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明
语文教学是开放的,综合的。以文本为立足点,实实在在为学生的精神打底,充实文本、拓展文本、超越文本已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必然选择。拓展文本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实现活化文本思维、内化文本语言、链接文本资源、升华文本主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语文的实践能力。
一、课前拓展——开阔文化张力
文本在课堂上,对每个学生所呈现出的态度、效果是不同的。因此课前做好预习文本,搜集信息工作,有助于学生对文本分析、建构、再生,另外,课前搜集信息让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更接近事件、人物,由此走进课堂,学生就轻松了。
1.工具式预习拓展——深入文本前奏
工具书是学生预习时的良师益友,是学生求知时的向导。预习时充分利用这些工具扫除“拦路虎”,还有疑问的,要求学生画上“?”。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使用工具书的兴趣,还教给了学生预习的方法,培养了他们良好的预习习惯,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语文的效率。
如学习《秦兵马俑》时,因为学生没有亲眼看见过兵马俑,因此课前我就设计了这样的预习目标:搜集有关兵马俑的资料,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课上交流。上课时,先让学生在班上交流他们所收集的信息,然后再学文。学生有了自己的实践感知,就能感受到兵马俑的壮观了。对兵马俑已经有了深刻地了解,容易理解。学习类似的课文,学生就懂得通过查找资料、搜集信息来帮助学习。在学生初步养成预习习惯后,教师就可以逐步放手,让学生在课前自觉进行预习。
2.导向点搜集拓展——体验文本背景
如教学六上《钱学森》,为了让学生了解钱学森,理解为什么说“钱学森抵得上五个师”,就有必要让学生更贴近人物,对人物的生平有一定的认识。我在教学这一课前,布置搜集有关钱学森的生平、故事以及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当这些资料汇成一处时,这些多个角度的不同信息让学生比较完整地认识了钱学森的伟大形象,在这些丰富的感知认识之后,学生就会产生走进人物的兴趣冲动,从而更加敬佩钱学森。
二、课中拓展——彰显学习魅力
课中如何让有效拓展,服务于文本,又拓宽文本呢?关键是找准文本拓展点。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要精心钻研这个例子,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教材特点,选出有价值的拓展点,将课文知识引向纵深,将语文课堂引向更广阔的世界。
1.在文本空白处拓展——厚实文本内容
文本中有许多地方留有“空白”,这些“空白”令人遐想,因此在教学中抓住这些空白点展开拓展,进行训练,既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更深刻地感悟文本,又可引发学生共鸣,激情达意、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执教《明天,我们毕业》,文章中描写了多处学校的场景展现了学生对母校、对老师的眷念。学习时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要毕业了,你觉得还有哪些场景值得你们去怀念的呢?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涛涛不绝地:“学校的腰鼓比赛值得留念”“每年的书香展演我最难忘””班级举行的班会活动我喜欢……”根据学生说的内容,让他们写一段文字补充在书上,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2.在质疑问难时拓展——生成教学资源
如教《船长》一课,学生提出问题:“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全部救出去!”“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既然要全部救出去,为什么船长却死了?我对学生的提问给予了赞扬,并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解决这个矛盾。通过讨论,学生的思考一步一步走向正确,一步步走向深刻。可见,对教材矛盾之处进行质疑,有助于学生正确而深入地理解课文。
三、课后拓展——提升实践能力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延伸拓展,有计划地进行延伸,并及时地进行反馈、交流。这样,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去开发课程资源,促进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的结合,调动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并不断扩大语文学习的视野。
1.有效指导延伸拓展——丰富文本积淀
教师或学习小组组长课余时间检查了解学习的延伸效果。经过延伸,学生更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大容量的目标就会实现。如上完《学与问》后,我让学生们在课外去查阅资料,请教行家、长辈,然后开一节“最有价值的问题”的说话课,让学生们汇报自己的问题,然后大家一起讨论、研究,寻找答案,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认真思考,效果很好。学了《牛郎织女》故事后,让学生收集还有哪些民间小故事,学了《钱学森》课文以后,学生查找名人爱国的故事,正所谓故事的外面还有哪些故事。
2.相同主题作品拓展——实现文本深化
新课程下的教材编排分组都有明确的主题,在教完一组后,对相同或相似主题的课文进行归纳拓展,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归纳,这不仅是学生对文本的整合和深化,更是学生对某一主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如学完六下第一单元的课文《长江之歌》《三亚落日》《烟台的海》《记金华的双龙洞》以及单元练习中的成语都是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在一个单元学习结束之后,引导学生去搜集关于大好山河的诗词、文章,以朗诵会形式开展活动。学生兴趣盎然,朗诵得慷慨柔美。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课外资源是活水,我们要“立足”于文本,追求“拓展”与文本学习相融无痕的境界,打造拓展与链接的精妙之处,做到妙在适度,妙在恰当,妙在有益,达到锦上添花之秀美,画龙点睛之妙笔,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