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安
2015年盛夏,我和永祥兄等一行四人来到西安古城出游的时候,正值大暑。大暑是夏天中最热的时节。7月底,西安已是39℃高温。历史上,西安算不上最热的地方,但它却是中国建都最多的古城。无论是十三朝还是十四朝,它都是其他城市所不可比拟的。尤其是1000多年前的大唐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遗憾的是,大唐王朝灭亡后,那个历史上曾经有过的真正大国,如同一江春水东流,再也没有回来。可是今天,走在西安城里,梦回大唐的气息和活力如同大暑升高的热浪,一浪连着一浪。大唐不夜城、大唐芙蓉园、大明宫遗址,这些大手笔的场景,仿佛使西安又回到了1000多年前的大唐和唐人时代。
复原的大明宫
唐人这个称呼不知始于何时,是唐代还是宋代?但自唐代开始,外国人就常常称中国人为唐人。宋代,唐人已成为中国人的代称。到了近代,由于大唐的影响,欧美有些国家的人还称中国人为唐人,当然中国人自不必说。上世纪20年代,梁实秋等留学生到美国求学,在夏安的一个小饭馆吃饭时,一位广东的老华侨曾经用笔和他交谈:“唐人自何处来?”答曰:“自中国来。”又问曰:“来此何为?”又答曰:“来此读书。”这次笔谈使那位老华侨非常高兴,当即免了他们的餐费,并从抽屉里拿出一把雪茄,送给他们每人一支。后来事隔数十年,梁实秋仍然不能忘记那位与他作简短笔谈的广东老华侨,并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就是《唐人自何处来》。
唐人的历史该从李唐王朝和长安(今西安)说起。当隋末农民起义摧毁隋朝统治的时候,李渊、李世民父子乘势从太原起兵,攻取了首都长安,旋即建立了李唐王朝。李唐王朝建立后,统治者总结了隋朝由于隋炀帝政治上的腐败和残暴导致灭亡的教训。尤其是唐太宗李世民对统治者与人民的关系有比较清醒的头脑,他曾经把统治者与老百姓的关系比作舟与水的关系,给统治者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了巩固李唐王朝的统治地位,使自己这条“舟”不被人民的洪水吞没,李世民采取了一些比较开明宽松的政策,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法,兴修水利,扩大农田等。这些政策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缓和了阶级矛盾。随着农业的发展,手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也相继发达起来,兴起了繁华的商业都市。据历史记载,在李唐王朝时期,首都长安的唐人就有百万之多,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这个大都市容纳了不同肤色、服饰和风俗的人群,既有那些多才多艺的胡人,又有形形色色的外国人。在那里,来自近东和中东等国家的商人比比皆是。如果把这些形形色色的胡人和外国人加在一起,那么,长安的人口就拥有二百万左右,所谓大唐,由此形成。由于唐太宗的励精图治,唐代出现了100多年的繁荣时期。而后到了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李唐王朝国势的强大和经济文化的繁荣达到了鼎盛,享誉世界。杜甫的史诗《忆昔》记录了这种繁荣景象: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皆丰实。
