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晓鸣
卓尔不群佛顶山
文马晓鸣
佛顶山云海美景 摄影/崔卿
佛顶山对我来说是不陌生的,它一直如佛般耸立在我的某个世界许多年了。
在这个春天,我终于要去一趟佛顶山。去佛顶山的路有无数条,我是从贵州省石阡县甘溪乡扶堰方向出发的,经过大约一小时车程,抵达佛顶山脚下。
明晃晃的阳光洒在山坡上,天空湛蓝,我们一行十余人徒步逆一条秀丽的小河而上,沿途峡谷幽深,披绿挂翠,溪水潺潺,小鸟啁啁。不疾不徐的河水清澈见底,或大或小的鹅卵石散落其中,河底的石板上还自然呈现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奇妙图画,这就是洞塘河。在这里,我从自己拍摄的风光图片中竟意外发现一座山峰酷似人头!像人头的地方是裸露的石块,高约12米,宽约6米,其“眼”“鼻”“口”“下巴”等一应俱全,轮廓清晰,令人称奇,它紧闭双唇,平视前方,显得威武严峻,其神其形浑然天成、惟妙惟肖。峡谷处处是奇峰绝壁,两旁的石壁有时仅三四米宽,如削的石壁直插云天,远观恰似一道道石门,有好比蝴蝶翅翼向上起舞的“蝴蝶门”,有如同当地猪圈木栏的“金猪门”,有栩栩如生的“石巷子”等,在此行走有一种柳暗花明之感。那条汩汩流淌的洞塘河透明、灵动,恍若来自另一个世界。有那么一刻,我寻了几块石板,四仰八叉地躺在洞塘河边,一任溪水哗哗,我用诗歌的语言对自己说:“我想做一块洞塘河中的石头,日日夜夜让纯净的水洗涤我世俗的牵牵绊绊。”而同伴们只顾向前、向前。
峰回路转处,三观庙躲于高大的丛林和陡峭的石壁间,时隐时现,如梦如幻。三观庙是历代远近布衣朝神拜佛的地方,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总会上演一场隆重的草根祭拜。驻足三观庙前,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中偶尔有阳光从晃动的叶缝中透出。不远处的石壁上刻有一首《四足歌》,百十余字饱含哲理,读得内心纯亮、茅塞顿开。在三观庙的附近,溪水一拐弯就飞泻直下了,形成数十个梯级瀑布群,它们奔驰在怪石嶙峋、古树参天中,瀑布水流如注,声响如雷,雨雾飘绕,蔚为壮观。听说在枯水季节,溪流如带如练,似琴声悠悠,别有一番风味的。
跨过两叉河,就开始爬山了。路很陡很窄,越往上越感觉远离了滚滚红尘。在海拔千米的地方散落着十来户仡佬族人家。门前的土中生长着青青的蒜苗、菜薹,水田像一面面镜子把远山近树倒映其中。突然传来了一阵阵狗叫声,木门中有人探出了脑袋。在这寂静的世界,我们好像是多余的。身处佛顶山半山腰的地方,寨子的名字却叫“河底下”。一位年过六旬的老农热情地抬出几条木凳,刚刚坐下,有两三个村童在院坝坎下好奇地打量我们。短短的歇息之后,我们又起程了。
②佛顶大瀑布(高108米) 摄影/崔卿
③佛顶山瀑布 摄影/王济文
④佛顶峭壁 摄影/崔卿
佛顶山中的古村落 摄影/杨舰
不多时,我们一行人抵达了今天的目的地——犀牛洞寨子。寨子门口,一匹马好奇地打量着我们。向导说,这里山高路远,马是村民们重要的交通和农事工具。走进寨子,七十八岁的曹国军和其老伴接待了我们,刚坐下,老人端出了自己酿造的甜米酒。老人说,儿子媳妇及孙辈们都外出打工去了。老人的手脚很利索,不一会就炊烟袅袅、菜香扑鼻了。原汁原味的腊肉、燃烧的柴禾和漫漫的夜幕把我们淹没在木房中。好客的主人和我们拉家常、谈琐事,其乐融融。我像一个经年漂泊的游子回到了日思夜想的家,听爹娘唠唠叨叨。寨上的人知道他家来了客人,也三三两两地过来陪我们坐坐、说说话,于是我知道了犀牛洞的名称是大有来头的。曹国军告诉我,寨子旁有一洞,犁耙下田的季节就会涌出一股水,一直持续到稻谷收割前夕,它年年岁岁滋润着佛顶山半坡上三十余户人家的稻田,而平时是滴水不出的。传说这个洞中有犀牛,所以这个寨子就叫犀牛洞。那天晚上有月亮和星星,它们素洁地挂在犀牛洞巴掌大的天空上。深夜,寨子上有人家举行新装大门的进门仪式,似唱非唱的歌声在梦里梦外飘来飘去。
起床后站在木楼上四顾,只见天空不再晴朗,有些灰蒙蒙的。佛顶山的主峰就在犀牛洞的背面,看上去近在咫尺。向导说这还有“一望路”。一望路等于多远?向导说就是看去近、走半天的路程。上坡上坡再上坡,在无止境的上坡过程中我寻了一截干枯的树枝当拐杖,拄着它往上爬。回头间,我看见同行的差不多都拄着七长八短的树枝在行走,像一支打了败仗的队伍在征途中。“看,那就是珙桐!”林海中一片数亩大的珙桐林显得超群绝伦。其花朵的形状宛如展翅飞翔的的小白鸽,且清香艳丽。向导告诉我们,被喻为“植物活化石”的珙桐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又名中国鸽子树,是驰名世界的珍贵观赏树木。据资料记载,佛顶山是珙桐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在佛顶山神秘莫测的林海里,生长着约500株珙桐。这些超凡脱俗的珙桐如同深山里的精灵,瞬间提振了大家的精神。大自然是如此的奇妙!
