

进行质量分析。备课组要统一进度,对每单元要进行统一的质量监控,分析比较。同时,强调阅卷及时、分析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及时。

培养青年教师。备课组要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让青年教师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在备课组中进行师徒结对活动比较有效,当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主动跳出向其他组优秀教师学习。

(3)年级组侧重研究学生的教育和发展。

研究学生和学法,面对千差万别的不同学生,面对变化多端的临城形势,要认真分析学生情况,响应总校提出的深化队伍建设,优化课程结构和课堂教学模式,着力提升学校公共生活的质量内涵,加快推进现代学校建设。可联系社区、家长,形成合力,研究学生存在的问题,解决如何提高学为中心的问题。如研究临界生,年级组可以发挥很大作用。

三、丰富研析途径

各组要浓厚教研氛围,开展有效的研讨活动,使教师扎实教学基本功,转变教学方式方法,适应新课程新理念。

1.专题研究,举办教学研讨

专题研究可以主题研讨、听课评课交流,也可以是各年级不同层次学生的典型问题及破解策略研究等,课堂专题可以是教师的展示课,青年教师汇报课、不同课型(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习题课等)的研讨课,对某一问题的探究研讨课,同一内容用不同教学方法的同课异构等。

专题研讨通过论坛讲座、专题会议,让教师们在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中达成新的共识,在实践与摸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开展“请进来”“走出去”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专家来校讲座,组织教师培训、外出参观学习,到各地名校取经。

开展专题讲座学习,传递信息,传播经验,了解研究动态、学科发展的前沿。教师经常切磋交流,及时对教学实践中的新发现、新感悟加以归纳梳理,将实践中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自觉地融入各组实施的学科研析中。

2.案例分析,组织交流合作

建立各组网站,丰富教学资源,通过构建框架、收集整理、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发挥个人特长,形成集体力量,积累和形成了与课程建设配套的系列多媒体教学资源,在校园网络上共享,定期整理和收集优秀教学设计、教学论文、集体备课教案、说课资料、教学反思、作业设计、参考资料、课件、试题等。提升教研品位,同时关注学科的特色,要重视实验与媒体在学科中的有效整合。

各组整理分类各种典型案例,将好的经验成果及时宣传推广。

3.问题剖析,开设教研沙龙

三组要及时总结,提炼教师的课后反思、教学日志、教学心得,诊断本学科、本年段存在的教学问题,组织成员进行跟踪、分析研究,特别是对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要进行求实的研究,寻找对策(如进行有效练习与讲评,课堂教学的备课、上课、课后补偿,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学困生),并将实施工作具体落实到每学期或每学年。

每学期、每学年重点寻找几个问题,对梳理出来的问题归类,形成课题。用问题带动教育科研,营造浓厚的教研气氛。

因此,为提高学科质量,必须发挥三组力量,促进学科研析。通过研析,学习人文知识,增加精神底蕴;学习学科知识,增加文化内涵;学习人际交往,提升沟通能力。总之,理念认同是前提,健全机制是保障,团队协作是关键。

(作者单位:浙江省舟山市南海实验初中)

猜你喜欢
备课组教研组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备课组长的定位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超学科”来啦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
关于备课组建设的思考
新课程下,关于学习型备课组建设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