最能体现大唐繁华景象的便是大明宫。公元634年,唐太宗李世民为了太上皇李渊修建了一座夏宫。这座夏宫开始名叫永安宫,后改名为大明宫。大明宫分含元殿、宣政殿和紫宸殿三大殿。可是大明宫刚开始兴建,李渊就溘然长逝,工程一度中断。公元663年,唐高宗将大明宫扩建,使大明宫不再只是一座离宫别殿,而是把它作为大唐帝国的政治中心,成为大唐帝国最为显赫壮丽的建筑群。可惜由于战火的毁灭,这座当时世界上最宏伟的宫殿建筑群,早已被夷为平地,从此冷落了1000多年。1000多年后,西安人忽然梦回大唐,想起了这座曾经代表大唐的废墟,把它建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供游人参观。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平面呈梯形,面积约3.2平方公里。宫墙周长约7.6公里,四面共有11座门,殿、台、楼、亭用微缩景观展示。2014年,在卡塔尔多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大明宫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明宫遗址很大,比北京故宫大四五倍,半天走不过来。虽然有游览车在那里提供服务,但里面的几段唐代宫墙,游览车却无法到达。为了体验一下那些宫墙,我们选择行走。宫墙不高,用手抚摸它,厚实而坚硬,仿佛触摸到了1000多年的历史。离开宫墙时,我又独自在宫墙周边徘徊,忽然发现小孩玩耍的彩色纸飞机坠落在宫墙底下,折翅难飞。历史上的大明宫毁灭了,它就像那架坠落的彩色纸飞机,看起来非常美丽,却再也飞不起来。
从大明宫遗址出来时,我在遗址公园里捡了一片落叶,却不知何名。回去的路上,顺便问了一个开出租车的西安师傅,得知它叫桐叶。于是,不由想起唐朝诗人陈羽的一句唐诗:“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大唐和大明宫,不也如同这折枝飘落的桐叶吗?它早已回不到原来的地方了,但西安人还想回到大唐,回到大明宫。为了重现大明宫的全景,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在遗址博物馆复原了大明宫,用现代科技再现大明宫的繁华图景。身临此境,想起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汤因比的预言。这位20世纪最伟大的历史学家在展望21世纪时曾经预言,中国文明将照亮21世纪,将为未来世界提供无尽的文化宝藏和思想资源。倘若有一天,当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大明宫重新焕发它美丽图景的时候,那西安的天空又将是唐朝的天空,或许比唐朝的天空更加灿烂辉煌!
此长安已非彼长安
上世纪30年代,鲁迅在致日本友人山本初枝信中说:五六年前,我为写关于唐朝的小说,去过长安。到那里一看,想不到连天空都不像唐朝的天空,费尽心机用幻想描绘出的计划完全被打破了,至今一个字也没有写出。原来鲁迅很早就有一个长篇小说《杨贵妃》的写作计划,小说的主人公便是杨贵妃。虽然《杨贵妃》没有写成,但唐朝的天空这个说法却流传下来,成为现代文学史的一段逸事。
“唐朝的天空”究竟是个怎样的天空?鲁迅没有说,史书上也没有专门的记载。这或许是鲁迅内心的一种感觉。从唐朝至今,天空还是那个天空,可人事已非,物是人非。所谓“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虽然鲁迅当年已经找不到了大唐天空那种感觉了。可是西安人却一直都在寻找“唐朝的天空”和唐朝的精神气质。为了“唐朝的天空”,他们开发了曲江新区,重建了大唐芙蓉园。
大唐芙蓉园坐落于曲江新区,这里曾经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家园林。曲江是因水波曲折而得名。它起自秦汉,盛于隋唐。自唐玄宗开始,每年的正月晦日、三月上巳与九月重阳为三大节日,百官和士民同游曲江亭。曲江诗会,曲江游宴,使曲江成为文人墨客和平民百姓游玩的公共园林。曲江的各种活动君臣唱和,百姓参与,热闹非凡。“三春车马客,一代繁华地”。“三月三日气象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写的就是这个地方和场景。唐玄宗是个玩主,为了尽兴,他还对曲江进行了大规模扩建,使曲江的盛况空前绝后。在皇家禁苑芙蓉园内,玄宗修建了紫云楼、彩霞亭、临水亭、水殿、山楼、蓬莱山、凉堂等建筑,并建了从大明宫途经兴庆宫直达芙蓉园的夹城,长7960米,宽50米,经过唐玄宗的扩建,芙蓉园内宫殿连绵,楼亭起伏,曲江的园林建筑达到最高境界。每逢曲江大会,唐玄宗携宠妃百僚登临紫云楼,与民同乐,长安城万人空巷,皆欢聚宴于曲江。
