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沧浪墓

2016-07-02 06:12潘明礼
当代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黎平沧浪坟墓

潘明礼

1先生,我又来看您了。今天是清明节,我带了一杯浊酒,来到您的坟前。记得上一次,怀着对您深深的景仰,为了找到您的坟墓,我一直在苦苦寻觅。为了能在您的坟前祭奠一杯浊酒,寄托我对您的哀思,我是煞费苦心啊,先生。我先问了文物部门的前辈,后循着您的坟墓所在的大致方向,在一片棚户区如藤蔓般的巷道中,逢人便打听,可绝大多数人都不得而知。最后还是一位也是读书人的老人家,把我带到了您的坟墓所在的地方。可是,这哪是坟啊!初到您的坟前,实在让人心酸,先生。自20世纪80年代起,进城务工的人们逐渐在您的墓旁建房栖身,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居民区。您坐南朝北的坟墓,如今已是面目全非,墓碑已不知去向,残存的碑盖已被拆下,砌在一条小路的外侧作了行路的保坎。您的坟墓在小路的内侧,现在只看到几块圈墓的围石了。这几块围石左右和上面全被一些乱石包围着,并砌成一堵水泥砖墙的墙脚,墙内是一户人家。墓前小路外坎是一块菜地,菜地旁有个小水塘,塘里蓄满了从住户里流出来的污水。两根呈八棱火炬型石柱的华表,也丢在坟墓前不远的地方。华表上阴刻的“陆沧浪先生华表”,“康熙岁次己卯仲秋吉旦”和“云甫敬立”的字样清晰可见。小路内侧的坟墓旁立有一块石碑,上面横刻着“陆沧浪墓”四个大字,大字上方刻有“黎平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方刻有“黎平县人民政府1990年9月18日公布”的字样。若不是两根华表和此碑所示,真不知此处就是您的坟墓,先生。我为我的无知和迟迟的到来,表示我的歉意。我在这座小县城里生活了半辈子,居然不知道您的坟墓就在自己的身边,作为一个读书人,这实在不该,先生。2多年以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书上认识了您,先生。您的画名,您的诗魂,让我深深折服,您鄙视、讽刺奸佞的浩然正气,让当时年轻的我热血沸腾!翻开乾隆十七年版《开泰县志》,上面赫然写着:“陆洙,字沧浪,高邮州兴化人,磊落不羁。正德中以诗闻于上,待诏金马门,晋工部侍郎。诗讽逆宦刘谨。谨怒中伤之,流五开卫黄团驿。陶情诗词,浩然长吟于五溪十洞间。卒,葬于五开卫城北。”“五开”就是黎平的前身。查阅史料,我才知道:您自幼聪明过人,勤奋好学,多才多艺,您的诗、画,在当时名噪一时,终成明正德年间江淮一带的传奇人物。先生,因为您是一个有良知的人,所以您恃才傲物,不畏权势,磊落不羁的性格,注定了您逃脱不了一个封建文人仕途上的不幸与悲哀。当时,宦官刘瑾之流只知道一味地取悦年幼的皇上,整天带着正德皇帝放鹰斗狗,为所欲为。您痛恨宦官刘瑾专权,也看不惯巴结讨好刘瑾的那些朝廷大员们。就在那年秋季的一天,宫廷举办群臣宴会,朝中诸臣觥筹交错,或逗小皇帝开心,或恭维宦官刘瑾英明。唯独您,先生,您几杯酒下肚,便把多年来对刘瑾的不满发泄出来:大臣宴罢出龙窝,杨柳春风满玉珂。正是太平无事日,醒醒人少醉人多。您的诗揭露了刘瑾等昏官们终日花天酒地、醉生梦死、不关心民间疾苦的时弊,表达了您忧国忧民的思想。您的“醒醒人少醉人多”一出,让大臣们面面相觑,刘瑾的脸色陡变:难道满朝文武都浑浑噩噩,只有你陆洙清澈明亮?难道满朝文武皆醉意朦胧,只有你陆洙清醒?老子早就看你不顺眼,居然还在满朝文武面前吟诗讥讽我,就别怪我刘某对你不客气了。然后,刘瑾以莫须有的罪名加之于您,敲折了您的门牙,流放边疆。于是,明朝正德三年冬天,您一个位居尚书之下的正三品侍郎,被贬谪流徒充军到五开卫(即现今黎平)。于是,您背上简单的行囊,走出京城,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不知是福是祸的征程。于是,您循着屈原和王昌龄当年走过的道路,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历经多少磨难和艰辛,走了近两年时间,才到达黎平。您是一介书生,本来身体就单薄,加上长途跋涉的劳顿和病痛的折磨,您这时已经瘦得皮包骨头,弱不禁风。因此,当时五开卫的长官只好让您开馆授徒,课童为生。于是,您把自己满肚子的学问和铮铮傲骨传授给了黎平的子弟,所以才有了后来何腾蛟的浩然正气与梅友月的德泽乡梓。在黎平,您对遭到的身心迫害泰然处之,一边以课童为生,一边寄情山水以自慰,“常吟于五溪十洞间”。您漫步于城南的南泉山古道,吟出的《南山草堂》,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跃然纸上:南山芳树草堂遮,中有将军遗少家。