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彩玉
在幼儿园中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教师就必须做好包括身体保育和心理保育两大方面的工作,不仅要照顾幼儿身体发育,促进身体机能的发展,还要对幼儿的心理加以保护,不断增进幼儿的心理能力。因此幼儿的进餐问题也不能只从身体健康一方面来考虑,必须从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的多种角度来重新认识。
一、班级饮食大调查
我们根据拟定的目标,设计调查问卷,通过家访耐心指导家长如实填写,并对调查结果作如下统计:
对象:小班留守儿童。挑食占总数的70%;无节制零食占总数的55%;不会用小勺吃饭占总数7%;饭量好(半碗以上)占总数46%,不好占总数64%;进餐时间长(超过半小时为长)占总数60%,短占总数40%。与此同时,根据新生入园体检表的测评,结果是:营养优等的占45%,营养中等的占34%,其中肥胖儿1人,纤细儿5人,营养不良2人。
二、不良饮食准分析
主要的原因在于:一是隔代家长的教养态度有偏差。许多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辈的家长害怕孩子吃不饱,想方设法让孩子多吃点,喂饭成了惯用手段,有的还让孩子边吃边玩,久而久之养成了把饭含在口中不嚼不咽的坏习惯。对孩子吃零食不加控制,造成孩子对正餐不感兴趣。二是隔代家长的饮食观念有偏差。许多老人认为蔬菜没有荤菜有营养,认为食不厌精,在家很少给孩子吃粗粮。三是奶奶们觉得孩子还小,不必要求太死板。我们幼儿园地处农村、多数孩子是由祖辈照顾,许多家长都在外地打工,老人对孩子溺爱、骂、迁就的情况较多,对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有很大的影响,需加强对家长的引导。
三、制定方案抓落实
(一)宣传发动
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健康领域的内容和要求中指出: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我们运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向隔代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知识,特别是营养与喂养的相关知识。家长们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
(二)具体策略
1.积极组织——让家长参观食堂目睹孩子用餐。
幼儿园有比较合理、科学的膳食营养分析,对此,每日伙食都是精心搭配与烹饪的,于是请家长朋友到幼儿园来参观并观摩孩子进餐。让他们观摩孩子的进餐现场,让家长们看到原来孩子们也喜欢吃这些菜,原来我们可以把菜这样变化着制作。家长观摩后的体会:我们的孩子在家这些菜是碰都不碰的,怎么在幼儿园就这么喜欢了呢!回家也要尝试这样做做。
2.加大宣传——让家长知晓缘由并努力尝试。
家长们有了初步体验后,我们马上采取跟进措施。走马观花成不了体系,接下来就请幼儿园的保健老师介入,向家长积极宣传幼儿园在饮食方面值得借鉴、推广的经验和做法。
(1)种植中培养感情。
地处农村,幼儿园的优势是有足够的种植园地,种植当季的时令蔬菜让孩子们一起劳作,一起关注农作物的成长。渐渐地,孩子们对种植的植物也有了一些感情。看着这些植物开花、结果、丰收,孩子们个个都很有成就感,也有急着想品尝的冲动,利用这个契机我们积极引导孩子对蔬菜的喜爱。爷爷们的种植蔬菜经验很丰富,可以尝试让爷爷与孩子一起参与种植。
(2)烹饪中提升色香味。
幼儿园要求保健老师在制定菜谱的时候,每种菜的搭配需要有3~4种不同的食材组成,以便达成营养的均衡。同时经常变化花样,做成孩子们喜爱的图形、喜爱的颜色,从而促进幼儿的食欲。为了使食物容易吸收,指导家长在食物的制作上尽可能要细、软、碎、烂,不用刺激性油腻食物,以便更好地适应孩子的消化系统。
(3)米饭中加点粗粮。
在传统绍兴人的记忆里,白米饭梅干菜是绝配。有了这个启示我们把米饭煮好后加入炒熟的黑芝麻、烧熟的豌豆、煮熟的玉米粒等。孩子们一闻这个饭都说好香好想吃呀!黄金饭、二米饭不仅提高了食物的营养价值,还增加了幼儿对饭的兴趣。在老师的鼓励下,孩子们的饭量大增,比平时量多了。获得这个信息后,家长们都去尝试了,效果很不错。
(4)比拼中萌发爱意
在孩子们的心中,奶奶们只会接送他们,好像没有其他的功劳可言。对于奶奶为他们精心准备的饭菜也是怨声连天。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了解到有些隔代家长的厨艺很棒,高手在民间。我们就在重阳节组织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来秀秀厨艺,来一个厨艺大比拼,让孩子们大开眼界——原来我的奶奶做的菜有那么多小朋友都爱吃,我的奶奶是最棒的!我外婆做的面制品是最棒的!通过活动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爱上吃自己家的食物,也对奶奶、外婆萌发感恩之情。
3.合理进食。
老人传统的育儿观念是三餐吃饱饿死不管,但是孩子胃容量较小,而孩子活泼好动,易饥饿,所以我们必须给老人们树立正确的喂养观念。让他们尝试着增加进餐次数,安排三餐两点,这种方式更受孩子们欢迎。
养成定点、定时、定量的进食习惯,让幼儿做到充分咀嚼,专心进食,不要有边吃边玩的现象,要多吃水果让老人们逐渐掌握这种新时代科学的喂养方式。
4.关注园外食品安全。
在我们幼儿园门外每天常有一批流动小摊贩,卫生状况很差,老人们怕孩子们饿着,不分食品的卫生状况经常给孩子们买。我们温馨提醒老人们可以带些自制的面点或者水果等放心食品供幼儿食用。
5.为幼儿创造一个自我服务的机会。
实际上幼儿在3岁左右便开始寻求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愿意自己做好自己的事,常听见孩子说:“我自己来”,幼儿尝试着在成人的帮助下学习如何进餐,如收放餐具,自取食物,互相鼓励不浪费粮食,不挑食等。要使幼儿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不依赖成人的好习惯。
四、我们的收获颇丰
(一)留守儿童家长的教育观念改变了
在前期主要解决的是照顾留守儿童的隔代家长观念的改变。只有思想上的变化才可能带动行为上的跟进。本以为老人的思想是最难转变的,研究的过程可能会很艰辛,付出的努力会加倍,但是现在这些老人为了孩子,为了下一代他们也在积极地配合老师的工作。只要对孩子的成长有利,他们愿意去尝试改变固有模式。从一开始的抵触和一万个不愿意到后来一步一步的参与,一步一步地改变自己。老人们已经很努力且很愿意接受新的育儿观念。
(二)留守儿童的健康状况变化了
矫正初见成效。到小班结束时,偏食幼儿仅占3%,挑食幼儿占5.4%,基本上杜绝了无节制吃零食的现象,幼儿发病率明显下降,出勤率比上年同期提高13.7%。一年一次的体检测查结果证明,幼儿的身体素质比入园时有明显提高,教师在研究对不良饮食习惯的矫正方法上,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具备了较全面的营养知识。教师在指导家长实施幼儿园的要求、方案上,协调能力更强,方式也更灵活了。
总之,良好饮食习惯是生活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儿童来说,良好的饮食习惯是身心健康的必要条件,平衡的膳食,吃进去才能发挥其作用。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关系着儿童的身心健康。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在不断重复的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要始终如一,持之以恒,日复一日地进行教育。同时,家园配合,要求一致,才能取得好的效果。通过家园配合正确引导幼儿,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使其茁壮成长!让我们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努力吧!