曲江会宴的主角是那些新科进士。他们引起的轰动效应就像今天的明星大腕。会宴期间,长安城里的达官贵人黎民百姓全家出游,到曲江争看那些新科进士,名门淑女盛装出行,丫鬟仆妇向进士们献花,欢呼雀跃。可惜好景不长,由于李唐王朝政治的腐败导致长期的战祸,黄巢的起义军攻入长安,那个曾经繁荣昌盛的大唐终于像历代王朝一样开始灭亡。随着唐王朝的灭亡,大唐芙蓉园也难逃厄运。公元904年,黄巢起义军叛将朱温从长安迁都洛阳,“挟天子以令诸侯”。907年,朱温自行称帝,建都开封。这个后梁的流氓皇帝不仅结束了大唐王朝289年的统治,而且还下令长安市民迁居,然后把长安的宫殿、园林、街坊一并拆毁,一把火烧掉长安城。大唐芙蓉园也毁于一旦,化作一缕云烟,变成一片废墟。曲江会宴、曲江诗会从此消失,只剩下一个曲江池的洼地,以及几个仍在沿用的地名。今天,我们已经看不到当年大唐芙蓉园的盛况,但新建的大唐芙蓉园再现了昔日的景象。
新建的大唐芙蓉园占地999亩,水阔333亩,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将盛唐最有代表性的景点,比如帝王、诗词、歌舞、市井、饮食、妇女、杏园、科技等一一再现。陕西的作家贾平凹为此作记,以纪念此等盛事。碑记立于园前广场。记中时有嘉语,或曰:“登楼临高,远处秦岭霞气蒸蔚,似乎白云招之即来。回首北面湖面,烟水浩淼,白鹭忽聚忽散。”或曰:“对岸有望春阁,却是另一番态度。一个如龙盘山顶,一个如凤栖水边,两相欲语,却一湖雾漫,白茫茫一片,好像又坐忘于数千年往事之中。”又引古人语叹曰:“天生大唐则有这样长安的城邑,以成其都。有长安城,则有曲江这样的池园以辅其功。”如此大唐芙蓉园好则好矣,可是游园门票上百元,加之“梦回大唐”的商业演出票,需要几百元才能进门游玩,遂使许多游人望而却步。不知西安本地人要不要门票?天色将暗,晚霞满天,《梦回大唐》的演出就要开始,可是我们一行四人还站在大唐芙蓉园门口逡巡,犹豫不决。是买票进园,还是回头走人?于是,我又想起鲁迅的西安之行,想起鲁迅说过的唐朝的天空。我想天空还是唐朝的天空,可是此长安(西安)已不是彼长安了。
诗人的高度
与历史上的王朝一样,大唐也逃脱不了没落的命运。开元天宝时代,大唐强大的国势和繁荣的经济文化都到达了顶点,可是这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没落的危机,所谓金玉其外,败絮其内。唐玄宗李隆基是一个曾经有作为有才华的皇帝,但物极必反,何况于人。唐朝从开元比较开明的时期开始走向天宝年间的黑暗和腐败,统治集团日益骄横自满,荒淫无耻。对外好大喜功,常常发动开疆拓土的战争,四面树敌,消耗国力,加深统治阶级与人民以及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冲突,终于发生了“安史之乱”。当唐玄宗和杨贵妃还在大明宫夜夜笙歌,共唱霓裳羽衣曲的时候,胡人安禄山和史思明从渔阳起兵,直逼长安。唐代的大诗人白居易在流传后世的长篇叙述诗《长恨歌》里记下了这个历史事件:“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渔阳这个地名现为天津市蓟县,因蓟县西北有一山,名曰渔山,县城在山南,古时名叫渔阳,安禄山曾在此驻军。渔阳鼙鼓是一种军中骑兵用的战鼓,它代指战争。在白居易看来,“安史之乱”是由于唐玄宗的荒淫和杨贵妃的恃宠引起的,因此他诗中对唐玄宗的荒淫和杨贵妃的恃宠进行讽刺和批评。诗人之所以要讽刺和批评,是因为统治者不依照常规办事,骄奢淫逸,以致引来叛乱,自食恶果。可是作为诗人,他又为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感到同情。因此,战争和爱情就在渔阳鼙鼓中交集在一起,难分难解。这首诗故事情节有许多变化,但它的主题离不开战争与爱情。当后半部写到马嵬坡兵变,六军不发,杨贵妃被迫绞死,唐玄宗在哀伤悼念中度过晚年时,便有了许多引入感叹和怜悯的内容,因此,《长恨歌》至今被人传诵。