本来是要去对面薄刀岭的,但大家担心天黑前下不了山,只有远远地打探它了。横卧于离佛顶山主峰不远处的薄刀岭,恰似一把菜刀仰置岭顶之上,险峻陡峭、气势磅礴,时浓时淡的云雾缭绕于“刀刃”和群山间。山脊长约千米,岭上只生少许杂草、灌木,其上是宽不足一米的小道。行走于上,两旁陡峭如立,深涧无底,就像踩在悬空的钢丝索上。如果站在“刀刃”上放眼四顾,定会有一种“身入云霄足压刃,下视青天万里开”的感觉油然而生吧。人行至此,往往心惊胆寒,但这一场刀尖上的舞蹈深深地吸引着一批批古往今来勇敢的人们。
佛顶望天石 摄影/崔卿
佛顶山鸽子花 摄影/崔卿
一条小路在竹海间蜿蜒而上,沿着这条清幽的小路走啊走,跨过鸦雀口后,我们已经走在佛顶山的脊梁上,这里可以一脚踏铜仁、遵义、黔东南三个地区(市、州),还可以眺望远近的山川、村落。我一直想邂逅传说中那位骑虎的和尚,然后和他在佛顶山骑着虎来去自由,过一种朴素简单的生活。而现在是一截干枯的树枝和我一步一步地行走。
佛顶双尖 摄影/崔卿
著名摄影家尚源华先生曾在佛顶山拍过一张题为“风向树”的照片,照片上的树如火炬般迎着风在落日前挺立,显得伟岸而苍茫,是佛顶山早年的一张名片。今天,风向树一如既往地接受着风的洗礼,而尚老已经去到另一个世界。面对这一株分不清姓氏的树,我肃然起敬,尚老慈祥的面容和在无数个场合出现过的风向树照片在我的脑海中叠印……景物依旧、物是人非,阿弥陀佛。
就要到达佛顶山的主峰金顶了。我们在一片丛林间作最后的休息,林间的树苍翠葱绿,树枝和翠叶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大帐篷。在佛顶山,树是会让人眼花缭乱的。向导告诉我们,具有“动植物基因库”之称的佛顶山是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这里保存着原生性较强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生物物种资源丰富,据说生长栖息着各类生物1600余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物种、国家重点保护珍稀和濒危植物数十种。遗憾的是没有亲眼目睹豹、猕猴、大灵猫等珍稀动物的身影。我们在树丛间或坐或站,有风穿过树林呜呜作响。一缕阳光打在我满是胡须的脸上,我依在一株布满青苔的树干上,有人定格了我这个瞬间。树林里每一根树枝都显得苍劲有力,树的根部铺满了厚厚的树叶,石碑上的文字记录着它们来自清朝或者更远的年代。
远眺金顶 摄影/崔卿
上金顶的路同样有无数条,在无数条路的尽头,就是佛顶山的主峰金顶了。在海拔1869.3米的金顶上,引人注目的是石砌的古庙及“佛顶名山”的石碑。明末崇祯年间就香火兴盛的佛顶山,迎来送往着一批又一批来自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至今仍香火袅袅。佛顶山以保存完整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黔东佛教圣地及仡佬族文化的深厚底蕴,让它在多山的西部显得与众不同。因此,佛顶山还在2009年荣膺“中国十大非著名山峰”称号,2014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驻足金顶,众山云天尽收眼底。若天色晴朗,可眺望石阡、余庆、施秉县城。若漫步徘徊,如置身云里雾里,难辨天上人间,不知今夕何夕。在金顶,谁不会心胸开朗、满心澄澈、万念俱释,尘世之扰一下烟消云散呢?
我们选择从另外一条路下山,走着走着突然眼前一亮:哦,杜鹃花!一树树杜鹃花绵延数公里,漫山遍野成了花的海洋,场面十分壮观。从山脚到山顶一望无垠,只见红波浮动,暗香阵阵,动人心魄。从向导处得知,佛顶山的杜鹃每年三月中下旬开花,清明节前后是盛花期,直到五月才芳菲尽。花开时节,佛顶山的杜鹃花色多样,有粉红色、红色、白色,在盛开的季节它们是那样的争奇斗艳,令人目不暇接。佛顶山的杜鹃花团锦簇、花朵硕大,与其他地方的杜鹃花截然不同。它的树枝也很有特色,或龙蛇走笔,或枝条倒挂,变化万千。
“佛顶归来厌杜鹃”,是啊,一睹了佛顶山杜鹃的芳容,领略了“万亩杜鹃”的壮丽,谁还想去别处看杜鹃花呢?(责任编辑/凌云设计/毛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