石上题诗收柿叶,瓮头酿酒摘松花。龙眠古洞千峰暝,鹿过深林一径斜。他日挂冠高卧处,衡门深处足烟霞。您的《冬夜》抒发自己欲为国效力而无法实现理想的无可奈何的心情:南山石烂夜漫漫,月转空林不忍看。远戍天涯衣未授,独吟霜下影俱寒。良弓有鸟伊谁挂,长铗无鱼只自弹。烧尽画屏金菡萏,白云如许宿檐端。黎平大幸。先生,是您的不幸遭遇造就了黎平的幸事。您就像一道文明的曙光,照亮了黎平这方蛮荒之地,使黎平人学到了中原的文明。从此奠定了黎平明清时期文人辈出,英才荟萃的基础。先生,您也是有幸的,您挣脱了官场中权利争夺的桎梏,可以在黎平这片尚未开化的土地上,自由挥洒,传道授业。您堪称黎平汉文化教育的一代先贤,因此深受黎平父老乡亲的尊崇与爱戴!因为您是继黎平先贤顾谅先生之后,又一位在黎平传播汉文化的大儒啊,先生!3后来,到了明嘉靖年间,您还是撒手而去了,先生。虽然黎平的父老乡亲舍不得您,但也无回天之力。黎平的父老乡亲把您安葬在城关北郊一个叫潭仓的地方。可怜您因为得罪权贵而被流徙僻远的黎平,死后都无法魂归故里。好在淳朴的黎平父老乡亲懂得感恩,他们把您当神一样地崇拜和供奉着。遥想当年,每到清明前后,黎平的文人学子都要到您的墓前,举行盛大的祭奠仪式,凭吊先生的英灵,追念先生对黎平教育事业的恩德。您的气节,您的风范,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黎平学子。在您去世后不久,时任黎平府司理的广西临桂人张凤鸣写的《祭沧浪文》,表达了人们对您的怀念和无奈:谅居夷兮不陋,奈白骨兮无归。望故乡而魂往,念先垅而心伤。您的学生顾立志在《陆沧浪先生》诗中感叹道:遗祀桐乡感戍边,生前讲学死神仙。诗坛已失蛮烟地,乱笔曾邀世阴贤。我辈程门钦立雪,故乡淮海怅无船。象山子弟谁私淑,俎豆先生又百年。郡人张贞为了纪念您,写下了《吊陆沧浪诗》:嫉贤自古属貂璫,宴罢诗成谪夜郎。自问臣心清似水,才名终不愧沧浪。他们的诗文都表达了对先生您的深深景仰和怀念。您和顾谅先生开创了黎平汉文化教育的先河,黎平的父老没有忘记你们开教之师恩。乾隆十二年,黎平知府徐立御及开泰知县李犹龙捐资,于黎平城泮池(今黎平城关荷花塘)创办文星楼义学,题匾曰:“君子堂”。楼下设“三贤祠”,供奉为黎平汉文化教育做出重大贡献的您和顾谅先生,以及在唐代创建龙标书院(明朝为五开卫下辖之龙里所)的王昌龄先生,以示对你们三人的崇敬,也让莘莘学子缅怀励志。可是,遗憾的是,在“嘉庆十六年,秋八月,泮池旁民舍失火,三贤祠俱烬。”4随着历史的推移,您也被人们渐渐淡忘了,先生。再到后来,没有了对您的祭奠仪式,也没几个人记得您了。人们都忙着闹革命,忙着抓经济,根本没工夫想起您来。以致现在的年轻一辈,根本不认识您,更不知道黎平的汉文化教育,居然是您和顾谅先生开创的先河!先生,您为黎平的汉文化教育和推广,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您培养出的学子,以及在您的精神感召下继起的后辈,如何腾蛟、梅友月等,别说在黎平这块弹丸之地,就是在整个中华民族之林中,也声名显赫,尽人皆知啊!可是,现在大多数的黎平人忘了您,先生。以致您的坟茔被民居所侵占,变得面目全非而无法辨认了,即便有如我辈之流,想要来祭拜您,都不知道将祭品放于何处,冥钱化于何方。作为黎平人的我辈,真是有愧于您啊,先生。您在世为黎平汉文化教育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后不能魂归故里,还得不到一个安静的墓所,悲哉,先生!5先生,我今天来给您焚香化纸了。虽然我不相信你能收到纸钱,但我还是按照古老的风俗习惯,把纸钱点上火,烧掉!我宁愿您能收到,宁愿相信您在天国里生活得很好!这是我唯一能为您做的了,先生。白烟袅袅中,灰色几近透明的纸灰在风中杂乱地飞舞着,好像一只只蝴蝶,随风飘散。我盯着那游动的物体出神,有几片落在了您的墓圈石旁。暮色渐冷,时空变迁,清明的云霭在思念中弥漫。沉静的思绪抑住了轻尘也涤荡了心灵。四月的春风送来四百多年墨香的回忆,也留下远古的诗意与气韵。在朦胧中我似乎看到,您就像一位沉默的老人在寂然中冷冷看我,深邃的目光穿过四百年尘埃从灵魂深处射出,直抵我的心魄。您在靡雨中默默地行走,只听见哀怨的低吟,喑哑地吟诵着凄美的诗句。我静静地听着,缓缓地闭上眼睛,气息渐渐平缓,只觉得万物已不复存在,惟有清明的春潮在涌动的云波中悄然而至,微熏的清香在空气中浸透了青草的气息,也灌满了我的心脾。

猜你喜欢
黎平沧浪坟墓
沧浪之水
骚体诗
丁酉端午前重读《渔父》吊屈原
安福寺
祭奠
岁末感怀
白色的坟墓
内蒙古政协原副主席赵黎平获死刑
情妇反水引发街头杀戮,公安厅长的“联保阵营”崩溃了
赵黎平警察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