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勤
讨论这堂课之前,我们先熟悉一下《叶限》和《灰姑娘》所讲的故事。这两个故事惊人地相似,又有很多不同之处。故事中“叶限”和“灰姑娘”都幼年丧母,都被后母虐待。她们都由于神奇的力量相助,改变了命运。《叶限》故事的传奇性,凸显了“中国式道德”。后母与女儿遭飞石击死,“洞人”埋了她们还命曰“懊女冢”以告诫后人。国王没有执着于那个美若天使的女孩,而是成为了耽于权力钱财之徒。《灰姑娘》故事里有一个王子,他是一个懂得欣赏真善美,并能为真爱付出一切的“白马王子”,自然有了一个浪漫美丽的爱情故事。
学生面对艺术作品原本没有距离,比如读《叶限》或者《灰姑娘》,就像面对自己的内心,都会有自己的感悟和理解。那么为什么还要教学呢?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发现自己与作品的距离,认识到小说还有许多飞地,要跳一跳才能到那里,甚至跳一跳都到不了。因此,教师得设定新的阅读情境,用一些有价值的新知识新方法,提一些有意义的值得思考的真问题,让学生在他们原有的经验之外有一些思考。
文学作品教学需要引入什么知识?如何引入新的知识?提出什么值得思考的真问题,才能让学生在更宽的视野里鉴赏文学作品?如何设定情境并采用活动的方式组织文学作品教学?高利老师的这堂课在这些方面做了尝试性的探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采用“1+X”的形式,拓宽阅读视野,凸显了比较分析的效果
如果分别单独阅读教学这两个故事,只局限于一个故事里,孤立看故事的意义,会显得比较狭隘。文学鉴赏要拓宽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必然要更多地采用“1+X”的形式,拓宽阅读视野,突出比较意义。高老师采用“1拖2”方式,设置了更宽的阅读情境,把《叶限》与两版《灰姑娘》作比较阅读。这样,视野宽了,分类比较凸出了专题的更多意义,引导学生开展深度阅读和探究,比如“后母”“灰姑娘”的母题意义,“神奇的力量”在情节中的运用等。这两个不同文化背景的故事放在一起,凸显出它们后面隐含着的文化差异:“灰姑娘”的故事围绕执着于浪漫的爱情;“叶限”是一则更接中国地气的民间传说,忠贞美丽的爱情退场,道德教育出场。在细节上它们之间也有很多不同。
二、引入“母题”概念,隐含着原型批评,尝试多种分析方法
原教学方案设计的活动目标有三个:(1)了解小说母题的生成与归类,探究小说神话叙事模型的特点与发展;(2)尝试对同类作品进行母题与叙述模式的归类,并尝试依照所学理论创作一篇小说;(3)结合作者所处时代,了解东西方小说的要素及文化异同。这样的活动目标,非常宽大。《叶限》似乎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知识的目标好像超过了审美的目标,会导致忽略文本细读。活动目标是否很契合《叶限》的特质,或者说仅仅《叶限》一篇小说能否承担得起这一目标之重,有待斟酌。所以笔者曾建议修改教学目标,具体讨论“灰姑娘式的命运”,或者“后母”形象。“叙事模型”这个概念是很专业,建议在它的下位找到切合这一篇的知识概念,把一些大概念隐性化,放到教学的背后。比如,分析传统小说借助“神奇的力量”改变命运(情节的发展)的叙事特点,讨论小说中“金鞋”和“水晶鞋”的叙事作用与文化意蕴。
现在的设计围绕女主人公和“后母”的形象,通过对比这些形象的异同点,尝试理解作者塑造这类形象的意图和背景;探究《叶限》及两个版本《灰姑娘》故事中借助“超能力”改变命运(情节发展)的情节与结构,尝试创作或者评论一篇借助“超能力”改变故事情节的科幻小说。这些目标采用了常用的小说鉴赏语言“人物形象”“情节”等术语,更贴近学生原初的经验。从教学内容看,它的背后隐含着“母题”“原型”的知识,倾向于分析讲故事的人所处时代、地域文化的不同,以及叙述细节的差异。“神奇的力量”也是小说构思、情节发展中有典型性的元素。小说阅读工具从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小说三要素,拓展到“叙述”“场景”“结构”“情感”“虚构”等。它还有更宽的领域:文学与生活、文学与社会文化,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创作意图与读者理解的关系;原型批评、叙述学批评、语言学批评、精神分析批评等文学批评理论和方法;等等。虽然我们对学生不作系统的知识学习的要求,但是教师自己当有这些领域的知识,甚至尝试学习运用其中的一种方法评介一篇文学作品。
三、提供学习支架,搭建有效学习的框架,引导学生合理学习
小说文本是客观对象,知识是用来分析小说文本的方法,活动则是教学行为,而教学活动设计的主要内容就是做活动“支架”。活动支架是教学活动的工具和规则,它限定了教学活动的方法甚至内容。支架做得太空大,就无法操作:太具体,又会成为操作手册,限制个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这堂课采用图表呈现重要学习内容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用评价量规来规范“默剧”的演出和道具准备等内容,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把握小说,熟悉其中的细节。用主要问题搭建思考的框架,把学生导向深入思考。如“大家都觉得叶限和灰姑娘,以及她们的后母很像,故事也雷同,她们真的完全像吗?”这个问题只是手段,真正的目的是让学生回到文本,对照着手头准备好的“道具”,慢慢深入到文本的细节,让心中本来只是概念化的看似雷同的“后母”及“灰姑娘”的形象逐渐丰满、细腻起来,看出她们更多的不同。再比如,在学生疑问的基础上设计的两个主问题:“找不同”和“找相同”。“找不同”为感受“人物形象”服务,让学生对人物有着更细致的认识。虽然叶限和灰姑娘、后母及姐妹大体形象和命运相似,但细节处理上依然带着不同文化的痕迹,形成各自的特点。“找相同”则为分析“故事情节”服务,让学生学会在千差万别的叙事细节中归纳、抽象出基本的故事模式类型,更好地回到“故事原型”,学会用不同的细节创造与众不同的味道,即学会用“原型”+“想象”来学写故事。
当然这堂课还只是一个框架,对于文学知识及其运用的问题、文学鉴赏的教学活动设计等问题,还需要不断实践研究。
(责任编辑:方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