“安史之乱”是唐代从鼎盛到衰落的标志,从此,那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大唐开始没落,唐朝进入一个战乱频频,民不聊生的时代。这次战争打乱了社会的秩序,人民颠沛流离,百业凋零。那些曾经集聚在首都长安的文人墨客,一夜之间像鸟兽一样逃出长安,散落在乡村野地,各奔东西,受尽磨难。但从文学史上来说,“安史之乱”却产生了伟大的诗人和诗篇。除了《长恨歌》,白居易还写了《琵琶行》,诗中那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写的就是那个时代的景象,不知感动了多少流落在他乡的知己。
与白居易一样,唐代的大诗人杜甫的诗歌创作也在这个时期达到高峰。“安史之乱”发生后,困居长安的杜甫带着一家人和难民一起逃难,路上以野果充饥,遍尝了那些逃难者所受的苦难。在逃难途中,杜甫被叛军所捉,送到沦陷后的长安城。后冒险逃出长安,一路上历尽艰辛,逃到凤翔,穿着一双麻鞋和露着两肘的衣裳参见唐肃宗,得到一个左拾遗的官职。但不久就在政治上受到打击,从此,杜甫永远离开长安宫廷,重新与战乱的难民为伍,同呼吸,共命运,写出了为人传诵的《三吏》《三别》等叙事诗,真实地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被后人称之为“史诗”。杜甫的朋友李白虽说是个理想主义诗人,但他在“安史之乱”后慷慨悲歌,也写下了反映现实的诗篇。战乱发生后,李白从宣城经溧阳逃到剡中避难,途中写了《扶风豪士歌》。诗曰:“洛阳三月飞胡沙,洛阳城中人怨嗟,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撑如乱麻。”乱离后,李白又写了一首赠江夏韦太守良宰的诗,诗中写道:“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批判了那个战乱的社会。
“安史之乱”后,唐朝那个王朝虽然没落了,但大唐的诗人却千百年来被人传诵。他们留下了光耀千年的诗篇,后世难以超越。为了怀念唐朝那个时代的诗人,重现那个熠熠生辉的灿烂星空,西安聘请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研究所教授,大手笔设计了仿唐的大唐不夜城,用雕塑展现了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柳宗元、王维等诗人以及书法家和画家等。他们的雕像高大恢弘,表情丰富,形神逼肖,颇有大唐气势。可是这些诗人的名字却被放在脚下,小得几乎看不见,只有低头才能看到,这与那些被人仰视的高大雕塑形成巨大的反差,不知设计者何为?唐朝的大诗人千百年来被人高看,他们的名字应该被人抬头仰视。这是唐代诗人的高度,也是中国文学的高度!
离开大唐不夜城,我回望夜幕下的那些唐代诗人雕塑,忽然想到日本著名作家池田大作与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的一次对话。在一次展望21世纪的对话中,池田大作曾经问过汤因比:假如给你再活一次,你愿意生活在中国历史上的那个朝代?汤因比想了一想,答曰:“要是有这种可能性的话,我会选择唐代。”汤因比为什么会选择唐代?汤因比自己没有说,但我想,汤因比选择唐代,或许是因为鲁迅先生所说的“唐朝的天空”;也或许是唐朝天空中那些灿如星辰的诗人吧。因为,他们创作的诗歌代表了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一个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