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应回归学生主体

2016-07-04 08:49施文武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6年20期
关键词:科学课试管结论

施文武

在八年级上册的一堂科学课中,为了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方法区分溶液和浊液,我要求学生在水中加入不易溶解的物质,边实验边着重观察浊液的不均匀性和不稳定性。

学生的实验非常成功。但凭我职业的敏感性,隐约觉得学生当中隐藏着一种潜在的、不信服的、还需再创造实验的冲动与意识,我马上回到学生当中了解。果然,学生对实验的结论存在疑问:“既然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有影响,那么,对浊液加热不就可以让它继续溶解变为溶液吗?”作为教师,我知道对静置后的浊液中的沉淀物加热,试管极易破裂,同时,这也不是课标的要求。但面对学生那急切的实践求知心理,我只叮嘱要注意安全,就同意了。在实验过程中有好几组试管破裂了,学生感到很害怕,有一种失败的感觉……

在我的安慰下,学生放下心,经过讨论后,改进方法,重新做实验:(1)用玻璃棒搅拌加热;(2)将水加热后再加物质;(3)不直接对沉淀物加热,而对上部的水加热。从而避免了试管的破裂,学生一片欢呼,最后学生有了自己的结论。

如果我将问题和结论直接告诉学生,根本无须去做实验,以免去对实验器材的破损与实验安全的担心,但这两种方式产生的效果大不一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得出的结论,其意义更为真实和深远。试管的确破裂了,但学生学习过程的价值远大于试管的价值,同时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反思:

第一,突破传统教学的格局,运用新理念实施课堂教学。如果在本课中,我们教师站在一个至高无上的位置上,或只是反复强调器材破损后该怎么赔偿,学生就得不到自主学习的安全心理环境。如果死死地扣住教材,不是教材要求的绝不突破……这些都将埋没学生再创造的意识,达不到有效的教学。

第二,一堂好的科学课应做到回归学生主体,同时也应注重教学程序的灵活性。将科学课归结为一种模式,极易抹杀学生再创造能力。因为教无定法,因此科学课应体现教学由模式化走向个性化。

第三,一堂好的科学课应体现学生主体,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和双手,让学生多方位地参与学习,课堂教学的立足点是学生而不应是“物化”的知识。

第四,在科学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的独创性和多样性。教师不是将自己的思维方式与问题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而是启发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结论,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和观点,允许学生自由讨论和争鸣,有意识地表扬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形成发展学生多向思维和求异思维的氛围。

愿我们的课堂能始终回归学生主体!愿我们的学生能在开放、富有挑战性的课堂中主动学习知识,培养各种能力!

(作者单位: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白泉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科学课试管结论
由一个简单结论联想到的数论题
上一堂动森科学课
无土栽培在试管苗移栽中的应用探讨
试管难题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科学课教学反思
科学课不利因素的实验改进
惊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