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幼儿园 杨小莉
科学活动:我做的小弦琴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幼儿园 杨小莉
设计意图:此次科学活动旨在让幼儿初步了解声音的产生,并运用震动产生声音这一科学现象进行自制乐器。本次活动中,通过动手做一做,玩一玩,使孩子们在饶有趣味的制作活动中体验科学的神奇与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小制作用:橡皮筋、牙签若干、空心盒(盒子中心掏洞,如抽取式纸巾盒)、胶带纸、剪刀、细木条(长度约和盒子的宽度相等,宽和高各约1公分)。教师用:一把吉他。教学详案教案备注[课时建议]1课时[活动目标]1.通过不断调试橡皮筋的张力,探索发现声音变化的原因。2.培养幼儿协同合作的意识,提高与他人交往的技能。3.通过合作完成自制小琴,体验成功的快乐。1.分组教学活动为宜。2.保持活动场所的安静。3.活动前提醒幼儿切勿将橡皮筋放入口中,以免发生意外。活动前,需要孩子们从书刊、网络、区域活动及家庭游戏中了解有关声音产生的科学现象。[活动过程]一、感知部分。教师出示一把吉它,请幼儿观察后试弹简单的曲子。1.集体讨论:吉它的每根弦有何不同?每根弦发出的声音有何不同?你发现了什么?2.发现与思考:男人和女人都用声带发声,但是男人的声音粗,如这样:(教师拨吉他中的粗弦);女人的声音细,如这样:(教师拨吉他中的细弦)。仔细听的话,每个人的声音都有区别,想一想,怎么会这样呢?二、试验与制作。1.听一听:两位幼儿一组,每组发给一根橡皮筋,互相配合,把皮筋拉一拉,用一个手指按住皮筋的任一位置,并在不同位置尝试,另一手指轻轻地拨一拨橡皮筋,听听声音有何不同?提问讨论:你发现了什么?2.做一做:发给每组幼儿操作材料,鼓励其相互配合制作出一个橡皮筋小琴。三、总结与体会。1.玩一玩:互相交换自制的“小琴”,看看别人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教师随机提问、启发:你发现了什么?还可以怎么玩?2.集体总结:⑴把橡皮筋拉得越紧越细,音调越高。⑵把橡皮筋拉得越松越粗,音调越低。⑶手指按下橡皮筋的任一部位,改变橡皮筋的长度,改变音调。孩子们纷纷尝试着用手抚摸琴弦,并试图拨弄出声音。发现:琴弦越细,发出的声音也越细越高,琴弦越粗,发出的声音越粗越低沉。孩子们仔细聆听他人与自己发出的声音、音调,并且故意捏着嗓音或者压低了嗓音说啊唱啊,发现:每个人的声音就像琴弦一样粗细高低不同。孩子们分散在教室的各个角落两两合作,认真细听橡皮筋的声音,发现:橡皮筋拉得越细,手指按压的位置距离越短,则声音越细越高,反之,越粗越低。孩子们对其他人做的“小琴”充满了好奇,有时,会提出自己的改革意见。有的孩子愿意接纳尝试,有的则坚持着自己的看法。
[活动延伸]在音乐区投放一些可发声及可改变发声的物品,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如:请幼儿用木勺敲敲空玻璃杯、装有1/3水的水杯、2/3水的水杯,装满水的水杯,听听声音有何不同,再做个玻璃敲琴玩一玩。
反思:
此次活动,在前期的知识储备基础上,呈现给孩子们开放的、自由探索发现的空间,极大地提高了活动的可操作性、趣味性,达到了预期的活动目标。
教师在活动中始终作为一个引导者、支持者、旁观者,组织有序、收放自如。后续活动中,带领幼儿参观了附近的乐器商店,进一步了解各类乐器的发声原理。通过此次活动,总结经验如下:
1.科学教育活动应该积极发挥家长的资源优势,借助丰富的知识共享,做好活动前期的资料积累与知识铺垫。
2.科学教育活动应该在重视幼儿探索的过程中,让孩子们亲历科学实验环节,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愿望。
3.科学教育活动应该采用分组教学,活动中人数越少教学效果越好。
自制“小琴”方法如下:
1.将几根相同的橡皮筋套在有洞的纸盒上(如抽取式纸巾盒)。
2.将两块细木条或牙签作为弦马,把橡皮筋撑起来,以防橡皮筋的振动在纸盒上摩擦而被抑制。
3.将牙签(或小棍)套在纸盒一侧,把套在牙签上的橡皮筋朝一个方向拧转,改变每个橡皮筋的拉力。
4.将已调整好拉力的牙签用胶带纸贴在纸盒一侧。
适龄目标:大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